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立旻

作品数:28 被引量:162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代谢
  • 5篇心肌
  • 5篇儿童
  • 4篇代谢综合
  • 4篇代谢综合征
  • 4篇心房
  • 4篇心房颤动
  • 4篇心肌病
  • 4篇综合征
  • 4篇小儿
  • 4篇肌病
  • 4篇房颤
  • 3篇心室
  • 3篇心脏
  • 3篇血压
  • 3篇皮素
  • 3篇左心
  • 3篇左心室
  • 3篇内皮
  • 3篇内皮素

机构

  • 16篇中国医科大学
  • 10篇中国医学科学...
  • 9篇沈阳市儿童医...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沈阳医学院沈...
  • 1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中国石油吉化...
  • 1篇沈阳二四五医...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27篇刘立旻
  • 7篇姚焰
  • 6篇郑黎晖
  • 5篇丁立刚
  • 5篇王岩
  • 5篇吴灵敏
  • 5篇胡志成
  • 4篇穆亚平
  • 3篇李书琴
  • 3篇李娜
  • 3篇辛颖
  • 3篇涂斌
  • 2篇赵方
  • 2篇马洪刚
  • 2篇蔡爱露
  • 2篇段福建
  • 2篇王鹏
  • 2篇袁建松
  • 2篇胡奉环
  • 2篇李玢

传媒

  • 4篇中国实用儿科...
  • 3篇中国实用内科...
  • 3篇中国小儿急救...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沈阳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医学文摘...
  • 1篇国际儿科学杂...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肥胖儿童高血压和心脏损害发生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寻肥胖儿童和青少年高血压和心脏损害情况,以早期采取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08年7月至2010年10月沈阳市儿童医院儿保门诊就诊的单纯性肥胖儿童516例为肥胖组,100名体检体重正常儿童为对照组.所有入组儿童均常...
李娜辛颖穆亚平刘立旻赵方马洪刚王岩李玢关丽君李书琴
关键词:肥胖高血压心脏损害儿童患者发生率
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体会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总结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治经验。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09年2月在我院呼吸门诊就诊的10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例患儿均有发热、咳嗽、喘息,查体多数患儿有咽赤及肺部湿啰音。有80例MP—IgM抗体滴度〉1:80,有70例X线胸片有明显改变。结论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要结合临床表现及X线胸片,动态观察血清MP—IgM抗体滴度的变化,对确诊患儿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足疗程治疗。
袁野刘立旻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肺炎婴幼儿
代谢综合征血小板计数与心电图ST-T段异常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研究普通人群及代谢综合征(MS)患者中血小板计数与心电图ST-T段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2010年8月至2011年4月在沈阳地区进行了城市居民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纳入本项研究的572例受检者被分为MS组(362例)及非MS组(210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普通人群及MS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与心电图ST-T段异常的相关性。结果不论是在普通人群中还是MS患者中,血小板计数均为心电图ST-T段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小板数目增多与心电图ST-T段异常存在正相关,对于心电图ST-T段异常者,特别是代谢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数目增多可以作为心血管疾病预防的预测手段,建议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刘立旻赖亚新贡鸣关海霞单忠艳滕卫平
关键词:血小板计数代谢综合征
围产期心肌病研究现状及诊治进展被引量:2
2017年
围产期心肌病 (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 PPCM)是一种与妊娠分娩密切相关的特发性心肌病,常发生在妊娠晚期或产后数个月内,以左室收缩功能减低所致的心力衰竭为主要表现,可伴有血栓栓塞及心律失常。该病与扩张型心肌病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治策略等方面既存在共同点,又因妊娠而存在特异之处。该病的发病机制不明,总体发病率不高,但呈逐年增高趋势,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刘立旻顾晴张宇辉
关键词:围产期心肌病心力衰竭发病机制
rhG-CSF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Bcl-2、p53蛋白表达的影响
2009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是否改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鼠的神经功能及对Bcl-2、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rhG-CSF组,各组又分为3个亚组,每亚组均为6只大鼠。rhG-CSF组的每个亚组分别于HIBD造模后3d、7d和14d连续皮下注射rhG-CSF(50μg/kg·d),对照组于HIBD造模后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Bcl-2、p53的蛋白表达。结果:rhG-CSF干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rhG-CSF干预组Bcl-2蛋白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p53蛋白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少于手术对照组(P<0.01)。结论:rhG-CSF可增加HIBD伤后Bcl-2蛋白的表达,减少p53蛋白的表达,改善神经功能,这可能是rhG-CSF治疗HIBD的机制之一。
曲华刘立旻任玲于祥李彦彦
关键词: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BCL-2P53蛋白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鼠
小儿遗尿症的病因及治疗被引量:4
2008年
小儿遗尿症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可能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疾病。、长期遗尿呵严重损害患儿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导致心理和行为异常。若经久不愈,延至成年,将严重影响患儿的精神和生活,最终导致人格障碍。临床治疗遗尿症主要采取培养良好的排尿习惯、心理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法。
刘立旻穆亚平
关键词:遗尿症心理疗法
儿童及青少年肥胖症糖脂代谢异常早期诊断和干预的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探寻肥胖与糖脂代谢异常的相关性及相应靶器官肝脏、心脏损害情况,以早期采取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08年7月至2010年10月沈阳市儿童医院儿保门诊就诊的单纯性肥胖儿童516例为肥胖组,100名体检体重正常儿童为对照组。取空腹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谷丙转氨酶(ALT)、空腹胰岛素(FINS)等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值(HOMA-β);对肥胖儿童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对所有入组者均进行肝脏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肥胖组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肥胖组高血压检出率为12.0%(62/516)。肥胖组FBG、FINS、HOMA-IR及HOMA-β均高于对照组(P<0.05);TC、TG、LDL-C均高于对照组,而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肥胖组脂肪肝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随肥胖程度加重,脂肪肝发生率明显增加(χ2=12.97,P<0.001)。肥胖组心包外脂肪增厚268例,平均厚度(3.372±0.098)m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97例代谢综合征(MS)患儿进行饮食控制、加强运动,结合口服二甲双胍药物等早期联合干预治疗,FINS和HDL-C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肥胖儿童高血压发生风险、糖代谢异常均高于非肥胖儿童,轻度肥胖即可发生FPG受损、糖耐量减低、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和β细胞功能减低等糖代谢异常。肥胖儿童有明显的血脂代谢紊乱,易并发脂肪肝,脂肪肝发生率与肥胖严重程度相关,10岁后肥胖儿童脂肪肝发生比例明显升高。肥胖儿童左心室肥大和心包外脂肪增厚明显高于正常体重儿童。联合干预治疗肥胖儿童可明显降低FINS和升高HDL-C值,可防止其发展为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
穆亚平赵方马洪刚刘立旻李娜王岩李玢关丽君李书琴韩萍辛颖
关键词:肥胖代谢综合征脂肪肝左心室肥大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先天性小儿椎动脉发育不良的应用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小儿先天性颅外段椎动脉发育不良及其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82例年龄为2.4~14岁有头痛、头晕、晕厥病史的小儿作为观察组,86例年龄为2~14岁的正常小儿作为对照组,两组小儿均经超声检查。椎动脉内径、走行、管壁形态、血流动力学参数,诸如椎动脉中间段PSV,RSV,PI,RI等是逐例测量和观察记录的。并对两组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与比较。结果超声检查证实,观察组82例中有6例先天性颅外段椎动脉发育不良,其发生率为7.3%。6例患儿中,5例左侧受累,1例右侧受累。患侧椎动脉内径,PSV,RSV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患侧PI与RI值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儿健侧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对照组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儿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势必会影响后循环的血供,而超声检查不仅能显示椎动脉的形态异常,同时能评价其血流动力学改变,因此,超声检查对诊断本病具有重要价值。
王岩蔡爱露刘立旻崔春凤刘海飞梁晓璐
关键词:小儿超声检查
脊柱骨骺发育不良的临床诊断及基因突变分析
背景 脊柱骨骺发育不良/(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 SED/)是一组罕见的以脊柱和骨骺畸形为特征的遗传性骨病,其遗传方式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以及X染色体连锁隐性...
刘立旻
关键词:脊柱骨骺发育不良
文献传递
QDOT MICRO^(TM)导管两种模式与传统导管功率控制模式对消融损伤灶影响的对比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QDOT MICRO^(TM)(QDOT)导管两种模式消融效果的安全性,以及与传统导管功率控制(PC)模式相比不同参数设置对消融创痕的影响。方法应用新鲜离体猪心,比较QDOT导管的温度/流速控制(TFC)模式与THERMOCOOL SMARTTOUCHTM SF(STSF)导管的PC模式在不同消融指数(AI,400、500)分组下的创痕大小和安全性。同时评估QDOT导管的超高功率短时程消融模式(vHPSD)和TFC模式在不同接触压力(5、15和30 g)和不同贴靠角度(0°、45°和90°)分组下的创痕大小和安全性,并对比两种模式在不同消融间距(4 mm和6 mm)分组下创痕的均匀性、连续性和安全性。结果在AI相同时,TFC与PC模式所产生的创痕的深度、表面宽度、最大横径以及体积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目标AI为400时TFC模式相比,vHPSD模式所产生创痕的表面宽度和最大横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vHPSD模式产生的创痕更浅[(1.95±0.38)mm比(2.72±0.31)mm,P<0.001]、体积更小[(30.35±11.34)mm^(3)比(48.78±19.82)mm^(3),P=0.040]。接触压力对创痕情况影响不显著,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各组创痕表面宽度均在贴靠角度90°时最小,且在目标AI为500的TFC模式组不同贴靠角度导致的创痕表面宽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此外,消融间距为4 mm时,vHPSD模式和TFC模式均能产生均匀且连续的线状创痕;消融间距为6 mm时,vHPSD模式和目标AI为400的TFC模式组所产生的创痕均不连续,而目标AI为500的TFC模式组产生的创痕具有良好的连续性。应用QDOT导管和STSF导管消融均未产生气爆和焦痂。结论在AI相同时,QDOT导管的TFC模式与STSF导管的PC模式消融效果相似。与TFC模式相比,vHPSD模式产生的创痕深度更浅,体积更小。QDOT导管的TFC模式和vHPSD模式安全性均较高。
张念秦李乐陈冠之夏雨孟旭胡志成刘立旻吴灵敏郑黎晖王虹剑丁立刚姚焰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