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郁
- 作品数:12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徽警官职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与自己对话:李娟散文的生命回归及诗性美学
- 2025年
- 李娟散文以与自己对话的坦诚,深度探索了生命回归的落脚点,有着意蕴深邃的诗性美学。她的散文中的生命回归,实则落脚于自然的和谐与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理性与感性交融的火花。以融入与分离的纠葛以及漂泊与停留的回归,展现了边地灵动鲜活的壮丽自然风光,为自我对话以及生命回归的出路探寻,挖掘了广阔空间。以层次丰富的叙述视角、自然质朴的语言风格与知性细腻的情感流动,书写了其散文创作的诗性美学。
- 祁郁
- 关键词:生命回归
- 在线学习平台对传统教育管理体制的重塑
- 2025年
- 为适应在线学习平台对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评价管理等产生的新影响和带来的新变化,推动传统教育管理体制重塑,文章着眼教育管理目标要求,立足于在线学习平台特点,综合师资力量和学情学况,采取有效举措,调整教育管理目标,优化教育管理流程,健全教育管理体制,构建全新教育生态,不断提升教育管理总体效能。
- 祁郁窦蓓蓓
- 关键词:在线学习平台
- 网络语言传播的弊端与规制
- 2019年
- 网络语言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在丰富语言形式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对于人们的正常交流与汉字的学习传承,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对此,在分析网络语言产生与发展的原因、传播方式的基础上,本文重点对于网络语言传播的弊端展开分析,并从如何规范网络语言的角度进行探讨。
- 祁郁
- 关键词:网络语言规制
- 从竹均到白露——试论陈白露悲剧的根源
- 2006年
- 《日出》中的陈白露是一个纠缠着复杂矛盾心理的人物。本文从陈白露的生活经历入手,结合其个性特征,从自我的追求、自我的丧失和自我的挣扎三个方面分析、判断陈白露复杂矛盾心理的产生及其悲剧的根源。
- 祁郁
- 关键词:自我追寻毁灭
- 网络环境对高职学生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影响被引量:9
- 2016年
- 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一方面推动了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从而为高职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网络环境下非主流的网络语言、快餐文化的出现,给汉语言文学带来了冲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给高职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也带来了影响。
- 祁郁
- 关键词:网络环境汉语言文学
- 论《长恨歌》中王琦瑶的悲剧成因被引量:1
- 2015年
- 《长恨歌》是王安忆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王琦瑶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也是现当代文学典型的任务形象之一。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描述了王琦瑶悲剧的一生。对此,从造就王琦瑶的各种悲剧入手梳理总结出价值取向、个人性格、时代背因素、男权社会等因素,以此展现王琦瑶悲剧的一生必然结局。
- 祁郁曹礼品
- 关键词:长恨歌王琦瑶悲剧
- 女性“失乐园”——试论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被引量:2
- 2015年
- 萧红是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具影响力、最具独立风格的作家。她的一生短暂多舛,却为后世留下了多达百万字的文学作品,其《呼兰河传》、《生死场》、《小城三月》等作品备受世人青睐。在萧红有限的作品中无不弥漫着浓郁的悲剧气息,这也是萧红作品的魅力所在。透过萧红的"眼睛"体验她笔下那个真实的世界,分析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从而引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 祁郁张晓东
- 关键词:女性悲剧意识
- 女性主义规约下的小说创作——李碧华小说论
- 李碧华的小说以女性作为她的书写主题,在过去与现在的纠结循环之中,探寻女性命运的变迁。相较于一些“旗帜鲜明”的女权主义者而言,李碧华有些格格不入。但恰恰因为这种温和、宽容的性别姿态,使得李碧华的作品超越了单纯的“女性”写作...
- 祁郁
- 关键词:小说创作主题思想写作风格
- 文献传递
-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与应用挑战被引量:6
- 2015年
- 随着课堂教学模式类型的日新月异、丰富新颖,适合学生与教师课堂学习和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层出不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与应用挑战进行探讨很有必要。
- 祁郁
- 关键词:教学模式
- 理性之剑与感性之犁:奥斯丁小说之女性形象双重性解读
- 2024年
- 奥斯丁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始终兼具现实性与反现实性,现实性的女性形象刻画了18世纪父权社会对于女性的社会认同,反现实性的女性形象揭露了奥斯丁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在抨击现实过程中,奥斯丁始终没有逾越现实,最终以现实为蓝本进行了妥协,从而在其女性形象塑造中体现了一定的双重性。
- 祁郁
- 关键词:奥斯丁女性形象双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