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 作品数:76 被引量:371 H指数:11 供职机构: 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医药卫生 理学 机械工程 更多>>
基于小海宝机器人的单片机教学实践研究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针对该课程知识量大、实用 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本文提出“实践应用引导理论教学”的理念,凭借浙江大学和浙大中控 公司在机器人研发上的能力,将小海宝机器人引入单片机实践教学... 王酉 李光 叶炜关键词:单片机 教学改革 人体神经定量电流感觉检测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7 2003年 电流感觉阈值测试是人体神经感觉功能的定量感觉测试方法的一种,它采用特定频率的正弦恒电流刺激人体神经末梢感受器,检测人体对电流刺激的最小感受量,用于定量评估神经功能。本文回顾了国际上电流感觉阈值测试技术的发展与现状,介绍了我们开发的人体神经定量电流感觉检测系统。该系统采用生理心理统计算法过滤人体主观感受的影响.具有双盲全自动测量功能,测量结果具有很好的重复性。 刘世龙 姚海锋 胡贵权 李光关键词:电流 感觉阈值 神经功能 基于碳纳米管修饰丝网印刷碳糊电极的葡萄糖和尿酸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16 2006年 在丝网印刷碳糊电极上利用吸附法固定葡萄糖氧化酶或尿酸酶,并用碳纳米管进行修饰,铁氰化钾作为电子传递剂,制作用于测量人体血浆中葡萄糖和尿酸浓度的生物传感器.葡萄糖传感器的响应时间仅为5s,响应电流范围为1.2~30μA,线性测量范围为1~33.3mM,尿酸传感器响应时间为和电流范围分别为50s,0.7~14μA,线形测量范围是2~20mg/dL.用碳纳米管修饰酶电极,改善了电极表面条件,加快了电极反应速度,并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通过碳纳米管修饰电极,葡萄糖传感器的灵敏度从0.3338μA/mM提高到0.8432μA/mM,尿酸传感器的灵敏度从0.4028μA/(mg/dL)提高到0.7138μA/(mg/dL). 王酉 徐惠 李光关键词:碳纳米管 葡萄糖氧化酶 尿酸酶 生物传感器 KⅢ模型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2008年 作为一种模拟嗅觉神经网络的仿生模型,KⅢ模型具有许多不同于传统人工神经网络的特点.KⅢ模型的结构更接近真实的生物神经网络结构,并具有良好的模式识别能力.分析了该模型进行模式识别时的动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对应不同的刺激持续时间,KⅠ模型呈现出不同的输出响应;将时变信号作为刺激直接输入时,KⅢ模型也可以形成特定的吸引子组区别不同的模式,这也为KⅢ模型直接识别时变信号提供了依据. 张锦 李司铎 王如龙 李光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 动力学 相图 采用聚吡咯修饰的QCM型三甲胺气体传感器 被引量:15 2008年 三甲胺是评估肉类食品新鲜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并且临床上也比较值得关注,因而三甲胺的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采用乳聚法制备了聚吡咯材料,并将其涂敷在晶振电极表面后制得敏感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根据敏感QCM和参比QCM间的频率差变化来实现气体的检测。在室温条件下,该气体传感器对三甲胺气体具有较明显的响应。实验从灵敏度、重现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等方面出发,对该传感器的的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虽然传感器的制备方法简单,但它的性能优异。 李光 郑俊褒 傅均关键词:导电聚合物 聚吡咯 QCM 三甲胺 气敏传感器 基于凝胶与纳米碳管复合体化学传感器的研究及人工味觉应用 被引量:8 2003年 纳米碳管与高聚物复合体由于其独特的电学、光学、机械等性质 ,成为目前研究的前沿和热点 ,并呈现出令人振奋的应用潜力。本文介绍了其导电机理 ,首次制备了两种基于凝胶高聚物与单壁纳米碳管复合体薄膜的化学传感器 ,并将其应用于实验室开发的电子舌系统 ,采用阻抗法测量传感器在不同液体中的频率响应 ,最后对数据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模式识别 ,初步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传感器能较好的区别酸、甜、苦。 郭希山 潘敏 李光 陈裕泉 王立人关键词:纳米碳管 化学传感器 阻抗法 非线性嗅觉生理模型在一维序列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004年 Water J Freeman教授在生理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基于嗅觉系统的神经网络模型。这套模型运用非线性动力学的方法较好的模拟了人体的嗅觉系统,并能够产生类似脑电的非周期背景信号。利用这个的基于嗅觉系统而建立的模型--K系列模型可以实现模式识别。本文首先从原理上介绍了K系列模型的拓扑结构和数学基础,然后通过实际的计算机数值模拟介绍了KII网络和KIII模型在实现一维序列识别时的方法和结果,简单说明了这个模型在模式识别上的特点。 汪乐 李光 郭宏记 李绪 Walter J.FREEMAN关键词:嗅觉系统 混沌 模式识别 间歇性低浓度氧吸入干预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间歇性低浓度氧吸人干预对脑血流速度增快的中青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的疗效及可能治疗机制。方法选取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收缩峰值(Vp)增快、搏动指数(P1)正常的中青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治疗组患者给予间歇性常压低浓度氧吸入干预,而对照组患者则呼吸自然空气。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2组患者大脑中动脉Vp、Pl及血压值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相应治疗后发现,治疗组患者大脑中动脉Vp值较干预前明显降低,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I值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较干预前亦有不同程度降低,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舒张压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大脑中动脉Vp、PI及血压值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性常压低浓度氧吸入干预能有效缓解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减缓其异常增快的脑血流速度。 吴玲光 李交杰 李光 胡萌关键词: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经颅多谱勒超声 搏动指数 间歇性低氧训练对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脑电复杂度及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通过动态观察间歇性低氧训练前后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EEG复杂度和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a()2)的变化特征,为低氧适应性训练效果评价提供量化指标.方法 对32名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进行15 d的间歇性低氧训练(模拟高度3500 m),1次/d,每次25 min.于训练前后,分别检测受试者在模拟7500 m高空环境下的EEG、SaO2、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含量,并对受试者低氧训练前后的检测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 间歇性低氧训练后,受试者在模拟7500 m高空环境下的EEG复杂度较训练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模拟3500 m间歇性低氧训练可提高机体高空缺氧耐力水平,EEG复杂度和SaO2可作为评价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间歇性低氧训练的定量生理指标. 李交杰 张刚林 黄炜 潘郁萍 沈嘉平 胡萌 丁秋平 李光关键词:习服 脑电描记术 血氧测定法 系统参数估计的混沌方法 被引量:4 2003年 采用非线性方法 ,它以不稳定、非平衡、无序、不确定和非一致为特征。阐述了混沌系统的实现 ,介绍了参数估计的混沌方法。放弃了测量大量数据的做法 ,而是比较两条运动轨道的弯曲状态来实现估计。最后给出了二阶系统和三阶系统的仿真结果。 童勤业 陈琢 李光关键词:混沌 符号动力学 参数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