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金 作品数:13 被引量:105 H指数:5 供职机构: 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广东省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持续性血液净化在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持续性血液净化在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3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15例。试验组患者接受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间歇性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的尿酸(UA)、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UA、Scr、BUN、IL-6、CRP、TNF-α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试验组UA(396.54±22.74)μmol/L、Scr(115.06±12.13)μmol/L、BUN(6.81±1.02)mmol/L、IL-6(0.41±0.12)ng/L、CRP(7.93±1.32)mg/L、TNF-α(1.36±0.24)ng/ml均低于对照组的(425.14±24.06)μmol/L、(136.91±13.52)μmol/L、(7.95±1.16)mmol/L、(0.86±0.15)ng/L、(9.18±1.54)mg/L、(1.84±0.32)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血液净化在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不仅能够降低UA、Scr、BUN、IL-6、CRP、TNF-α水平,同时还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陈海金 李霞 吴丽华 朱俊雅关键词:持续性血液净化 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不全非透析患者血清胰酶与炎症反应、营养状态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肾功能不全非透析患者血清胰酶的变化及其与炎症反应、营养状态相关性。方法 9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非透析患者,按照慢性肾脏病分期标准分为5期,慢性肾脏病5期10例,慢性肾脏病4期15例,慢性肾脏病3期29例,慢性肾脏病2期22例,慢性肾脏病1期14例。检测并比较不同分期患者血清淀粉酶、胰脂肪酶、C反应蛋白及血浆白蛋白水平,并分析血清淀粉酶、胰脂肪酶与肾小球滤过率、C反应蛋白、血浆白蛋白指标相关性。结果与1期、2期患者比较, 3期、4期、5期患者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酶、胰脂肪酶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1期、2期、3期患者比较, 4期与5期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2期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淀粉酶、胰脂肪酶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水平变化呈负相关(r=-0.58、-0.61, P<0.05);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淀粉酶、胰脂肪酶水平与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呈正相关(r=0.53、0.54, P<0.05);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淀粉酶、胰脂肪酶水平与血浆白蛋白水平变化呈负相关(r=-0.32、-0.41, 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非透析患者的血清淀粉酶以及胰脂肪酶水平变化情况与患者机体炎症反应、营养状态具有相关性。 刘付敬樟 文丽斯 何赖长 江康伟 陈海金 缪旭 莫冬梅关键词:血清淀粉酶 脂肪酶 慢性肾功能不全 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采用肾康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观察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采用肾康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的效果。方法 140例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肾康注射液、泼尼松、冬虫夏草等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含量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含量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5.69±1.62)d,对照组住院时间为(22.63±1.45)d,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8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肾康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刘付敬樟 文丽斯 何赖长 莫冬梅 陈海金 繆旭关键词:肾康注射液 联合用药 优化枸橼酸钠剂量在高危出血风险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的研究 2023年 目的:分析优化枸橼酸钠剂量在高危出血风险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21年5月—2022年12月80例次高危出血风险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把相同血液循环通路类型的患者)分为4组:A、B、C、D,每组20例次,四组单位时间内血流量(mL/min)与4%枸橼酸钠抗凝剂总量(mL/h)比例分别为1.0∶0.8、1.0∶1.0、1.0∶1.2及1.0∶1.5。统计4组患者的滤器使用时间、穿刺点压迫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钙、血钠、超滤量、尿素氮下降率;比较4组患者的体外循环凝血分级。结果:A组患者的滤器使用时间明显短于B组、B组短于C组、C组短于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的穿刺点压迫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的血钙、血钠指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的超滤量、尿素清除指数、尿素氮下降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A、B、C组,D组的0级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剂量,优化后的枸橼酸钠低剂量在高危出血风险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佳,能在稳定患者各项基本指标的基础上,减少出血事件的发生,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吴丽华 王吉萍 陈海金 朱俊雅关键词:枸橼酸钠 血液透析 碳酸司维拉姆联合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治疗CKD-MBD的疗效及对患者微炎症状态和钙磷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0 2021年 目的探究碳酸司维拉姆联合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治疗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CKD-MBD)的疗效及对患者微炎症状态和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血液净化科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治疗的82例CKD-MB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其中41例采用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治疗者纳入对照组,41例采用碳酸司维拉姆联合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治疗者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治疗结束随访2个月后的C反应蛋白(CRP)、血钙、血磷、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和尿素氮(BUN)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钙、血磷、CRP、PTH、BUN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钙水平明显升高,CRP、PTH、BUN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钙水平分别为(2.55±0.48)mmol/L、(2.51±0.43)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患者的CRP、PTH、BUN水平分别为(6.19±1.98)mg/L、(42.55±5.12)pg/mL、(13.98±3.17)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93±3.01)mg/L、(82.91±6.03)pg/mL、(18.38±4.01)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磷水平为(1.72±0.49)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8±0.5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情况发生率为4.7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酸司维拉姆联合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治疗CKD-MBD能改善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和高血钙、磷代谢症状,临床治疗效果好。 王吉萍 朱俊雅 吴丽华 陈海金关键词:血液透析 微炎症状态 钙磷代谢 血清胱抑素C对慢性肾病早期诊断及治疗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早期诊断慢性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64例慢性肾病患者设为慢性肾病组,同期体检健康人64例设为健康组,检测并比较两组CysC、肌酐(SCr)及尿素氮(BUN)水平,并比较慢性肾病组患者3项指标异常检出率。结果慢性肾病组患者BUN、CysC、SCr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249、36.652、20.963,P<0.05)。慢性肾病组患者血清CysC检测48例异常,占75.0%;血清SCr检测37例异常,占57.8%;血清BUN检测31例异常,占48.4%,血清CysC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高于血清SCr与BUN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37、9.556,P<0.05)。结论检测血清CysC可早期诊断慢性肾病,有利于临床尽早制定治疗方案,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刘付敬樟 文丽斯 何赖长 莫冬梅 陈海金 繆旭关键词:血清胱抑素C 慢性肾病 连续血液净化治疗ICU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疗效 2020年 目的研究连续血液净化治疗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56例ICU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总胆红素(TBil)、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与生命体征(心率、体温、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死亡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Bil、SCr、BU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Bil、SCr、BUN分别为(50.78±14.21)μmol/L、(240.58±59.42)μmol/L、(13.18±2.41)m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1.48±52.61)μmol/L、(410.38±78.85)μmol/L、(18.88±5.85)m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率、体温、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体温、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10.71%低于对照组的3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09,P=0.027<0.05)。结论连续血液净化治疗ICU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不仅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化指标与生命体征,还能降低病死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吴丽华 伍春燕 陈海金 朱俊雅关键词:连续血液净化 生命体征 生化指标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低剂量西那卡塞辅助治疗难治性SHPT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低剂量西那卡塞联合帕立骨化醇注射液应用于难治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难治性SHPT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帕立骨化醇治疗,观察组采用低剂量西那卡塞联合帕立骨化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及甲状旁腺功能。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钙、磷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PTH、钙、磷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西那卡塞联合帕立骨化醇注射液应用于难治性SHPT患者可有效改善甲状旁腺功能,而不影响机体营养。 王吉萍 朱俊雅 吴丽华 陈海金腹膜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BUN、SCr、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5 2017年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疗效其及对肾功能、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6年5月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肾内科接受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各75例。观察组患者应用腹膜透析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血液透析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生化指标、细胞因子的变化及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BUN、SCr、24 h U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2、0.247、1.438,P=0.267、0.402、0.076);2组生化指标(Alb、Hb及RBC)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并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的更为显著(t=6.037、5.087、3.163,P=0.000、0.000、0.001);2组患者的细胞因子(CRP、TNF-α及IL-6)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3、1.256、0.567,P=0.248、0.106、0.286);2组患者在6个月及1年生存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2、0.432,P=0.547、0.511);观察组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453,P=0.000)。结论腹膜透析应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能够获得与血液透析相近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肾功能、生化指标,降低细胞因子水平。 刘付敬樟 江康伟 文丽斯 何赖长 陈海金 缪旭 莫冬梅关键词:肾衰竭 腹膜透析 肾功能 细胞因子 B超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在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后发生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103例慢性肾脏病患者。比较患者手术前后内瘘狭窄处内径和血流量、肱动脉血流量、静脉压和收缩期峰值速度(PSV)变化,术后3、6个月的通畅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93例(90.3%)患者B超下PTA术成功。术后患者的内瘘狭窄出内径、透析泵控血流和肱动脉血流量分别为(3.65±0.47)mm、(249.5±25.4)mL/min、(986.9±191.7)mL/min,均较术前[(1.59±0.39)mm、(105.5±21.6)mL/min、(335.6±174.3)mL/min]显著增加,而术后患者的静脉压和PSV为(98.9±14.8)mmHg、(272.8±130.7)cm/s,均较术前[(179.9±15.1)mmHg、(415.6±152.4)cm/s]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B超引导下PTA术后3、6个月的内瘘通畅率分别为94.2%(97/103)和85.4%(88/103),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4.85%(5/103)。结论B超引导下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AVF狭窄安全有效。 王吉萍 陈海金 吴丽华 黄宏 朱俊雅 蒋君关键词:B超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自体动静脉内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