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凌燕

作品数:27 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深圳市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9篇儿童
  • 5篇细胞
  • 4篇细胞因子
  • 4篇先天
  • 4篇先天性
  • 4篇泪道
  • 4篇FK506
  • 3篇治疗儿童
  • 3篇视力
  • 3篇视网膜
  • 3篇探通
  • 3篇网膜
  • 3篇细胞因子表达
  • 3篇泪道探通
  • 2篇新生儿
  • 2篇婴幼
  • 2篇婴幼儿
  • 2篇治疗新生儿
  • 2篇上睑
  • 2篇术后

机构

  • 26篇深圳市儿童医...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深圳市第二人...
  • 1篇深圳市眼科医...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南阳医学高等...

作者

  • 26篇陈凌燕
  • 17篇方旺
  • 17篇钟晖
  • 12篇张莉
  • 7篇王莉
  • 7篇吕秀芳
  • 6篇肖诗艺
  • 5篇张越骊
  • 4篇李雯霖
  • 4篇何莉
  • 3篇陈仁典
  • 3篇刘喜花
  • 2篇吴进
  • 1篇李永浩
  • 1篇吕林
  • 1篇张国明
  • 1篇杨浩江
  • 1篇李石毅
  • 1篇梁芳芳
  • 1篇冀建平

传媒

  • 6篇国际眼科杂志
  • 3篇临床眼科杂志
  • 2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眼科学报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山东大学耳鼻...
  • 1篇第三届国际葡...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2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3
  • 7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玻璃体注射定位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玻璃体注射定位器,包括:第一金属环和第二金属环,所述第一金属环连在所述第二金属环的外侧,所述第一金属环与第二金属环通过一个金属标尺连接、且第二金属环可绕第一金属环旋转;所述第一金属环外径大于第二金属环...
钟晖陈凌燕
文献传递
准分子激光术后视网膜脱离的病例分析(英文)
2011年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术后视网膜脱离手术的特点。方法:本研究选取准分子激光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患者10例(11眼),着重分析11眼的视网膜脱离特点,处理方法及手术并发症。结果:视网膜脱离以多发裂孔(73%)和巨大裂孔(27%)为显著特征。所有患者行巩膜扣带术,其中3例联合玻璃体切割及硅油填充术。术后1mo取出硅油。9例患者视网膜均在首次手术中复位。术后发生LASIK角膜瓣脱离1例和角膜上皮下混浊1例。结论:准分子激光术后患者在随访中应密切观察,必要时散瞳检查,准分子术后视网膜脱离的手术中,巩膜扣带术是必要的,术中要注意保护角膜组织。
陈凌燕吕林李永浩李石毅钟辉方旺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视网膜脱离
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临床特点及泪道探通术效果的影响因素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临床特点及影响泪道探通术效果的因素。方法: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10-06/2011-05在我院眼科就诊并行泪道探通术的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患儿616例687眼,研究内容包括:初次就诊年龄、泪道探通术时年龄、性别、分娩方式、有无脓性分泌物、既往泪道冲洗和泪道探通术病史。总结其临床特点并通过分析以上各因素与泪道探通术成功率的关系,研究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泪道探通术成功的标准为:流泪和眼部分泌物等症状消失,泪道冲洗通畅。结果:剖宫产和自然分娩患儿在泪道探通术成功率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376),男女之间也没有统计学差异(P=0.498)。泪道探通术成功率与泪道探通术年龄呈负相关关系(r=-0.328,P=0.001)。3~,6~,9~,12~15,>15月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100%,97.8%,90.8%,83.3%和76.5%。有脓性分泌物的患儿手术成功率明显下降(P=0.013)。患儿既往泪道冲洗病史对泪道探通术成功率影响不大(P=0.561)。但有外院泪道探通术病史的患儿,其手术成功率显著下降(P=0.042)。结论: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泪道探通术成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而且脓性分泌物也是泪道探通术失败的危险因素。因此对于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患儿,有效局部控制炎症和早期行泪道探通术是提高泪道探通术成功率的关键。
方旺张莉陈凌燕何莉刘喜花
关键词: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泪道探通术影响因素
新型泪道探针治疗新生儿泪囊炎
2010年
目的探讨作者设计制作的新型泪道探针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用新型泪道探针对眼科门诊1032例(1138眼)先天性泪囊炎进行泪道探通。结果 1138眼全部探通成功,其中1次探通成功1116眼(98.07%),2次探通成功22眼(1.93%),除极少数患儿有轻度眼睑水肿外,其余均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新型泪道探针操作方便、对泪道无损伤,治疗新生儿泪囊炎效果良好。
张莉刘喜花何莉吕秀芳方旺陈凌燕
关键词:婴幼儿泪囊炎先天性泪道探针
新型泪道探通针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疗效观察
张莉刘喜花何莉吕秀芳方旺陈凌燕
普拉洛芬联合富马酸依美斯汀滴眼液治疗儿童过敏性结膜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普拉洛芬联合富马酸依美斯汀滴眼液治疗儿童过敏性结膜炎的效果。方法:本研究总共收集过敏性结膜炎儿童患者168例,通过简单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均为84例。对照组应用富马酸依美斯汀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富马酸依美斯汀滴眼液基础上加用普拉洛芬滴眼液,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血清学炎症指标(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组胺和免疫球蛋白E)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组胺和免疫球蛋白E等血清学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两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过敏性结膜炎采用普拉洛芬联合富马酸依美斯汀滴眼液治疗,能有效减轻炎性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方旺吕秀芳陈凌燕
关键词:普拉洛芬疗效
儿童白内障手术及术后视力康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探讨儿童白内障手术疗效及术后视力康复.方法 观察2005年7月至2009年11月手术的45例(76只眼)儿童白内障患儿,行白内障摘除术+后囊膜环形撕囊术(PCCC)+前部玻璃体切除术33例(64只眼),双眼白内障患儿同时手术,其中28例(58只眼)2岁以后再次行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行白内障摘除术+后囊膜环形撕囊术(PCCC)+前部玻璃体切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9例(9只眼);行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例(3只眼).对手术年龄、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远期视力等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4~55个月,平均34.5月.结果 33例矫正视力在0.3以上,手术脱残率73.3%,5例矫正视力在0.05~0.3,手术脱肓率84.4%,2例矫正视力在0.05以下.5例患儿因年龄小不能合作检查视力,但能追随光亮或注视目标.后发障发生率为6.58%,双眼同时手术与同期单眼手术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内障摘除术+后囊膜环形撕囊术(PCCC)+前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儿童白内障安全有效的措施,儿童白内障双眼同时手术是安全的.坚持弱视训练是儿童白内障术后获得良好视力,重建视功能的关键.
李雯霖张莉肖诗艺吕秀芳张越骊钟晖王莉吴进陈凌燕方旺
关键词:儿童白内障手术视功能
非手术治疗儿童外伤性眶尖综合征一例被引量:1
2013年
患儿女,6岁。于2011年2月1613左眼眶下壁近颧骨被竹筷刺伤后左眼视物不清、左眼球突出来我院就诊。眼部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眼前指数,右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末见异常,左眼上下睑饱满,左下睑皮肤可见3mm伤口,左上睑明显下垂,遮盖四分之三角膜,眼球突出度:右眼12mm,左眼15mm,左眼球各方向运动完全受限(见图1),
李雯霖吕秀芳陈凌燕张越骊
关键词:眶尖综合征外伤性左眼球突出下睑皮肤眼球突出度视物不清
儿童近视与IGF1及IGFBP-3的相关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儿童及近视儿童血清中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和结合蛋白-3(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3,IGFBP-3)的浓度,研究它们对儿童眼球发育的调控及该调控作用对儿童近视及近视程度的相关性。方法:近视组:随机选择我院眼科门诊的5~14岁近视眼儿童60例120眼;对照组:同年龄段的正常儿童60例120眼。通过常规眼部检查及散瞳检影验光。按近视程度分为轻度近视,-3.00D以下;中度近视,-3.00~-6.00D;高度近视,-6.00D以上。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GF1,IGFBP-3的浓度。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包,近视组和对照组的特征差异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近视组均数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两变量的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结果:两组资料特征差异(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角膜屈光力、角膜中央厚度)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近视组眼轴长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近视组血清IGF1,IGFBP-3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近视程度越高,血清中IGF1,IGFBP-3浓度也越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血清IGF1,IGFBP-3浓度与近视程度、眼轴长度、屈光度呈正相关(P<0.01),而与身高、体质量、角膜屈光力、角膜中央厚度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实验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血清IGF1,IGFBP-3浓度对儿童眼球发育起着调控作用,而该调控与儿童近视的发生、发展之间存在内在相关性;IGF1的生物活性受IGFBP-3的调节。
吕秀芳张莉杨浩江李雯霖王莉方旺陈凌燕钟晖吴进
关键词: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结合蛋白-3儿童近视
少年儿童近视的临床特点及相关环境因素研究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探讨少年儿童近视的临床特点及相关环境因素研究,为制订预防近视的相关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眼科就诊或体检的少年儿童进行常规眼科检查和散瞳验光,记录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同时通过相关危险因素的问卷调查,利用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影响近视的相关环境因素。结果构成情况:3 771例学生中,女性1 793人(47.55%),男性1 978人(52.45)%;幼儿园学生占9.33%,小学生占27.82%,初中学生占45.35%,高中学生占17.50%。近视发病情况:3 771例学生中,经散瞳验光确诊近视患者2 232例(近视率为59.19%),其中女性为1 041人(58.06%),男性为1 191人(60.21%),二者没有显著性差异(χ2=10.58,P=0.479)。各学习阶段近视人数和近视率分别为:幼儿园学生93名(26.42%);小学生445名(42.42%);初中生1 179名(68.95%);高中生515名(78.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大,平均每天近距用眼时间过长,平均每天看电脑时间长,看书不能保持一尺距离是导致学生近视的危险因素;而室外活动时间长是学生视力的保护因素。结论儿童及青少年近视随着年龄增加,近视发生率有上升趋势;而且随着年龄增长,屈光度也在逐渐增加。全社会要提高对儿童及青少年学生眼保健意识,进一步加大防治近视眼的宣传力度。要把减少学生近距用眼和看电脑时间、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注意读写姿势等作为预防近视的重点工作。
方旺杨贤增张莉李雯霖钟晖陈凌燕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近视环境因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