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建
-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1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胱氨酸结石的临床特点与分子诊断被引量:1
- 2019年
- 胱氨酸尿症是引起肾脏结石的遗传原因之一,胱氨酸结石见于1%·2%的成人结石患者,在儿童结石中的百分比达到5%[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诊治的1例9个月起病胱氨酸结石的患儿,对其临床表现、分子诊断进行总结.一、资料与方法患儿,女,9个月,因“发热4d,肉眼血尿1d”入住武汉儿童医院.既往胎儿时期有双肾回声增强表现,查体:一般情况好,无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WBC) 19.76×109/L,中性粒细胞(NEU) 77.1%,C反应蛋白(CRP) 86 mg/L,血气分析、生化全套、凝血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尿常规提示:血尿及白细胞尿.尿B2-微球蛋白、尿钙、尿微量白蛋白正常范围.泌尿系彩超:双肾多发结石.血氨基酸及尿有机酸分析未见异常.诊断考虑为泌尿系多发结石合并泌尿系感染,给予抗感染,水化碱化及解痉治疗.
- 王筱雯祝高红廖盼丽栾江威方建
- 关键词:胱氨酸结石分子诊断胱氨酸尿症泌尿系感染B2-微球蛋白肾多发结石
- 儿童狼疮性肾炎多靶点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15
- 2017年
-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诱导期或维持期对霉酚酸酯耐药的儿童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2014年2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儿童狼疮性肾炎患儿66例,采用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1例,给予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联合的传统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35例,给予糖皮质激素、霉酚酸酯、他克莫司(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联合应用的多靶点疗法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SLEDAI)评分、血肌酐、24 h尿蛋白水平[(6.05±1.04)分、(45.08±18.52) μmol/L、(0.96±0.30) g/L]均低于对照组[(11.09±2.33)分、(95.33±36.74) μmol/L、(2.05±0.74)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97、3.356、3.871,均P〈0.05)。观察组血清补体C3、血浆清蛋白水平[(1.05±0.28) g/L、(63.24±12.98) g/L]均高于对照组[(0.34±0.10) g/L、(35.45±6.74)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24、3.567,均P〈0.05)。治疗后,2组患儿SLEDAI评分、血肌酐、24 h尿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血清补体C3、血浆清蛋白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4.29%,5/35例)低于对照组(38.71%,12/3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8,P〈0.05)。结论多靶点联合疗法与传统环磷酰胺疗法均能有效控制儿童狼疮性肾炎,但多靶点联合疗法的临床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更少。
- 方建戚畅祝高红栾江威王丹丹王筱雯
- 关键词: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狼疮性肾炎诱导期维持期
- 儿童医院新冠疫情防控策略思考
- 贺志锐刘建军李晖罗万军索庆丽方建肖翠萍郭怡阳肖晗邵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