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 作品数:37 被引量:184H指数:9
- 供职机构:北京黄寺美容外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下颌角肥大截骨术中大出血的处置与预防被引量:4
- 2011年
- 经口内入路或口内外联合入路行下颌角肥大截骨矫治术,是临床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因切口在口内,手术视野狭隘,一旦出现大出血难以找到损伤血管进行针对性有效止血,若止血不及时甚至可危及生命,造成严重后果;此外,如因止血不彻底所导致的术后血肿,还易引发感染。
- 张旭东汪立川徐永成葛红刘文阁李敏邵祯
- 关键词:术中大出血下颌角肥大口内入路手术视野损伤血管
- 结合轮廓改变的面部年轻化手术
- 目的探讨面部年轻化手术达到最佳效果的方法。方法在面部除皱手术皮肤提紧的同时联合面部及下颌部吸脂、自体组织或人工材料颞部充填、下颌角整形等综合方法进行面部年轻化手术。结果26例随访3个月~1年,形态较满意。结论结合面部轮廓...
- 徐永成刘玲李敏于波邵祯刘文阁
- 关键词:年轻化联合手术
- 文献传递
- KM小鼠突变种(KhDIC)品系的建立和初步研究被引量:2
- 1999年
- 杜力军孙虹李敏金文韩京艳卢弘
- 关键词:小鼠品系衰老突变种动物模型
- 三点式小切口重睑术200例经验体会被引量:24
- 2003年
- 李敏刘文阁
- 关键词:瘢痕眶隔脂肪眼轮匝肌重睑线
- 上睑眼轮匝肌肌皮瓣在修复瘢痕性下睑外翻中的应用被引量:16
- 2008年
- 目的:探讨应用上睑眼轮匝肌肌皮瓣修复轻中度下睑外翻的方法。方法:在完成上睑皮肤松弛矫正的同时,将上睑睑板表面剥离并形成上睑眼轮匝肌肌皮瓣,转移至下睑外翻患处,2周后断蒂,上睑形成重睑。结果:17例患者实施该手术后上睑形态流畅,下睑外翻基本矫正,外观满意,随访3~6个月,无下睑外翻复发。结论:应用上睑眼轮匝肌肌皮瓣修复轻重度下睑外翻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手术方法。
- 刘玲徐永成刘文阁邵祯于波李敏
- 关键词:下睑外翻睑板
- 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后咬肌厚度的变化被引量:19
- 2007年
- 目的观察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后咬肌形态的变化,为下颌角肥大矫治手术提供指导。方法采用超声成像技术对10例行下颌角弧形截骨术的受术者行双侧(20侧)咬肌厚度测定,测量时间为术前及术后半年,于受术者肌肉松弛状态下分别在3个不同平面(A平面:口角与耳垂连线所在平面;B、C平面分别为与A平面平行,跨度为1cm的上下两平面)测量咬肌的最大厚度,观察比较咬肌厚度变化。结果A平面咬肌厚度术前平均值为(1.168±0.155)cm,术后平均值为(1.133±0.176)cm,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平面咬肌厚度术前平均值为(1.215±0.178)cm,术后平均值为(1.108±0.210)cm,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平面咬肌厚度术前平均值为(1.223±0.192)cm,术后平均值为(0.979±0.118)cm,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咬肌厚度减少值平均为(0.244±0.121)cm,术前术后减少百分比平均为(19.22±7.785)%。结论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后近角区咬肌可发生明显萎缩,轻、中度下颌角肥大者可单纯行下颌角弧形截骨术,无需切除咬肌。
- 李敏归来刘剑峰黄绿萍张智勇
- 关键词:下颌角肥大咬肌超声成像下颌角截骨术
- 眉上缘真皮脂肪垫或瓣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应用自身组织充填颞区凹陷或隆眉弓的新方法。方法 行眉松垂上提术的同时 ,应用眉上缘真皮脂肪垫进行眉弓隆高及真皮脂肪瓣颞部凹陷充填。结果 应用眉上缘真皮脂肪垫行眉弓隆高术 5例 ,术后眉弓形态良好 ,无并发症发生 ;单纯皮下蒂真皮脂肪瓣行颞区凹陷充填术 6例 ,综合充填假体和真皮脂肪瓣行颞区凹陷充填术 8例 ,术后形态良好 ,无局部变形及排异反应 ,2例颞区发生血肿。结论 利用眉上缘真皮脂肪垫垫高眉弓及真皮脂肪瓣充填颞部凹陷具有定位良好、外形自然的优点。
- 刘文阁李敏李素娟
- 关键词:外科皮瓣脂肪组织整形外科并发症
- 小阴唇缩小术同期丰大阴唇6例被引量:1
- 2002年
- 刘文阁刘玲李敏李素娟于波
- 关键词:手术方法
- 激光及激光辅以药物治疗瘢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04年
- 程淑蕊李敏
- 关键词:激光药物治疗瘢痕脱毛
- 大鼠弥漫性颅脑损伤后脑红蛋白mRNA变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研究弥漫性颅脑损伤后大鼠脑组织中脑红蛋白(NGB)mRNA的表达变化情况,初步探讨NGB与颅脑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Marmarou自由落体打击装置制作弥漫性颅脑损伤模型,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伤后不同时间脑组织中NGB mRNA的表达情况,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伤后30min,脑组织中NGB mRNA的表达出现首个高峰,此后逐渐下降,至6h恢复至正常水平;伤后12h再次升高,于伤后48h达高峰,此后下降,至伤后5d仍高于正常水平。结论弥漫性颅脑损伤后,脑组织中NGB mRNA表达呈“双峰”,提示其可能参与神经元损伤后应激及继发缺血、缺氧性脑损害的应答机制。
- 林欣周定标尚爱加李敏
- 关键词:颅脑损伤脑红蛋白RNA信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