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超

作品数:35 被引量:186H指数:8
供职机构:重庆市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4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1篇出血
  • 10篇脑出血
  • 7篇导管
  • 7篇气管
  • 7篇气管导管
  • 4篇呼吸机
  • 3篇蛋白
  • 3篇血管
  • 3篇引流
  • 3篇湿化
  • 3篇蛛网膜
  • 3篇蛛网膜下
  • 3篇蛛网膜下腔
  • 3篇蛛网膜下腔出...
  • 3篇卒中
  • 3篇网膜
  • 3篇吸痰
  • 3篇吸痰管
  • 3篇下腔出血
  • 3篇衔接处

机构

  • 33篇重庆市中医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重庆医药高等...
  • 1篇重庆市潼南区...

作者

  • 33篇罗超
  • 22篇王广
  • 19篇彭形
  • 10篇吴海波
  • 9篇蒋光元
  • 7篇肖刚
  • 5篇车旭东
  • 3篇蒋光明
  • 2篇谈俊
  • 2篇龙海波
  • 1篇李雪涛
  • 1篇吴斌
  • 1篇唐全
  • 1篇张文川
  • 1篇凌斌
  • 1篇杨敏
  • 1篇刘鹏飞
  • 1篇王旭辉
  • 1篇李航
  • 1篇吴琳

传媒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8篇2020
  • 8篇2019
  • 2篇2018
  • 11篇2017
  • 1篇2016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带有固定装置的口入式气管导管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固定装置的口入式气管导管,包括导管和气管导管本体,所述导管内部开设中间通道用于气管导管本体穿过,所述导管连接一挡齿板,在挡齿板的一侧设置有压舌片,所述压舌片设置在所述导管的下方且与所述导管定点铰接...
王广张兵钱罗超吴海波
文献传递
活血化瘀疗法治疗出血性脑卒中的中西医研究进展被引量:22
2017年
活血化瘀疗法一直都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规治疗措施,而在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存在很大的争议,其主要原因是对脑卒中的病理病机认识不足所致。出血性脑卒中属于"离经之血",而在中医理论中,离经之血就是血瘀,可谓是血溢脉道,出血致瘀,瘀血会进一步阻滞血脉,因此活血化瘀疗法在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也符合中医理论。但是在西医理论中,脑出血发病后血肿压迫脑组织,导致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进而引起血液流变学改变和脑微循环障碍。活血化瘀疗法对于脑出血后血肿清除和微循环改善有显著疗效。因此,只需要把握住卒中的病机,合理应用活血化瘀疗法也应成为出血性脑卒中的常规疗法。
彭形罗超
关键词:脑卒中活血化瘀脑出血
一种多功能气管导管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气管导管固定装置,包括导管和气管导管本体,所述导管内部开设中间通道用于气管导管本体穿过,所述导管连接一挡齿板,在挡齿板的一侧设置有压舌片,所述压舌片设置在所述导管的下方且与所述导管定点铰接,所述...
王广张兵钱罗超吴海波
文献传递
一种颈脖入式气管导管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颈脖入式气管导管固定装置,包括气管导管本体,所述气管导管本体中部外侧连接一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上固定块、下固定块、左固定块和右固定块,上固定块与所述下固定块相互平行,所述左固定块与所述右固定块相互平...
王广张兵钱罗超吴海波
文献传递
一种介入手术导丝行进方向训练模拟器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介入手术导丝行进方向训练模拟器,包括模拟器、导丝、系统主机,模拟器包括模板、血管模型、用于调整固定血管模型位置的定位机构;导丝前端设置有检测元件,检测元件与系统主机通信连接,检测元件...
陈飞 万文武 吴连洪 邢亮王广彭形罗超
脑出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β-内啡肽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水平变化研究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动态观察脑出血(ICH)及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β-内啡肽、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水平,探讨ICH、SAH丘脑应激反应的差异。方法分别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于重庆市中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自发性ICH患者38例为ICH组,自发性SAH患者26例为SAH组。同期选取于本院行腰穿麻醉术的无神经系统疾病患者2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并记录对照组患者入院时血浆、脑脊液中β-内啡肽、GnRH水平,ICH组、SAH组患者入院时及入院1、3、7、14、30 d血浆、脑脊液中β-内啡肽、GnRH水平。结果 ICH组根据剔除标准剔除18例,最终纳入20例;SAH组根据剔除标准剔除6例,最终纳入20例。ICH组、SAH组入院时及入院1、3、7、14、30 d血浆、脑脊液β-内啡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SAH组入院时及入院1、3、7、14、30d血浆、脑脊液β-内啡肽水平高于ICH组(P<0.05)。ICH组、SAH组入院时及入院1、3、7、14、30 d血浆、脑脊液GnR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SAH组入院时及入院1、3、7、14、30 d血浆、脑脊液GnRH水平高于ICH组(P<0.05)。结论β-内啡肽和GnRH参与ICH、SAH下丘脑应激反应,ICH下丘脑应激反应比SAH轻,监测血液、脑脊液β-内啡肽、GnRH水平对脑损伤程度判定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临床意义。
王广罗超彭形蒋光明谈俊吴海波蒋光元肖刚吴琳吴斌
关键词: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Β内啡肽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依达拉奉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预后的改善作用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150只健康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TBI组(70只)、依达拉奉组(70只)(依达拉奉注射液剂量5.4mg·kg^-1·d^-1,每日1次腹腔注射,连续应用2周)。分别于伤后6,12,24,48,72h.1,2周共7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10只)监测大鼠神经行为学及运动功能评分变化。处死大鼠收集血清、脑脊液标本,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血清和脑脊液B-内啡肽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含量。结果伤后6,12,24,48,72h、1,2周,依达拉奉组神经行为学及运动功能评分较TBI组升高。其中伤后48h,TBI组与依达拉奉组神经行为学评分分别为(8.2±0.9)分和(10.3±0.7)分(PvO.05),运动功能评分为(5.9±1.0)分和(6.9±1.2)分(PV0.05)。正常对照组血清和脑脊液P一内啡肽含量分别为(50.2±9.5)pg/ml和(16.2±2.8)pg/ml,GnRH含量分别为(75.2±11.2)pg/ml和(36.2±10.8)pg/ml。TBI组伤后6,12,24,48,72h、1,2周血清及脑脊液B-内啡肽和GnRH含量均明显升高;依达拉奉组血清及脑脊液P-内啡肽和GnRH含量较TBI组降低。其中伤后72h,TBI组与依达拉奉组血清P-内啡肽含量为(165.2±8.5)pg/ml和(109.5±6.3)pg/ml(P<0.05),脑脊液0-内啡肽含量为(63.3±3.1)pg/ml和(38.2±2.3)pg/ml(P<0.05);血清GnRH含量为(203.7±17.1)pg/ml和(110.4±19.2)pg/ml(P<0.05),脑脊液GnRH含量为(153.0±13.4)pg/ml和(93.2±10.5)pg/ml(P<0.05).结论在TBI急性期及恢复期连续应用依达拉奉可明显降低内啡肽和GnRH水平,有利于减轻大鼠TBI后继发性脑损伤,促进神经和功能恢复,从而改善预后。
张兵钱唐全张东霞李雪涛凌斌罗超王广
关键词:脑损伤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依达拉奉
一种便携式鼻内窥镜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携式鼻内窥镜,包括箱体,箱体内设置有隔板,隔板将箱体分隔成放置腔和显示器腔,显示器腔内设置有显示器,显示器两侧竖直设置有连接杆,箱体两侧竖直设置有连接腔,连接杆滑动连接在连接腔内,...
王广 张兵钱吴海波罗超
文献传递
低分子肝素联合杏芎氯化钠对脑卒中患者合并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效果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杏芎氯化钠注射液对脑卒中患者合并的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12月重庆市中医院脑卒中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3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17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杏芎氯化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治愈率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杏芎氯化钠治疗可提高深静脉血栓的治愈率,更有效地缓解患者症状。
邢亮滕志朋罗超彭形何依娜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低分子肝素卒中活血化瘀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三叉神经节治疗不同类型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被引量:23
2019年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三叉神经节微球囊压迫术(PBC)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采用PBC治疗TN病例资料,其中原发性TN 107例,继发性TN 27例。分析总结术后疗效、并发症与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时间20~45个月,平均24个月,原发性TN总体有效率95.3%,无效率4.7%,复发率8.8%;继发性TN总体有效率92.6%,无效率7.4%,复发率12%。结论 PBC术治疗TN临床效果确切,复发较少,是TN有效治疗方法,适应证广,适合不同类型TN。
蒋光元罗超彭形滕志鹏毕愉苗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微球囊压迫三叉神经节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