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兰萍

作品数:26 被引量:117H指数:7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理学
  • 3篇化学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多组分
  • 4篇主成分
  • 4篇主成分分析
  • 4篇红外
  • 3篇生物活性
  • 3篇活性
  • 3篇光电
  • 3篇光电探测
  • 3篇光谱
  • 3篇红外光
  • 3篇红外光谱
  • 3篇多组分分析
  • 2篇多环芳烃
  • 2篇神经网
  • 2篇神经网络
  • 2篇土壤
  • 2篇偏最小二乘
  • 2篇偏最小二乘法
  • 2篇谱图
  • 2篇人工神经

机构

  • 17篇南通大学
  • 10篇南京理工大学
  • 3篇深圳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商丘职业技术...
  • 1篇盐城工学院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南通丰田化工...

作者

  • 23篇胡兰萍
  • 6篇李燕
  • 6篇王俊德
  • 5篇张黎明
  • 5篇张琳
  • 4篇张跃华
  • 3篇张晗
  • 3篇戴红
  • 3篇王鸿显
  • 3篇石健
  • 3篇葛存旺
  • 3篇陈婷婷
  • 2篇曹文
  • 2篇石玉军
  • 2篇鞠剑峰
  • 2篇汤艳峰
  • 2篇于佰华
  • 1篇吴蓉
  • 1篇褚玉婷
  • 1篇梁志鹏

传媒

  • 4篇光谱学与光谱...
  • 3篇有机化学
  • 3篇南通大学学报...
  • 2篇分析化学
  • 2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分析科学学报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无机盐工业
  • 1篇计算机与应用...
  • 1篇应用化学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海南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1
  • 1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项式偏最小二乘法对非线性体系红外谱图的分析被引量:11
2006年
文章利用了一种非线性模型多项式偏最小二乘法(PPLS),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遥感技术,对大气中的五组分混合体系进行了同时分析。并与偏最小二乘法(PLS)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PPLS显示出较好的处理非线性数据的能力。尤其是对混合物中的苯和氯仿的预测,均方根预测误差(RMSEP)分别是0.043和0.087,用PLS预测相应的RMSEP为0.402和0.842。PPLS的这一预测精度,可以满足遥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大气中有毒气体的实时、在线监测的需要。同时PPLS可以用较少的潜变量对变量进行解释,显示出PPLS模型的稳健性和简单化。
张琳张黎明李燕王晓斐胡兰萍王俊德
关键词:非线性模型多组分分析FTIR大气监测
PCA-LVQ法及其在RS-FTIR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处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7年
将主成分分析(PCA)用于遥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Remote Sensing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RS-FTIR)的特征提取,结合学习矢量量化(LVQ)神经网络,实现了PCA-LVQ对大气中的8组分混合体系进行快速定性分析的建模方法。并与单纯的LVQ神经网络、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PCA-LVQ显示出较好的处理数据的能力,它不仅提高了运算速度,而且提高了模型的预测准确度,分类精度达到91.7%。PCA-LVQ的这一预测精度及运算速度,足以满足遥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大气中有毒气体的实时、在线监测的需要。
胡兰萍葛存旺陈婷婷史传国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多组分分析环境监测
化学计量学与遥感FTIR技术联用对复杂多组分体系的定性定量研究
本文利用化学计量学的方法,结合遥感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um,FTIR/)技术,对大气环境中的有毒易挥发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
胡兰萍
关键词:易挥发有机化合物多环芳烃化学计量学模式识别
文献传递
施过碳酰胺对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作用
2016年
采用生物土培试验方法,研究了土壤中施入新型氮肥(过碳酰胺)后对三氯联苯(PCB3)和2,7二羟基萘(DHN)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新型氮肥对土壤中PCB3和DHN具有不同的降解作用,并且延长降解时间,新型氮肥对PCB3和DHN的降解率逐渐增加。20 d后的土样中PCB3和DHN降解率分别为28%和50%,由此说明相同试验条件下,新型氮肥对DHN的降解率高。加入不同浓度的Fe^(2+)离子,PCB3和DHN的降解率明显提高,Fe^(2+)具有很好的催化作用,PCB3和DHN在土壤中的降解率分别达到51.51%和82.16%。
王鸿显邱自力胡兰萍姜国民曹文
关键词:过碳酰胺降解率
新型含噁唑单元的吡唑酰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被引量:5
2020年
为了寻找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吡唑酰胺化合物,基于氯虫苯甲酰胺的结构,在吡唑环的5-位引入取代噁唑环单元,合成出了一系列新型吡唑酰胺,利用^1H NMR, ^13C NMR和元素分析对其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证.生测结果表明,所有目标化合物在500μg/mL时对粘虫均显示出较好的杀虫活性(致死率≥90%). 5个化合物在100μg/mL时对粘虫的防治效果可达90%~100%,3个化合物在100μg/mL时对苜蓿蚜的杀死率为90%~100%.另外,2个化合物在500μg/mL时对朱砂叶螨的防效可达80%~100%.
张敏郑丹丹倪亚丹梁凯荀校胡兰萍陈庆文杨冰梁志鹏丁颖石健戴红
关键词:噁唑生物活性
主成分提取在遥感FTIR谱图解析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7年
建立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的遥感FTIR谱图解析方法。针对人工神经网络(ANN)训练时间过长和模型"过拟合"的问题,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和主成分分析法(PCA),对输入ANN的光谱数据进行了主成分提取,使ANN分析时间从30多分钟缩短为10多秒钟;模型传递技术的引入,克服了遥感FTIR谱图分析中反复建模问题。经过优化的方法,实现了用EPA数据建模,对大气中的四组分混合体系——丙酮、苯、三氯甲烷和甲醇的遥感、实时、准确测定,PLS-ANN模型得到的结果最好,对丙酮、苯、三氯甲烷和甲醇的预测误差分别为0.043,0.031,0.034,0.051,保证了遥感FTIR对大气中有毒气体混合物实时、准确、快速监测。
胡兰萍张琳李燕张黎明任翌博于佰华王俊德
关键词:偏最小二乘法主成分分析人工神经网络
呋咱和氧化呋咱及其衍生物生成热和爆轰性能的量子化学研究
2015年
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全优化计算了呋咱和氧化呋咱及其衍生物的几何构型,通过G3方法和设计等键反应计算出各物质的生成热(HOF),用Monte-Carlo方法,基于0.001 e·bohr3等电子密度面所包围的空间求得分子平均摩尔体积和理论密度,用Kamlet-Jacobs方程基于理论密度和生成热计算出各物质的爆热、爆速和爆压。结果表明:当呋咱环上配位氧原子成为氧化呋咱环后,与配位氧原子相邻的N-O键容易成为引发键,氧化呋咱环容易开环,而三唑环比氧化呋咱环更容易开环;9种化合物中呋咱并[3,4-e]-1,2,3,4-四嗪-1,3-二氧化物(FTDO)的生成热最大,爆轰性能最好,其次是四嗪并氧化呋咱和三唑并氧化呋咱,其生成热和爆轰性能优于呋咱类衍生物,且优于苯环并呋咱和苯环并氧化呋咱。说明化合物的含氮量和含氧量越高,氧平衡值越接近零,其爆轰性能越好。
张跃华褚玉婷石文艳胡兰萍
关键词:生成热爆速爆压
PA和PDS算法在遥感FTIR光谱模型传递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采用普鲁克分析(PA)算法和分段直接校正(PDS)算法,解决化学计量学多元校正中的模型传递问题。选择红外谱图严重混叠的4种大气有机毒物——丙酮、苯、三氯甲烷和甲醇作为分析对象,文中的光谱数据来自2部分:美国环境保护署(EPA)数据库和实验室的实测遥感傅里叶变换红外(RS-FTIR)光谱数据。研究PA算法、PDS算法中主因子数及传递样品数对传递结果的影响,分别计算2种算法对该4组分体系的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并进行比较。预测结果表明:2种算法均取得了较好的模型传递效果,其中PDS算法丙酮的RMSEP为0.145,PA算法丙酮的RMSEP为0.122,PA算法优于PDS算法。
胡兰萍葛存旺江国庆石健
关键词:红外光谱多组分分析
多种校准方法对多组分体系的定性定量分析比较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和主成分分析法(PCA)对光谱数据进行主成分提取,并利用遗传算法(GA)对波长进行选择,剔除不相关的变量,达到压缩数据的目的;采用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方法,对多组分体系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建立了一个PLS-BP-ANN、PCA-BP-ANN、GA-BP-ANN和BP-ANN四种模型的化学计量学多组分分析平台,对谱带混叠严重的5种大气有机毒物——苯、甲苯、甲醇、氯仿和丙酮进行了定性定量测定,比较了4种模型的误差,结果表明,PLS-BP-ANN模型得到的结果最好.
胡兰萍石玉军张跃华
关键词:多组分体系偏最小二乘法主成分分析人工神经网络
三乙胺/吡啶催化合成硫代磷酸三(4-氨基苯)酯及类似物被引量:5
2011年
为提高硫代磷酸三(4-氨基苯)酯(TPTA)的产率,以对氨基酚和三氯硫磷为原料,三乙胺/吡啶为缚酸剂催化合成TPTA。通过实验得到了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n(对氨基酚)∶n(三乙胺/吡啶)∶n(三氯硫磷)=3.05∶3.65∶1.00,n(三乙胺)∶n(吡啶)=1.00∶0.02,丙酮为溶剂,反应时间为4 h。在三乙胺中加入少量的吡啶,组成复式缚酸剂能有效地提高反应的产率。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TPTA的产率可达到69.6%。用类似的缚酸剂体系合成了硫代磷酸三(4-硝基苯)酯,硫代磷酸三(4-甲基苯)酯,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等手段对各产物进行了表征。
张跃华张其平胡兰萍雷武陈勇夏明珠王风云
关键词:缚酸剂催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