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丽
- 作品数:43 被引量:12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GmSWEET20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在调控大豆单株荚数和产量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GmSWEET20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在调控大豆单株荚数和产量中的应用。具体地公开了氨基酸序列是SEQ ID No.1的蛋白质及其编码基因在调控植物单株荚数、单株粒重和/或产量中的应用。本发明将来源于大豆的基因导...
- 张婵娟申佳芳单志慧陈海峰曹东袁松丽黄毅陈李淼郝青南郭葳杨红丽陈水莲杨中路周新安
- GmWRI1b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在改良大豆产量相关的株型性状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GmWRI1b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在改良大豆产量相关的株型性状中的应用。株型是决定大豆高产的一个最重要性状,增加分枝,增加主茎与分枝结节数,花序数会相应增加,继而增加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最后达成大豆产量增加。在大...
- 郭葳曹东陈李淼包爱丽油清波杨红丽张婵娟单志慧张晓娟袁松丽郝青南邱徳珍黄毅陈水莲代文君杨中路陈海峰周新安
- 文献传递
- 一种培育根瘤大小增加的转基因豆科植物的方法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培育根瘤大小增加的转基因豆科植物的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高出发豆科植物中蛋白质GmCYS2的表达量和/或活性,得到转基因豆科植物;与出发豆科植物相比,转基因豆科植物的根瘤大小增加。实验证明,...
- 袁松丽李荣张晓娟张婵娟陈李淼郝青南陈海峰陈水莲郭葳单志慧杨中路邱德珍曹东杨红丽黄毅周新安
- 文献传递
- miR2118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及抗病性方面的应用
-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物质的应用,所述物质为调控miR2118的活性或含量的物质,或调控miR2118基因表达的物质;所述应用为下述任一种:U1)调控程序性死亡中的应用;U2)提高大豆产量中的应用;U3)调控大豆...
- 陈李淼曹东陈海峰郭葳杨红丽郝青南袁松丽张婵娟杨中路陈水莲黄毅单志慧周新安
- 大豆耐盐相关基因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20年
- 大豆(Glycine max(L.)Merill)是植物蛋白质和油脂的重要来源。盐胁迫是造成大豆产量损失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素。耐盐基因的挖掘对培育大豆耐盐品种至关重要。本文一方面总结了通过正向遗传学获得的大豆耐盐相关数量性状位点或基因,如萌发期耐盐性主效基因GmCDF1(Glyma.08g102000)、2个出苗期QTL(分别位于6号和14号染色体);苗期耐盐性主效基因GmSALT3(Glyma03g32900)以及位于G连锁群的QTL。随着对大豆耐盐性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认为大豆萌发期、出苗期、苗期的耐盐性无直接相关性。另一方面总结了通过反向遗传学途径获得的参与离子运输、转录调控等耐盐性基因,以及通过生物工程技术转入外源基因提高大豆耐盐性的研究进展,期望为解析大豆耐盐分子机制和耐盐育种提供参考。
- 方义生曹东杨红丽刘小荣张恒斌陈李淼周新安
- 关键词:大豆盐胁迫QTL耐盐基因
- GmDWF1蛋白在调控植物株高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GmDWF1蛋白在调控植物株高中的应用。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GmDWF1蛋白在调控植物株高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蛋白质GmDWF1a和GmDWF1b或调控其表达物质或调控蛋白质活性或含量的...
- 杨红丽曹东陈李淼郭葳郝青南单志慧陈水莲张婵娟袁松丽黄毅周新安陈海峰
- 转GmWRI1b基因大豆GmWRI1b-OX6的侧翼序列、检测用引物对及检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GmWRI1b基因大豆GmWRI1b‑OX6的侧翼序列、检测用引物对及检测方法。所述侧翼序列为序列3所示的5’侧翼序列和/或序列4所示的3’侧翼序列。本发明还提供了根据所述侧翼序列设计的引物对,及使用所...
- 郭葳曹东陈李淼杨红丽陈海峰杨中路袁松丽单志慧郝青南陈水莲张婵娟黄毅邱德珍周新安
- 文献传递
- 油菜品系6F313中含油量性状主效基因位点及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菜含油量性状主效基因位点及应用,步骤包括:1)利用高低含油量组合6F313(50%)和Y817(35%)杂交获得含油量性状分离的F2代群体及F2:3家系;2)利用油菜60K的SNP芯片构建F2代分离群体...
- 王汉中华玮刘静刘贵华王新发胡志勇杨红丽
- 文献传递
- 大豆转基因植株LT32及其检测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大豆转基因植株LT32及其检测方法和应用。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能稳定遗传且表达原卟啉原氧化酶基因的转基因植株,具体公开了可稳定遗的抗除草剂大豆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目标大豆基因组中序列10第443至4...
- 曹东杨红丽郭葳陈李淼张婵娟陈水莲单志慧郝青南袁松丽黄毅杨中路陈海峰周新安
- 大豆抗裂荚基因pdh1在育成品种中的分布
- 2025年
- 大豆裂荚是导致大豆产量大幅衰减的原因之一。pdh1基因是控制大豆抗裂荚的主要基因之一,但其作用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目前在育种中尚未充分利用。为探究抗裂荚基因应用在育种中的可行性,以抗裂荚基因pdh1为筛选标记,对1929-2021年期间育成的348个品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dh1的携带与否和品种的抗裂荚性密切相关;348份材料中有255份含有pdh1基因,占总数的73.3%。pdh1基因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地域特点,其中东北地区大豆品种的pdh1基因含有率为80%~85%,黄淮地区的品种中pdh1基因含有率为68%~72.1%,而南方地区育成品种pdh1基因含有率只占30%~36.3%。南方地区育成品种中的抗裂荚基因占有率较低可能与南方高湿气候特点有关。因此,以分子标记检测为主进行南方大豆抗裂荚筛选,可以克服环境影响,提高选择效率。
- 邓克林郝青南窦玲屈艳慧陈水莲陈水莲单志慧
- 关键词: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