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西雷
- 作品数:25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芜湖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 科研与教学结合模式在鱼类遗传育种学教学中的应用
- 2019年
- 鱼类遗传育种学是高等农业院校水产养殖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鱼类遗传变异基本规律、鱼类育种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的一门生物科学学科,其教学内容随着科技的发展日益更新并逐渐向更深层次延伸。为适应鱼类遗传育种学的迅速发展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将鱼类遗传育种学发展的科研成果渗透到教学内容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专业兴趣、有利于增强知识点的系统性、有利于把握知识面的整体性,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升科研素质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以安徽农业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的鱼类遗传育种学课程作为基础案例,围绕“三个结合”的问题即科研与人才的整合、科研与理论的整合、科研与实践的整合,分析科研教学结合模式对于教学体系的促进效应。
- 李西雷张君丁淑荃韦众鲍传和
- 澳洲龙纹斑工厂化苗种培育技术被引量:3
- 2019年
- 目前,我国澳洲龙纹斑的养殖技术存在很多的问题,特别是在鱼苗培养阶段,普遍存在成活率过低、饵料投喂不当、培育池管理不规范、病害得不到及时合理的防治等问题。为解决养殖过程中的苗种培育问题,本文对澳洲龙纹斑工厂化苗种培育技术进行了整理总结,以期为澳洲龙纹斑的规模化、产业化养殖提供参考依据。
- 李西雷陈甜甜苏时萍万全胡光春
- 关键词:苗种培育培育池鱼苗培育工厂化
- 野生铜鱼池塘人工驯养试验被引量:1
- 2020年
- 本文对所收集的野生铜鱼进行了为期40 d的池塘驯养试验。结果表明,铜鱼虽然是一种应激性非常强的鱼类,但通过增加运输前后的抗应激处理及小水体暂养、补充鲜活饵、增设池塘流水条件等措施,可有效提高铜鱼驯养期的成活率,为下一步成功进行池塘养殖奠定基础。
- 张晓华李西雷郜四羊鲍传和
- 关键词:池塘养殖驯养
- 锦鲤循环水控温杂交繁育试验
- 2019年
- 锦鲤的观赏指标主要是体型和体色,由杂交选育而来的,性状极不稳定,且经过连续多年的人工繁殖,近交而导致群体遗传多样性降低,具优良体形与体色的子代出现率也非常低[1]。因此,改进锦鲤杂交繁殖技术,提高子代优品率,选育新颖个体,提高锦鲤养殖效益是促进锦鲤养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为了培育出体色与体型性状新颖的锦鲤品种,该试验选用了五组不同品种的锦鲤进行人工循环水控温培育及催产杂交繁殖,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 苏时萍徐世红李西雷宋奇
- 关键词:杂交选育循环水锦鲤群体遗传多样性体型性状人工繁殖
- 中华倒刺鲃人工繁殖技术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为了在安徽开展中华倒刺鲃人工繁殖技术研究,于2010年从湖北引进中华倒刺鲃苗种,培育至性成熟后,于2016年5月20日和6月8日分两批进行人工催产和授精试验,共催产雌鱼40尾,雄鱼31尾,之后将受精卵放入孵化缸和孵化环道中进行流水孵化。结果表明:全长5 cm左右的中华倒刺鲃苗种,在安徽经过6年池塘培育后可用于人工繁殖,催产率为90.91%~94.44%,受精率为92%~96%,孵化率在80%以上。仔鱼出膜后6~7 d即可下塘培育,两批共下塘鱼苗66万尾。
- 余鹏苏时萍李西雷周清妍吴谢强吴昌亮陈德贵王旭王菲菲万全
- 关键词:人工繁殖催产授精
- 添加类胡萝卜素对三角帆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及贝壳珍珠质颜色的影响被引量:7
- 2018年
- 三角帆蚌贝壳珍珠质颜色与体内总类胡萝卜素含量(total carotenoids content,TCC)密切相关。为研究养殖中添加β-胡萝卜素对三角帆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TCC)及贝壳珍珠质颜色的影响,选用不同颜色选育系(紫色选育系和白色选育系)的三角帆蚌进行了为期40 d的养殖实验。通过设置4种浓度梯度(5、10、20、40 mg/L)分别进行添加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类胡萝卜素添加量的增加,三角帆蚌肝胰腺和外套膜组织中TCC也相应增加,但不同颜色选育系三角帆蚌对类胡萝卜素的累积效果差异显著(P<0.05),实验40 d后,紫色选育系三角帆蚌贝壳珍珠质的各颜色参数(L*、a*、b*、C*和ΔE)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其中不同实验组之间随着类胡萝卜素添加量的增加,紫色选育系三角帆蚌边缘壳珍珠质颜色参数值a*、b*和C*呈现上升趋势,但无显著变化(P>0.05)。白色选育系三角帆蚌各实验组贝壳珍珠质的颜色参数值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紫色选育系三角帆蚌体内能够富集更高含量的类胡萝卜素,而白色选育系三角帆蚌对类胡萝卜素的富集能力较弱。
- 李西雷李西雷朱庭耀白志毅白志毅
- 关键词:三角帆蚌类胡萝卜素壳色
- 胭脂鱼核连蛋白2/Nesfatin-1基因克隆及其在间脑与肝胰脏中的差异表达被引量:1
- 2021年
- 为探索核连蛋白2(nucleobindin-2,NUCB2)对中国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生长发育的调节规律,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克隆其cDNA全长,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主要功能蛋白Nesfatin-1神经肽在3龄和6龄胭脂鱼间脑和肝胰脏中的表达分布。结果显示:NUCB2全长为2090 bp,包括99 bp的5′非翻译区、1449 bp的开放阅读框和542 bp的3′非翻译区,编码482个氨基酸,分为23个氨基酸编码的信号肽区和459个氨基酸编码的功能肽区,后者由前肽裂解位点赖氨酸106-精氨酸107和赖氨酸179-精氨酸180分成Nesfatin-1、Nesfatin-2和Nesfatin-33个功能区域,且Nesfatin-1的M30区域在鱼类中高度保守。在2个鱼龄期,Nesfatin-1在肝胰脏中的表达均极显著高于间脑(P<0.01),而在间脑和肝胰脏中的表达无明显龄期差异(P>0.05);在肝胰脏中其主要在米粒状的胰腺细胞中呈强阳性反应;而在间脑的结节外侧核、室周前核和室前核的少量大神经元细胞中呈阳性反应。综上所述,在胭脂鱼2个典型发育阶段,Nesfatin-1在间脑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肝胰脏,说明Nesfatin-1对胭脂鱼生长发育的调节存在明显的中枢和外周差异。
- 苏时萍李卿青谢启明刘帆张君李西雷
- 三角帆蚌hcSRCR1基因的克隆及在不同壳色选育系中的表达模式被引量:4
- 2018年
- 清道夫受体(SR)是一类对化学修饰的脂蛋白具有很强结合活性的糖蛋白家族。本研究通过RACE方法克隆得到三角帆蚌hcSRCR1基因cDNA序列,该序列全长1 000 bp,其中开放阅读框819 bp,编码272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28.16 ku,理论等电点为5.55;预测含有2个SRCR结构域和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cSRCR1 mRNA和蛋白表达模式基本相同,均在三角帆蚌外套膜中表达量最高,在其他组织中的表达量普遍较低,且在紫色选育系外套膜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白色选育系。外套膜原位杂交结果显示,hcSRCR1基因主要在外套膜外褶的内、外上皮细胞层以及腹膜处的上皮细胞层中表达。研究表明,三角帆蚌hcSRCR1基因与贝壳珍珠质颜色形成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珍珠颜色形成过程中的调控机理提供基础资料。
- 李西雷李西雷任名栋白志毅白志毅
- 关键词:三角帆蚌清道夫受体壳色基因克隆
- 水产养殖学专业校外基地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 2024年
- 安徽农业大学校外基地积极承担着水产养殖学等农科类专业的实践教学重任。学生在校外基地动手操作,能锻炼实践技能,巩固理论知识。基地利用其自身资源优势,创设人才培养第二课堂,提供创业指导和企业孵化平台,并不断完善实习实践保障机制,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未来基地仍需探索将课程思政以及互联网技术融入实践培养过程中,以期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 丁淑荃张云龙李西雷
- 关键词:水产养殖学实践教学
- 安徽省全雄黄颡鱼高产养殖模式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在分类上属于鲇形目,鳞科,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各地,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水产养殖品种之一。黄颡鱼营养价值较高,含肉率达67.53%,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可达10.72% 。
- 张云龙朱若林李西雷万全朱业滨
- 关键词:高产养殖模式黄颡鱼水产养殖品种不饱和脂肪酸鲇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