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晓彤

作品数:18 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内镜
  • 10篇手术
  • 8篇肿瘤
  • 7篇切除
  • 7篇颅底
  • 5篇切除术
  • 4篇入路
  • 4篇肿瘤切除
  • 4篇外科
  • 4篇瘤切除术
  • 4篇鼻内
  • 4篇鼻内镜
  • 3篇肿瘤切除术
  • 3篇外科手术
  • 3篇内镜手术
  • 3篇鼻颅底
  • 2篇多形
  • 2篇多形性
  • 2篇多形性腺瘤
  • 2篇腮腺

机构

  • 18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作者

  • 18篇杨晓彤
  • 17篇严波
  • 15篇危维
  • 14篇张秋航
  • 13篇王振霖
  • 8篇吕海丽
  • 6篇刘俊其
  • 3篇曹连杰
  • 3篇齐岩
  • 2篇李谱
  • 1篇姜彦
  • 1篇李娜
  • 1篇邱前辉
  • 1篇黄艳
  • 1篇陈卓

传媒

  • 10篇中国耳鼻咽喉...
  • 4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山东大学耳鼻...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异位颅咽管瘤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异位颅咽管瘤(ectopic craniopharygioma)的临床诊断、手术疗效及预后,以期减少临床漏诊误诊。方法将收治的采用内镜经鼻入路手术治疗、病理确诊的3例异位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手术方法以及预后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3例患者发病部位分别位于蝶窦、颞下窝1例,随访22个月,分别采用2次内镜经鼻入路手术,并行放疗后肿瘤组织恶变致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后鼻孔、软腭1例,术后随访18个月,未见复发;颞下窝1例,术后随访3年,未见复发。结论异位颅咽管瘤非常罕见,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手术切除目前仍然作为首选治疗方式,是否应行放射治疗有待商榷。
严波王振霖危维杨晓彤吕海丽张秋航
关键词:手术
岛状皮瓣及其组合皮瓣在鼻翼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岛状皮瓣及其组合皮瓣在外鼻肿瘤切除后鼻翼缺损一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6月至2021年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11例外鼻肿瘤切除后存在鼻翼贯通或全层缺损的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51~89岁。依据鼻翼缺损范围,选择岛状皮瓣、岛状皮瓣联合鼻唇沟瓣或V-Y推进皮瓣、岛状皮瓣联合双叶皮瓣等进行修复。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分析治疗效果。结果11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随访5~59个月,鼻部外观及通气功能良好,肿瘤无复发。结论对于外鼻肿瘤切除后鼻翼缺损的患者,选择适合的岛状皮瓣或组合皮瓣进行修复,可以重建较为理想的鼻部外观和功能。
危维杨晓彤吕海丽彭晓林严波王振霖
关键词:鼻肿瘤修复外科手术
鼻咽纤维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和内镜经鼻入路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
王振霖张秋航严波危维杨晓彤曹连杰
颅底骨巨细胞瘤的诊断治疗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颅底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对2007年8月~2017年4月经病理证实的14例颅底骨巨细胞瘤的治疗经验进行总结。结果 14例患者中有8例肿瘤位于颞骨,5例位于蝶骨,1例位于筛骨。手术分别采用内镜经鼻入路、经颞下窝入路、内镜经鼻联合颞下窝入路、经颅中窝入路。其中11例完成肿瘤全切,3例次全切除。手术未出现明显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经过8个月至10年的随访,其中2例患者接受了放疗,所有患者肿瘤均无明显复发或进展。结论发生在颅底的骨巨细胞瘤较罕见,诊断困难,但临床、影像学等仍有其特点,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手术入路需个体化制定。
曹连杰张秋航王振霖严波李谱杨晓彤
关键词:颅底骨巨细胞瘤
内镜经口入路腮腺深叶多形性腺瘤切除术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讨内镜经口入路切除腮腺深叶多形性腺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采用单纯内镜经口入路切除腮腺深叶多形性腺瘤6例,男4例,女2例,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36岁。其中2例为无意中体检发现咽侧壁膨隆,1例为头痛,3例为咽喉异物感半年。结果 6例均完整切除,且无面瘫、声嘶、吞咽困难、伸舌偏斜等颅神经受损症状,仅有1例术后出现腮区肿痛,加压抗感染后改善。术后随访12~40个月,平均24个月,其中1例术后2年复发,病理为腮腺混合瘤恶变。结论内镜经口入路可以彻底切除腮腺深叶多形性腺瘤,是安全、微创的能保留面神经功能的手术入路,但对腮腺恶性肿瘤仍建议开放式入路。
吕海丽张秋航严波王振霖杨晓彤
关键词:多形性腺瘤腮腺深叶
内镜经鼻颅底肿瘤切除术中的止血策略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如何在内镜经鼻颅底良性肿瘤切除手术中,针对不同的出血方式采取科学的综合止血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2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161例颅底良性肿瘤患者,全部患者行内镜经鼻手术入路。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2014年2月之前住院的病例74例,未采取新材料、新技术止血措施的为对照组。术中血管出血主要应用双极或单极电刀电凝止血,创面渗血主要采用纱条、纱布或明胶海绵压迫止血。2014年2月以后住院的患者87例,采取新型止血材料以及射频等离子刀等新技术止血措施的为实验组。实验组采取综合止血方法,如术前根据影像学资料分析肿瘤的供血血管,术中尽可能先解剖分离相关责任血管,以射频等离子刀予以切断、凝结;切除肿瘤时,以射频等离子刀切割、凝结交替进行,逐步分离肿瘤;手术创面毛细血管渗血,采取速即纱(Surgicel)压迫止血、或射频等离子刀凝结止血;海绵窦等大的静脉窦出血,采用速即纱或Surgiflu/Surgifoam填塞止血。对于术中的出血量、止血方法、手术时间,进行记录、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实验室化验检查、颅底CT及MRI检查、部分患者行头颅DSA检查。对照组患者中,术中出血量50~2 100 ml,平均410+50 ml;手术时间50~310 min,平均120+20 min。实验组患者中,术中出血量50~1 600 ml,平均280+50 ml;手术时间45~220 min,平均90+20 min。实验组与对照组两者相比较,出血量及手术时间都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与肿瘤的性质、部位、血供相关,肿瘤血供丰富、位置深在、周围解剖结构关系复杂者,出血量较大;与肿瘤的大小无关;与手术时间无关。结论熟练掌握内镜颅底外科相关区域的三维解剖,尤其是重要血管神经的走行,是手术成功的前提;科学运用止血新材料、新技术,针对不同�
严波危维杨晓彤吕海丽张秋航
关键词:鼻内镜颅底外科止血
内镜经鼻入路切除颅底软骨肉瘤的临床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内镜经鼻入路处理颅底软骨肉瘤的手术技术及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3—2022年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断为颅底软骨肉瘤并接受内镜经鼻手术的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分级、累及部位和范围及内镜经鼻手术治疗后的并发症情况,并采用Kaplan-Meier法统计其无病生存率。结果:资料完整的31例患者中,主体位于岩斜区27例(87%),累及前颅底4例(13%)。病理分级Ⅰ级(12例),Ⅱ级(16例),Ⅲ(3例)。其中,25例实现了影像学全切,6例术后残留。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35.7个月(6~120个月),在全切病例中有5例复发(5/25),5年的无瘤生存率为80%。6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一过性外展神经麻痹,4例出现脑脊液鼻漏。无死亡病例和永久的颅神经麻痹。全切率(P=0.001)和累及桥小脑角、颈静脉孔(P=0.037)是影响软骨肉瘤残留、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内镜经鼻入路手术是处理颅底软骨肉瘤较为安全、可行的治疗方式。
杨晓彤严波危维刘俊其王振霖
关键词:手术颅底软骨肉瘤并发症
内镜辅助经下颌下入路腮腺深叶多形性腺瘤切除术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经下颌下入路切除腮腺深叶多形性腺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采用内镜辅助经下颌下入路切除腮腺深叶多形性腺瘤7例,其中男2例,女5例,年龄36~65岁,平均年龄47岁。主要症状是吞咽异物感5例,咀嚼不适感2例;主要体征为发现患侧咽侧壁、软腭部膨隆6例,另1例无明显阳性体征。结果本组7例手术均在1.5~2.5 h内顺利完成,肿瘤获得完全切除,切口甲级愈合。且无腮腺区肿胀、声嘶、呛咳、呼吸及吞咽困难、伸舌偏斜发生,其中1例术后2 d出现患侧口角歪斜,约1个月后完全恢复。术后病理均为多形性腺瘤。随访时间6~38个月,平均为20个月。结论内镜辅助经下颌下入路可以完全、彻底切除腮腺深叶多形性腺瘤,既能保留面神经功能,又有助于同时保护颈部重要血管、神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严波危维杨晓彤王振霖吕海丽张秋航
关键词:多形性腺瘤
内镜经鼻斜坡恶性肿瘤切除术中脑脊液漏的修补策略
2024年
目的探讨内镜经鼻斜坡恶性肿瘤切除术中脑脊液漏的修补方式和效果, 并分析其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1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内镜经鼻斜坡恶性肿瘤切除术, 且术中发生脑脊液漏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病理结果、影像资料、硬脑膜缺损位置、术中脑脊液漏程度、修补材料、术后颅内感染等并发症情况、使用的抗生素类别、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二次修补情况以及随访结果等资料。使用IBM SPSS 26软件, 分析其修补效果, 并对颅内感染等围手术期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8例患者共行31例次内镜经鼻斜坡恶性肿瘤切除术及36例次颅底重建术, 其中女性14例、男性14例, 年龄4~70岁, 中位年龄53岁。使用游离鼻甲黏膜瓣、游离鼻中隔黏膜瓣、带蒂鼻中隔瓣、阔筋膜-肌肉等自体材料进行修补, 26例一次修补成功, 5例行二次修补, 均获成功。术后颅内感染4例, 均治愈。随访3~146个月, 无迟发性脑脊液漏。初次修补失败患者的感染率显著高于修补成功的患者(Fisher精确检验, P<0.001)。结论依据患者情况使用不同的自体材料可有效修补内镜经鼻斜坡恶性肿瘤切除术中发生的脑脊液漏, 但其成功率仍待提高。重建失败后颅内感染风险显著升高, 需加以重视并及时处理。
危维张秋航严波齐岩孟繁玥王蠡刘俊其杨晓彤王振霖
关键词:耳鼻喉外科手术脑脊液漏斜坡肿瘤
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引发颅脑并发症的临床诊治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 探讨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IFRS)引发颅脑并发症的临床表现、诊断、鼻内镜手术治疗及预后的可行性。方法 报道3例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引发颅脑并发症的病例,包括额叶脑脓肿、脑膜炎、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并总结相关文献报道。结果 本组3例患者均行鼻内镜手术,病理确诊为毛霉菌感染,术后与神经内科协作进行规范的抗真菌药物治疗及定期鼻内镜复查,局部换药、鼻腔深海盐水冲洗等治疗后,均治愈。结论 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引发颅脑并发症临床罕见,易漏诊、误诊,治疗十分棘手,鼻内镜手术彻底清除鼻窦原发灶,结合全身抗真菌治疗是非常有效的治疗策略。
严波危维杨晓彤彭晓林
关键词: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