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护理
  • 1篇延长管
  • 1篇载药
  • 1篇载药微球
  • 1篇针对性护理
  • 1篇针对性护理干...
  • 1篇症状
  • 1篇湿化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时间
  • 1篇受力
  • 1篇术后
  • 1篇栓塞
  • 1篇栓塞术
  • 1篇体位
  • 1篇通气
  • 1篇气道
  • 1篇气道并发症
  • 1篇气道湿化
  • 1篇切除

机构

  • 6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周瑜
  • 2篇许姗姗
  • 1篇秦虎
  • 1篇郭璇
  • 1篇张秀华
  • 1篇吴元元
  • 1篇苏红梅
  • 1篇谢秀华

传媒

  • 1篇中国数字医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血管与腔内血...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人工气道湿化治疗对重症患者气道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对重症患者实施人工气道湿化对气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重症科室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重症患者74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间断注射器推注法,观察组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比较两...
周瑜
关键词:人工气道湿化重症症状并发症
Callispheres载药微球用于治疗不能切除的肝癌介入化疗栓塞术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2025年
研究不能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接受Callispheres载药微球介入化疗栓塞术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纳入2022年7月-2024年7月我院收诊接受Callispheres载药微球治疗的不能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92例,以随机表法区分参照组及针对组,每组平均46例。参照组以常规干预为配合;针对组以针对性护理干预为配合。比对疼痛评分、不适症状发生率及认可度。结果 针对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针对组的不适症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针对组的认可度(97.82%)明显高于参照组(80.43%),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不能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接受Callispheres载药微球介入化疗栓塞术治疗的同时增加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对患者的疼痛反应有效抑制,避免不适症状继续影响,其对干预的认可度更高,推荐使用。
苏红梅周瑜张秀华
关键词:介入化疗栓塞术护理
重型颅脑创伤术后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创伤术后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1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6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情况进行分组,对照组术后未发生小腿肌间静脉血栓,观察组术后发生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分析重型颅脑创伤术后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96例患者中,发生小腿肌间静脉血栓25例(观察组),未发生小腿肌间静脉血栓71例(对照组),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6.04%(25/9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年龄、高血压、冠心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受伤至入院时间、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冠心病、APTT、受伤至入院时间、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均是重型颅脑创伤术后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年龄、高血压、冠心病、APTT、受伤至入院时间、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均是重型颅脑创伤术后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临床工作中应给予高度重视,从而降低各类术后血栓的发生率,提升手术治疗成功率。
许姗姗伏媛郭璇周瑜秦虎
关键词:重型颅脑创伤肺栓塞高龄手术时间
集束化治疗对预防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预防重症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40例重症ICU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
周瑜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呼吸机肺炎
一种CVC管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CVC管固定装置,包括敷贴,敷贴表面的中部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上设有与固定孔配合的定位柱,定位柱的端部设有膨胀部;连接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固定部,第一固定部包括安装在敷贴上的柔性片,柔...
邢娟周瑜吴元元
文献传递
重症监护信息系统在ICU工作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信息系统在ICU工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60例,患者严格依据重症监护信息系统(intensive 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ICIS)完成相应的看护;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的看护方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每24 h病情记录的时间、观察项维护的时间、出入量维护的时间及核对确认医嘱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书写质量的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的书写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症监护信息系统在ICU工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病历书写的质量,对于推进医疗服务质量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
周瑜许姗姗谢秀华
关键词:ICU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