聂荣山
- 作品数:16 被引量:49H指数:6
- 供职机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一种新型的高强锚杆螺母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高强锚杆螺母,包括螺母本体、托盘、高强锚杆杆体,螺母本体为四边形,螺母本体下端为凸面,螺母本体底面为圆形接触盘,高强锚杆杆体插入螺母本体内,螺母本体的圆形接触盘与煤岩的表面之间设有减摩垫片和托盘。...
- 王红胜李树刚成连华林海飞王琳聂荣山
- 文献传递
- 一种高温采掘工作面液态CO<sub>2</sub>相变制冷降温装置及方法
- 一种高温采掘工作面液态CO<Sub>2</Sub>相变制冷降温装置及方法,属于煤矿井下降温技术领域,本发明的高温采掘工作面液态CO<Sub>2</Sub>相变制冷降温装置,包括通风机、风筒、液态CO<Sub>2</Sub...
- 周西华王继仁赵万贵李景阳宋东平白刚聂荣山李昂王文友李文俊
- 文献传递
- 不同变质程度煤燃烧阶段动力学参数被引量:2
- 2017年
- 为研究煤自燃特征温度及危险程度,通过热重试验确定各煤种各个阶段温度范围和特征温度值,并用Freeman-Carroll法建立了反应研究f(α),并求出燃烧阶段煤的指前因子和活化能,并对特征温度值、指前因子和活化能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6种煤样燃烧阶段温度分别为247℃~433℃、280℃~537℃、279℃~542℃、272℃~550℃、313℃~574℃和365℃~594℃;随着固定碳的增加,煤燃烧过程及特征温度点滞后,煤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增大,1#煤样最易自燃,6#煤样最不易自燃;T1温度从247℃增大到365℃,T2温度从386℃增大到479℃,T3温度从408℃增大到514℃,T4温度从433℃增大到594℃.
- 周西华李昂聂荣山白刚宋东平孙宝铁
- 关键词:煤燃烧指前因子活化能
- 煤自燃放热量及生成气体实验研究
- 本文研究了变质程度不同的10种煤样的自燃特性,包括工业分析、自燃特征温度点、活化能、指前因子、放热量、风量和变质程度对煤自燃过程中产生的指标气体的影响。 利用工业分析仪得到了变质程度不同的10种煤样的水分、灰分、挥发分...
- 聂荣山
- 关键词:煤活化能指标气体
- 文献传递
- 天池矿102综放孤岛工作面以风治火技术
- 2015年
- 为了防治天池煤矿15#煤层102综放孤岛工作面采空区煤炭自燃发火,基于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标准和数值模拟的方法,采用流体力学COMSOL计算软件,研究了工作面不同进风量时采空区氧化升温带的变化规律,确定了氧化升温带的范围,得到工作面供风量与氧化升温带宽度的拟合曲线。通过现场实践,研究了加强封堵和均压等以风治火技术对103回风闭墙采空区CO体积分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U+I型102工作面采空区自燃发火主要是由采空区漏风引起;氧化升温带宽度随着工作面供风量的增加而增加;均压后,103回风闭墙采空区的CO体积分数由最开始的超过20×10^(-6)降至5×10^(-6)。在102综放孤岛工作面的现场实践表明,运用以风治火技术防治天池煤矿采空区遗煤自燃是可行的,对于类似综放孤岛工作面防止遗煤自燃有一定借鉴意义。
- 周西华聂荣山宋东平白刚刘振岭张树岭
- 关键词:数值模拟采空区漏风
- BP神经网络预测急斜煤层动力失稳压力变化
- 2012年
- 煤岩体在应力作用下的变形与裂纹扩展,是结构失效的重要机制,通过监测煤层的压力变化,分析压力来源、压力大小及其分布特征,为下一步煤岩体卸压方案的形成提供准确可靠依据。以新疆大洪沟煤矿现场锚杆测力计观测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MATLAB的神经网络工具箱提供的许多有关神经网络设计、训练以及仿真的函数,实现BP网络对压力监测数据发展的预测研究。
- 陈晓龙张伟任浩源聂荣山
- 关键词:BP神经网络
- 不同应力对薄层复合顶板稳定性影响分析
- 地应力和上层煤残留区段煤柱对薄层复合顶板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影响很大。以东荣二矿17#号煤薄层复合顶板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分析、工业试验等研究方法对薄层复合顶板破坏机理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
- 聂荣山
- 关键词:薄层复合顶板水平应力构造应力煤柱应力
- 文献传递
- 不同变质程度煤燃烧阶段链烃生成规律被引量:16
- 2016年
- 为研究封闭火区内不同煤种生成气体组分及变化规律,选取平庄矿褐煤、王营矿气煤、朱仙庄矿焦煤和马堡矿瘦煤为试验煤样,通过热重确定了煤燃烧阶段的温度范围。采用双管电炉自制程序升温燃烧试验对4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进行燃烧,对生成的链烃初现温度、体积分数及氧浓度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褐煤、气煤、焦煤和瘦煤燃烧阶段温度分别为247~433,279~542,313~574和333~618℃;煤变质程度越高,则其生成链烃气体的体积分数越小且耗氧量越大。当发生火灾事故且封闭火区后,可以综合考虑煤变质程度与火区监测的链烃生成量等因素,并根据链烃气体与温度的变化规律判定封闭火区火势发展状况,为进一步开展灭火奠定基础。
- 周西华李昂聂荣山白刚宋东平孙宝铁
- 关键词:煤燃烧变质程度热重试验
- 不同变质程度煤燃烧阶段碳氧化物生成规律被引量:6
- 2016年
- 为鉴定煤矿火灾事故封闭火区内不同煤种生成气体组分及研究其变化过程,通过热重试验确定煤燃烧阶段的温度范围。用双管电炉自制程序升温系统,进行4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的燃烧试验,分析生成的CO和CO_2体积分数、耗氧量及CO初现温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褐煤、气煤、焦煤和瘦煤燃烧阶段温度分别为247~433℃,279~542℃,313~574℃和333~618℃;随着变质程度增强,生成CO气体的初始温度滞后且CO的生成量减小,CO体积分数最大值和总浓度升高,CO_2体积分数最大值和总体积分数下降;燃烧阶段O_2,CO和CO_2体积分数与温度有二次函数关系。
- 周西华李昂聂荣山白刚宋东平孙宝铁
- 关键词:煤燃烧
- 褐煤燃烧阶段碳氧化物生成规律研究被引量:10
- 2016年
- 为研究褐煤燃烧阶段碳氧化物生成规律,以平庄瑞安褐煤为例,用自制程序升温系统完成褐煤燃烧实验,得到煤样燃烧阶段不同温度下煤样下游混合气体中的CO,CO2及O2体积分数,计算耗氧速率,CO与CO2生成速率以及格雷哈姆系数的3种形式R1,R2和R3的值。研究结果表明:温度为250~399℃时,耗氧量、CO2体积分数、耗氧速率、CO2生成速率和R1值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O体积分数、CO生成速率和R2值在250~348℃时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到348℃时开始下降;R3值与温度之间呈指数关系递减;整个燃烧阶段,R1值和R3值变化显著,R2值变化不大,说明格雷哈姆系数可作为预测褐煤燃烧状态的指标。
- 周西华宋东平聂荣山白刚李昂孙宝铁
- 关键词:褐煤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