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建长
- 作品数:46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可变形飞行器能力包络数据集构建及在线精确预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变形飞行器能力包络数据集构建及在线精确预测方法,属于飞行器制导控制技术领域。该预测方法首先基于飞行器标称轨迹进行初始状态采样和拉偏处理,并对不同外形气动数据进行拟合处理;再针对每个初始状态,采用变优化目...
- 黄艳茹陈海鹏雷建长裴胤费王华李天任杨奔滕庆骅陈克钦俞启东仇公望曾亮吕殿君马晓媛何昳頔
- 一种基于被动相控阵天线的测向与目标识别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被动相控阵天线的测向与目标识别方法,该方法基于环形被动相控阵的天线结构,采用数字波束形成方法,提升了对辐射源探测距离与测角精度;针对实际被动雷达处理系统中接收的多周期雷达信号,基于短时傅里叶变换的思想...
- 刘韵佛代威许元男刘红军王泽李志国王小辉吕殿君刘敏华蔡昱雷建长尹世明赵大海何超凡石铄
- 文献传递
- 一种适用于舱段翼面组合构型的航天器颤振快速分析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舱段翼面组合构型的航天器颤振快速分析方法,包括:对飞行器翼舵结构进行参数化建模;利用所建飞行器翼舵结构模型,提取关键参数进行颤振分析计算;基于颤振分析结果,以全飞行过程的颤振裕度为约束,优化翼舵结构。...
- 杨泽生史锐郭鹏飞宋晨周添罗健尹戈玲康军刘宇峰解海鸥张莽吕雅郑思行杨旸雷建长
- 一种用于落点控制的大尺度堵盖
- 一种用于落点控制的大尺度堵盖,属于飞行器控制技术领域,包括:堵盖本体;伸缩翼控制器,位于堵盖本体上,用于通过控制调节伸缩翼的伸出翼面大小控制堵盖压心,实现静稳定,同时,通过调节两侧的伸缩翼的伸出翼面大小抑制堵盖本体侧向干...
- 陈海鹏杨奔喻海川雷建长裴胤费王华马梦颖张旋郝颖马少捷高伟凯仇公望贾晓璇钟杰华王鑫蔚
- 一种面向基础研究的飞行试验需求分析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基础研究的飞行试验需求分析方法,包括:根据研究内容,完成对试验任务的分类;根据试验任务类别,分别开展试验需求点梳理,建立试验验证需求点清单,并对试验验证需求点清单进行标签化处理;根据标签化后的试验验证...
- 刘闻陈忠灿王小辉黄彬赵月李枫郑小鹏赵山杉赵民雷建长陈海鹏杨威张升升
- 基于光滑攻角剖面的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下降段轨迹设计被引量:1
- 2018年
- 针对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再入下降段轨迹对控制量剖面的光滑性要求,引入复合三角函数作为基函数,形成单波峰形式的攻角剖面。该基函数具有形状可调节、导数连续且光滑等特点,采用改进的差分进化算法(Differential Evolution,DE)对其进行参数优化,得到控制量曲线光滑,峰值热流、过载等指标减小的下降段平滑轨迹。通过对比其他基函数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新基函数与优化方法对改善下降段轨迹性能的有效性。新基函数适合在高速、大动压情况下控制飞行器的姿态角,优化参数少,可以在其他场景中加以应用。
- 李天任雷建长王宇航周华黄佩
- 关键词: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光滑性差分进化算法
- 一种模拟高速气动剥蚀过程的结构
-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拟高速气动剥蚀过程的结构,包括对来流部件的结构,包括样件和底板,样件和底板结合区域正对来流的部位通过粘合层附着剥蚀层。还包括侧对来流部件的结构,包括样件,样件侧对来流方向的部位开设凹槽,凹槽通过粘合层附着...
- 赵民刘丽丽陆宏志雷建长赵月陈雪冬陈培芝李明
- 一种主动弹翼机构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动弹翼机构,属于飞行器技术领域。本机构可以根据需要在某飞行时段接受控制指令主动弹出弹翼。齿轮机构和螺纹套组合的解锁装置具有同时解锁功能,以及采用作用力确定的弹簧驱动弹翼展开,因此展开时间确定且展开同步性好...
- 周蓓史锐俞启东解春雷徐志程郝颖裴胤惠俊鹏雷建长刘敏华方心虎孙宝来
- 文献传递
- 一种考虑振型耦合特性的飞行器弹性影响仿真评估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振型耦合特性的飞行器弹性影响仿真评估方法及系统,通过下述方式实现:从气动、载荷、总体专业获取已知的动力学建模输入条件参数;对输入条件中的耦合参数和弹性运动方程耦合项不进行舍弃,考虑弹性振型耦合特性,计算...
- 李争学雷建长张永董伟杨旸费王华郭鹏飞李杰奇张旋王浩亮郑雄刘峰曾星星刘建妥乔晓慧
- 基于概率的运载火箭控制系统设计方法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针对传统的控制系统极限偏差设计方法导致运载火箭余量大、总体性能下降的问题,综述了基于概率的控制系统设计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论述了运载火箭控制系统概率设计的基本思想及设计流程,基于概率密度函数建模理论,建立了通过实际控制指令来控制概率密度函数拟合权值的状态空间,并基于最小二乘方法对状态空间中的参数进行了辨识,进而建立了密度函数成型控制模型,提出了基于最优控制理论的运载火箭控制器设计方法,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理论方法的有效性,为我国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的精细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 刘百奇韦常柱雷建长
- 关键词:控制系统运载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