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春娟

作品数:12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寿光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狭窄
  • 1篇悬液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介入
  • 1篇药方
  • 1篇胰腺
  • 1篇异位胰腺
  • 1篇诊治
  • 1篇诊治进展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直肠炎
  • 1篇治疗反流性食...
  • 1篇治疗直肠癌
  • 1篇上消化道
  • 1篇上消化道出血
  • 1篇神经功能
  • 1篇食管
  • 1篇食管炎

机构

  • 8篇寿光市人民医...
  • 1篇大连市中心医...

作者

  • 8篇贾春娟
  • 4篇李延龙
  • 2篇刘云霞
  • 1篇王朝晖
  • 1篇吴华清
  • 1篇贾春燕
  • 1篇张震

传媒

  • 3篇医学信息(医...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华消化病与...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2
  • 3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铝镁加混悬液联合伏诺拉生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
2024年
为了进一步提高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主要探讨铝镁加混悬液以及伏诺拉生药物联合应用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来自我院消化内科从2022年6月到2023年6月期间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群体,研究小组根据研究目标以及相关内容,在确定研究入选标准的前提下,最终选择符合本次标准要求的80位患者,且经过协商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结合患者在疾病治疗时间方面的顺序差异进行研究对象的分配,普通组和对比组的患者人数完全一致。在临床医师确认患者均存在反流性食管炎的前提下,分别针对两组患者落实伏诺拉生片单独治疗以及铝镁加混悬液与伏诺拉生联合治疗方案。研究人员需要就两组患者临床表现症状缓解时间、治疗效果及SAS、SDS分值和不良反应发生数据进行对比。结果 对比组患者在联合使用铝镁加混悬液以及伏诺拉生药物联合治疗方案的前提下,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以及SAS和SDS分数相较于普通患者有着明显的差距,并且数据下降十分明显(P<0.05),临床治疗效果则是得到了明显提高(P<0.05),但两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数据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诊断治疗的过程中,铝镁加混悬液与伏诺拉生药物联合治疗能够以最快速度帮助患者改善各种不良症状,同时能够帮助患者控制在临床治疗中出现的负面情绪,治疗效果有所提升。
贾春娟魏海荣
关键词:铝镁加混悬液反流性食管炎
自拟中药方剂(血安胃康)联合西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究自拟中药方剂(血安胃康)、西药在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中的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9月寿光市人民医收治的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予以自拟中药方剂(血安胃康)联合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及相关临床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88.00%)(P<0.05);研究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00%)显著低于对照组(16.00%)(P<0.05);研究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且再出血率(2.00%)明显低于对照组(10.00%)(P<0.05)。结论自拟中药方剂(血安胃康)联合西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突出,既可提升总疗效率、促进临床症状快速消失,又可显著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联用效果突出。
贾春娟房贤村刘云霞吴华清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中药方剂
聚乙二醇电解质联合六味安消胶囊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电解质联合六味安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对153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B、C组,每组51例。A组单用六味安消;B组单用聚乙二醇电解质;C组六味安消联合聚乙二醇电解质治疗,服法、疗程相同。结果治疗后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0.9豫,82.0%,97.9豫,C组与A组及B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约0.05),A组与B组相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约0.05)。结论六味安消联合聚乙二醇电解质治疗功能性便秘可提高疗效,减少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贾春娟李延龙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六味安消
葛根芩连汤保留灌肠治疗直肠癌放射性直肠炎的效果分析
2025年
分析临床应用葛根芩连汤保留灌肠对直肠癌放射性直肠炎患者治疗的意义。方法 对医院就诊于2023年8月到2024年8月的患者(80例)完成调查,患者均为直肠癌放射性直肠炎疾病,分组基于计算机表法(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其中对照组治疗使用思密达混合液保留灌肠,研究组治疗使用葛根芩连汤保留灌肠,并在组间完成不同的指标分析。结果 治疗后缓解率分析,良好组别为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炎症指标、KPS评分在组间对比,统计学的P值未满足统计学为P>0.05(治疗前);治疗后,各项指标分析后发现改善情况均为研究组,统计学的P值满足统计学为P<0.05。KPS评分对比,评分减少(研究组),呈现的差异十分明显(P<0.05)。结论 对直肠癌放射性直肠炎患者治疗中,为了使疗效改善,保证患者的各个情况得到优化,建议应用葛根芩连汤保留灌肠方法。
刘云霞贾春娟
关键词:葛根芩连汤灌肠直肠癌放射性直肠炎
维生素B1致过敏性休克1例被引量:1
2014年
维生素B1是多种酶系统的辅酶,由此通常在临床消化系统疾病和神经损伤方面应用,维生素B1可以有效的促进消化系统功能正常协调,在临床治疗中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但是在临床应用中,我们应该采用肌肉注射,因为静脉注射会发生过敏,甚至由于个体不同会发生休克或更严重导致死亡,由此在维生素B1用药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在进行肌肉注射时应先皮试,皮试结果为阴性时再进行用药。对于维生素B1的应用我们要谨慎,在用药前一定要做好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检测和观察,严谨用药程序,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并且在用药期间,护理人员一定要做好巡查工作,发现不良反映,应及时处理并向医生反映,并要向患者交代清楚维生素B1的禁忌和注意事项,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贾春燕贾春娟李延龙
关键词:维生素B1过敏性休克
异位胰腺的诊治进展
2014年
异位胰腺是指在正常胰腺解剖位置以外的胰腺组织,产生机制尚不明确,多认为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异常造成的。其常在外科手术或内镜检查时发现,多为单发。临床常无症状或非特异性症状包括腹痛、腹胀等,也可表现为肠套叠和消化道梗阻。近年来随着超声内镜的广泛应用,异位胰腺的诊断变的更方便、准确。目前多认为无症状的患者可以随访;有症状、诊断不明的患者,可以选择内镜下粘膜切除、腔镜下手术切除或开放手术切除。
贾春娟李延龙王朝晖
关键词:异位胰腺
艾司奥美拉唑钠联合奥曲肽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的效果分析
2024年
探讨艾司奥美拉唑钠与奥曲肽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后的实际治疗效果。方法 为了探讨艾司奥美拉唑钠与奥曲肽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后的实际治疗效果,将选取本院2020年8月~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104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进行对照探究。其中单一治疗组主要采用艾司奥美拉唑钠一种药物进行治疗;而联合治疗组将在单一治疗组的基础上加入奥曲肽进行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情况可以进行联合用药效果分析。结果 联合治疗组在用药过程的效果指标表现方面要好于单一治疗组(P<0.05)。结论 以往在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病症时,一般会运用艾司奥美拉唑钠药物,其虽然有不错的疗效,但在显效方面比较缓慢,而联合奥曲肽进行治疗,可以提升药效的显效进度,有助于帮助患者及早恢复。
贾春娟魏海荣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出血
血管内介入和球囊扩张术对重度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患者的影响
2025年
目的:对比血管内介入、球囊扩张术治疗重度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2023年12月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重度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3)与研究组(n=45)。对照组行球囊扩张术治疗,研究组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研究组脑血管平均血流量为(8.89±1.33)mL/s、最大血流速度为(37.21±6.09)cm/s、最小血流速度为(8.01±1.62)cm/s、平均血流速度为(16.83±1.69)cm/s,均较对照组(7.91±1.25)mL/s大(32.89±5.43)cm/sdd2(6.29±1.58)cm/s、(14.89±1.55)cm/s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全血高切黏度为(9.05±0.67)mPa·s、全血低切黏度为(5.02±0.56)mPa·s、血小板聚集率为(0.40±0.10)%,均较对照组的(10.42±0.78)mPa·s、(6.22±0.75)mPa·s、(0.51±0.11)%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为(4.83±0.65)分,低于对照组的(6.75±1.03)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为(82.54±5.73)分,高于对照组的(71.32±5.1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93%,较对照组的4.44%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患者应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可进一步改善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
李延龙贾春娟赵小话张震刘玉艳孟令淮
关键词:血管内介入球囊扩张术神经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