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君

作品数:7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卒中
  • 4篇脑卒中
  • 3篇康复
  • 2篇生物反馈
  • 2篇偏瘫
  • 2篇偏瘫患者
  • 2篇疗法
  • 2篇脑卒中偏瘫
  • 2篇脑卒中偏瘫患...
  • 2篇康复治疗
  • 2篇肌电
  • 2篇肌电生物反馈
  • 1篇代谢
  • 1篇低频脉冲
  • 1篇低频脉冲电
  • 1篇低频脉冲电磁...
  • 1篇行车
  • 1篇营养
  • 1篇营养状况
  • 1篇神经功能

机构

  • 7篇河南大学

作者

  • 7篇李君
  • 4篇樊春晖
  • 2篇张风林
  • 1篇张凤林
  • 1篇乔盼盼

传媒

  • 2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四川生理科学...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肌电生物反馈强化训练联合口唇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2025年
目的 探讨肌电生物反馈强化训练联合口唇操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PS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2月至2024年8月收治的103例PS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脑卒中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口唇操训练,观察组给予肌电生物反馈强化训练联合口唇操训练。比较两组的洼田饮水试验(WST)分级、食管上括约肌(UES)开放状态、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 Rosenbek渗漏-误吸(PAS)评分、舌骨上肌群肌电(i EMG)积分、营养状况、吞咽相关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WST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的UES开放状态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UES开放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的SSA、 P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i EMG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 <0.05);观察组的SSA、 P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i EMG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的ALB、 PA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ALB、 P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的AMC、 TS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SWAL-QOL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SWAL-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强化训练联合口唇操训练能够显著改善PSD患者的吞咽功能及营养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李君樊春晖乔盼盼桂飞飞
关键词: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吞咽功能营养状况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探讨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随机将9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综合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效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比较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偏瘫肢体运动能力(FMA)、日常生活能力(BI)比较均无较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采用综合康复方式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李君张风林樊春晖
关键词: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
电子脉冲联合排尿训练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病例中的价值探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 探析电子脉冲联合排尿训练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病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88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两组患者均行排尿训练,而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电子脉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的自主排尿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自主排尿时间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恢复治疗中将膀胱训练与电子脉冲相结合,能够使患者更快的恢复膀胱自主排尿,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樊眷晖张凤林李君
关键词:排尿训练
肌张力低下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肌张力低下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4例肌张力低下脑瘫患儿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采用传统康复技术治疗,观察组62例则在此基础上行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比两组效果。结果:经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8.7%、72.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粗大运动GMFM88项量表评分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肌张力低下脑瘫患儿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且有利于改善患儿运动功能,临床价值显著,可推广应用。
李君张风林樊春晖
关键词:肌张力低下脑瘫患儿康复治疗
肺功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肺炎的预防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肺功能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7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肺功能康复训练。比较两组肺炎发生率以及肺功能和生命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弱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功能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肺功能和生命质量,但对肺炎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李君樊春晖
关键词:肺功能康复训练生命质量
作业疗法辅助核心稳定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辅助核心稳定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本院综合康复治疗区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核心稳定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助实施作业疗法。分析比较两组的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运动功能(最大步行速度(Maximum walking speed,MW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imed Up and Go Test,TUGT))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结果:干预后,两组的BBS评分均有所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BB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干预后,两组的MWS增加、TUGT缩短,且观察组的MWS显著高于对照组,TUGT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ADL评分均有所增高,且观察组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作业疗法辅助核心稳定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干预中,能提升患者的平衡功能和运动功能,强化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汤雲婷王猛李君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作业疗法
低频脉冲电磁场联合递增负荷功率自行车运动在骨质疏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4年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磁场联合递增负荷功率自行车运动在骨质疏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该院收治的126例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递增负荷功率自行车运动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估量表(JOA)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血钙(Ca)、碱性磷酸酶(ALP)、血磷(P)、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60/63),高于对照组的80.95%(5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和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股骨颈、股骨粗隆、Wards三角、腰椎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a水平高于对照组,ALP、P、PT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磁场联合递增负荷功率自行车运动应用于骨质疏松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骨密度、JOA评分和BI评分,改善骨代谢指标水平,降低VAS评分,效果优于单纯递增负荷功率自行车运动治疗。
许鸿涛刘亚峰李君
关键词:骨质疏松低频脉冲电磁场骨代谢疼痛程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