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排螺旋CT诊断急性主动脉综合征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总结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cute aortic syndrome,AAS)影像诊断经验,明确多排螺旋CT(MDCT)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AAS的100例病例,行MDCT平扫及MDCT血管成像(MDCTA)后,运用GE ADW4.5分析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后分析影像征象。结果:MDCT准确诊断42例AAS,其中主动脉夹层(acutic dissection,AD)18例,MDCT显示内膜破口、内膜片、真假腔;主动脉壁内血肿(intramural acutic hematoma,IMH)11例,MDCT显示主动脉壁增厚呈新月形、环形无强化高密度影,宽度≥5 mm;主动脉穿通溃疡(penetrating atherosclerotic acutic ulcers,PAU)13例,MDCT显示增厚主动脉壁内有局灶型造影剂填充,形成龛影。结论:充分认识AAS影像征象,及早诊断对于临床治疗及预后有重要价值,利用MDCT检查有明显的诊断优势。
- 邱云国叶健
- 关键词:多排螺旋CT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分度与颅内出血的关系及其预后的CT评价
- 2009年
- 目的:通过CT影像资料评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颅内出血量的关系及其预后。方法:收集1998-2006年临床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70例新生儿患者的CT资料,观察CT图像显示的脑出血量,分析不同程度的缺氧缺血性脑病和出血部位与颅内出血量和预后的关系。结果:新生儿缺氧后轻、中度出血在1-2周内均可完全吸收,发生在基底节或大脑白质区域的重度出血预后较差。结论:颅内出血量与窒息缺氧程度呈正相关;发生在不同部位的出血,其预后不同。
- 叶健褚志刚袁红梅邓开鸿
-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计算机断层摄影
- CT诊断原发性周围型小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CT诊断原发性周围型小肺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原发性周围型小肺癌的临床资料,经X线平片检查后行常规CT平扫,同时病灶处行2 mm薄层及动态增强扫描后分析影像征像。结果该病基本征象有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束集征等,病灶呈中等强化。结论 CT薄层扫描与动态增强扫描相结合,能清晰显示病灶内部细微征像,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 邱云国叶健
- 关键词:周围型小肺癌征像
- 左肾上腺巨大平滑肌肉瘤一例报道
- 患者男,36岁,中上腹不适10天。PE:腹软,左中上腹可扪及一包块,略偏硬。B超:左侧中上腹见16cm×16cm×12cm大小包块,考虑为左中上腹实质占位。上中腹CT增强扫描见左上中腹内位于腹膜后肾前间隙内一巨大混杂密度...
- 叶健熊建明官新立廖歆
- 关键词:平滑肌肉瘤
- 文献传递
- 甲状舌管囊肿的CT诊断被引量:10
- 2004年
- 目的探讨甲状舌管囊肿的CT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分析14例甲状舌管囊肿的临床、CT表现及病理资料。结果甲状舌管囊肿CT表现为圆形、扁圆形的囊性占位,大多数居于中线,可偏于一侧,本组14例中10例居于中线,3例偏于右侧,1例偏于左侧;10例囊壁均匀、光整,增强后无强化,纤维性囊壁镜下可见淋巴样组织;4例壁增厚,增强后有强化,其中3例镜下可见炎性细胞浸润,1例发现乳头状腺癌细胞。结论CT对甲状舌管囊肿可做出定性诊断。
- 莫显斌樊世富叶健
- 关键词:甲状腺舌管囊肿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CT诊断
- CT分级诊断在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中的价值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探讨CT分级诊断对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 2003~2009年期间在四川省广汉市人民医院确诊的急性胰腺炎患者518例,均进行CT扫描,除有造影剂禁忌证者行平扫外,均行增强扫描。2名放射科医师分析图像,对疾病严重程度进行CT分级,并与临床分级及治疗预后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518例中,CT分级情况为:A级9例、B级66例、C级105例、D级147例和E级191例。A、B级病例均经保守支持治疗后痊愈;C级病例中,保守治疗后除2例病情有反复外,其余均痊愈;94例手术病例及23例死亡病例均发生在D级及E级中。结论急性胰腺炎CT分级能直观反映病变范围、程度及病程变化,与临床严重程度分级相关性好。
- 叶健莫显斌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 脑血吸虫病1例
- 2003年
- 叶健
- 关键词:第四脑室脑血吸虫病梗阻性脑积水小脑病变视力减退占位病变
- 肾上腺骨髓脂肪瘤的CT诊断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肾上腺骨髓脂肪瘤的CT表现特征及鉴别要点。方法 收集经临床、CT诊断肾上腺骨髓脂肪瘤 9例 ,其中 7例手术和病理确诊。结果 9例骨髓脂肪瘤中 7例明确定位、定性诊断 ,1例误诊为腺瘤 ,1例误诊为腹膜后脂肪瘤 ;肿块呈圆形或类圆形 ,边界清楚 ,瘤内大多为脂肪密度 ,夹杂少量条状、片状软组织影。结论 CT是明确诊断的首选方法 ,可清楚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瘤内成分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 莫显斌王向东樊世富叶健王虎
-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骨髓脂肪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CT对胃肠道病变检查的评价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评价CT对胃肠道病变检查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和价值。方法 50例行胃肠道CT检查的病例,病人通过禁食、禁水,口服胃肠道对比剂后,行增强扫描,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结果 CT检查诊断的胃肠道病变,定位诊断均与胃镜检查结果相符合,定性诊断符合率亦较高,达到84%。结论 CT对胃肠道病变的检出率高,能直观地显示病变及与周围器官的关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叶健熊建明邱云国陈正
- 关键词:CT胃肠道病变
- 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对肺栓塞(PE)患者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4年5月确诊的PE患者72例,并纳入同期非PE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进行CTPA检查及Qanadli评分。根据Qanadli评分计算肺栓塞指数并将PE患者分为3组,肺栓塞指数〈50%为A组(n=30),50%~80%为B组(n=23),〉80%为C组(n=19)。比较4组右心室短轴最大径(RV)、左心室短轴最大径(LV)、右/左心室短轴最大径比(RV/LV)、肺动脉直径和上腔静脉直径;分析肺栓塞指数与动脉收缩压的相关性。结果 A组的LV、RV、RV/LV、上腔静脉直径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RV、RV/LV、肺动脉直径均低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的RV/LV、肺动脉直径均低于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余指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肺栓塞指数:A组(50.12±19.47)%,B组(52.37±20.11)%,C组(52.90±21.17)%;动脉收缩压:A组(93.12±16.44)mmHg,B组:(92.41±17.44)mm Hg,C组(91.34±16.22)mm Hg,肺栓塞指数与动脉收缩压呈负相关(r=-0.758,P〈0.01)。结论 PE患者的CTPA参数(LV、RV、RV/LV、肺动脉直径、上腔静脉直径)可以作为评估肺栓塞严重程度的指标,且肺栓塞指数与动脉收缩压呈负相关性,CTPA在PE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 唐海燕叶健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肺栓塞动脉收缩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