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亚磊

作品数:30 被引量:95H指数:6
供职机构:郑州市骨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关节
  • 7篇踝关节
  • 7篇骨折
  • 5篇手术
  • 4篇腓骨
  • 3篇韧带
  • 3篇融合术
  • 3篇踝关节融合
  • 3篇踝关节炎
  • 3篇螺钉
  • 3篇内固定
  • 3篇肌腱
  • 3篇关节镜
  • 3篇关节融合
  • 3篇关节炎
  • 3篇钢板
  • 2篇症状
  • 2篇症状性
  • 2篇软骨
  • 2篇软骨损伤

机构

  • 27篇郑州市骨科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27篇王亚磊
  • 24篇王翔宇
  • 21篇贾光辉
  • 17篇尚林
  • 16篇李琦
  • 14篇马富强
  • 13篇王爱国
  • 10篇孙士强
  • 5篇徐俊峰
  • 1篇徐向阳
  • 1篇郑月焕
  • 1篇孙超
  • 1篇杨树东
  • 1篇胡牧
  • 1篇陈刚
  • 1篇洪源

传媒

  • 5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中华创伤骨科...
  • 3篇足踝外科电子...
  • 1篇华夏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医正骨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老年保健...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湖北科技学院...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7篇2020
  • 7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足踝扭伤应急处理装置
一种足踝扭伤应急处理装置,本发明涉及扭伤应急处理技术领域,固定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于前后两个足部固定半壳内;医用绑带设于前后两个固定机构内;放置袋缝合设于医用绑带上;腿部支撑机构设于足部固定半壳的右侧;设有便于放置...
王亚磊王翔宇贾光辉杨树东徐俊峰尚林孙士强马富强张小龙李琦
文献传递
经腓骨入路倒置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结合空心螺钉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被引量:18
2020年
目的:探讨经腓骨入路倒置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PHILOS)结合空心螺钉多平面固定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8年1月郑州市骨科医院足踝外科采用经腓骨入路倒置PHILOS钢板结合空心螺钉多平面固定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的19例(19踝)终末期踝关节炎的患者资料。男9例,女10例;年龄36~65岁,平均46.7岁;左踝11例,右踝8例;创伤性关节炎9例,骨关节炎6例,距骨缺血性坏死2例,马蹄内翻足2例。所有患者均为Morrey-Wiedeman关节炎影像学分期Ⅲ期。记录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患者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关节融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9例患者术后获18~62个月(平均31.5个月)随访,AOFAS的踝-后足评分为由术前(46.3±2.1)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81.6±0.9)分,VAS由术前(7.1±0.2)分降低至末次随访时(2.0±0.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踝关节全部达到骨性融合,融合时间9~14周(平均11.5周)。无一例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对手术表示满意。1例患者术后出现足跟外侧皮肤感觉减退,口服营养神经药物3个月后恢复。1例患者术后2周拆线时外侧切口出现裂开,经清创后逐渐愈合。末次随访时2例患者出现距下关节退变,1例患者出现距舟关节退变,但都无临床症状。结论:经腓骨入路倒置PHILOS钢板结合空心螺钉多平面固定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固定可靠、融合时间短,减轻了疼痛和改善了踝关节功能,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尚林王翔宇王爱国贾光辉马富强张小龙李琦孙士强王亚磊
关键词:关节融合术骨板空心螺钉
MRI与踝关节镜联合应用对距骨骨软骨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MRI与关节镜联合应用在距骨骨软骨损伤诊断方面的相关性及对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30例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患者均常规行MRI和关节镜检查,分别根据Hepp...
王亚磊王翔宇
关键词:关节镜骨软骨损伤MRI
文献传递
第三腓骨肌肌腱转位加挤压钉固定技术重建距腓前韧带损伤的疗效观察(附22例报告)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采用第三腓骨肌肌腱转位加挤压钉固定技术重建距腓前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采用第三腓骨肌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并用挤压螺钉技术加固治疗慢性外踝不稳患者22例,术后随访观察评估踝关节功能变化。结果 2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10~26个月,平均17.9个月;终末随访时患者踝关节无肿痛及复发不稳等严重不适。美国足踝外科功能评分(AOFAS)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前平均(45.6±6.9)分,末次平均(92.3±4.7)分(P<0.05)。距骨倾斜试验角度、前抽屉试验距离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第三腓骨肌肌腱转位加挤压钉固定技术重建距腓前韧带可有效改善因韧带损伤所导致的踝关节不稳症状。
贾光辉王翔宇王亚磊
关键词:重建术
内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踝关节融合翻修术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内、外侧双切口,内、外踝双截骨联合PHILOS钢板及空心螺钉多平面加压固定治疗踝关节融合术后翻修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2017年7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29例踝关节融合术后失败患者,其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49~72岁,平均(59.61±10.24)岁;所有患者行内、外侧双切口,内、外踝双截骨联合PHILOS钢板及空心螺钉多平面加压固定治疗。记录骨性愈合时间,比较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功能评分(AOFAS评分)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患者均获随访9~30个月,平均24.2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4~8个月,平均4.93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改善。[结论]该方法治疗踝关节融合失败患者疗效确切,患者满意度高。
马富强王翔宇王爱国徐俊峰王亚磊
关键词:踝关节融合
Evans跟骨外侧延长截骨术治疗青少年距跟联合合并前足外展畸形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Evans跟骨外侧延长截骨术并联合切除治疗青少年距跟联合(TCCs)合并严重前足外展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骨科医院足踝外科自2014年2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1例(14足)青少年症状性TCCs合并严重前足外展畸形患者资料。男6例(8足),女5例(6足);双足3例,单足8例,左足7例,右足7例;年龄13~17岁,平均15岁。所有患者均采取TCCs切除后行Evans跟骨外侧延长截骨术。测量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负重正位X线距舟覆盖角(TCA)、距骨-第2跖列角(T-2MT),负重侧位X线距骨倾斜角(TH)、距骨-第1跖列角(T-1MT)。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足部功能和疼痛改善情况。结果11例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6.5个月)随访。TCA由术前平均22.3°(20°~26°)改善为末次随访时10.5°(8°~13°);T-2MT由术前平均17.6°(16°~20°)改善为末次随访时6.5°(5°~11°)。侧位X线TH由术前平均35°(25°~40°)改善为末次随访时17.5°(16°~21°);T-1MT由术前平均15.5°(10°~22°)改善为末次随访时3.5°(2°~6°)。AOFAS的踝-后足评分由术前平均56.5分(50~62分)改善为末次随访时90.6分(75~95分),VAS评分由术前平均6.0分(5~7分)改善为末次随访时2.0分(0~3分)。结论对于青少年TCCs合并严重前足外展畸形患者,联合切除后行Evans跟骨外侧延长截骨术可以有效纠正畸形,缓解症状,改善足部功能和影像学表现。
尚林王翔宇王爱国贾光辉孙士强李琦马富强张小龙王亚磊
关键词:距骨跟骨截骨术
应用阴阳锉跖趾关节成形治疗Freiberg病的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 探讨应用阴阳锉辅助进行跖趾关节成形配合间质填充治疗Freiberg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3年9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30例Freiberg病患者。其中,男6例,女24例;年龄17~45岁,平均(26.5±6.8)岁。根据Smillie分期:Ⅲ期13例,Ⅳ期9例,Ⅴ期8例。均采用阴阳锉辅助进行跖趾关节成形配合间质填充治疗。术后采用AOFAS评分系统及跖趾关节屈伸活动度进行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6.5±13.9)个月。所有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AOFAS评分由术前(55.3±6.2)分提高到术后6个月的(90.8±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变;跖趾关节活动度术前跖屈(20.3±5.3)°、背伸(15.2±5.6)°与术后6个月随访测量跖屈(18.9±5.1)°、背伸(14.1±5.2)°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阴阳锉辅助进行跖趾关节成形配合间质填充来治疗该疾病,该术式创伤小,操作简单,既减轻的疼痛症状,又保留了跖趾关节的外形及活动度,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是较为可靠的一种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马富强王翔宇贾光辉王亚磊李琦张小龙孙士强尚林
关键词:FREIBERG病手术治疗
关节镜与MRI对距骨骨软骨损伤手术方式选择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与MRI在距骨骨软骨损伤诊断方面的相关性及两者辅助下选择的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7月在上海瑞金医院收治的40例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患者均常规行MRI和关节镜检查,分别根据Hepple法和Bohndorf法进行分级,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术后随访并评估,判断疗效。结果损伤根据Hepple的MRI分期:Ⅰ期5例,Ⅱ期12例,Ⅲ期8例,Ⅳ期6例,Ⅴ例9例;根据Bohndorf的关节镜分级:A级4例,B级4例,C级5例,D级17例,E级5例,F级5例。距骨骨软骨损伤的MRI分期与关节镜下分级两者之间无显著相关(r=0.26,P=0.24);33例手术患者术后获6~35个月(平均15.7个月)的随访,随访率为82.5%。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术前(42.16±10.23)分,术后(82.84±13.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优良率81.8%,且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 MRI和关节镜的联合应用是准确评价距骨骨软骨损伤的必需检查手段,且在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陈刚王亚磊胡牧郑月焕洪源徐向阳
关键词:磁共振关节镜
Evans跟骨外侧延长术治疗距跟联合合并后足外翻畸形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Evans跟骨外侧延长术治疗距跟联合合并后足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7年10月,采取Evans跟骨外侧延长术治疗10例(13足)距跟联合合并后足外翻畸形患者。男6例(8足),女4例(5足);年龄13~18岁,平均15.8岁。病程10~14个月,平均11.5个月。患侧跟骨外翻、前足外展、足弓低平。疼痛部位:跗骨窦4足、距跟联合5足、踝关节4足。Silverskiold试验腓肠肌腱膜紧张3例(4足),跟腱挛缩7例(9足)。术前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为(46.54±9.08)分,行走1 km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6.54±0.88)分。术后采用AOFAS踝与后足评分、VAS评分,以及X线片测量距骨-第1跖列角(talar-first metatarsal angle,T1MT)、距舟覆盖角(talonavicular coverage angle,TCA)、距骨倾斜角(talar-horizontal angle,TH)、跟骨倾斜角(calcaneal pitch angle,CP)、跟骨外翻角(heel valgus angle,HV),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1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8个月。末次随访时,AOFAS踝与后足评分为(90.70±6.75)分,VAS评分为(1.85±0.90)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t=-23.380,P=0.000;t=35.218,P=0.000)。X线片复查示截骨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2~4个月,平均3个月。末次随访时,T1MT、TCA、TH、HV均较术前明显降低,CP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1例(1足)疼痛缓解不明显,1例(1足)出现腓肠神经皮支损伤症状。结论对于距跟联合合并后足外翻畸形患者,Evans跟骨外侧延长术可以有效纠正畸形、缓解疼痛。
尚林王翔宇王爱国贾光辉李琦张小龙马富强王亚磊
关键词:外翻畸形
手法复位高分子绷带前后托与外固定支架治疗对胫腓骨骨折患者康复的影响
2021年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高分子绷带前后托与外固定支架治疗对胫腓骨骨折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7月~2020年12月接受治疗的93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A组(手法复位高分子绷带前后托固定,46例)、B组(手法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47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术后2 h、12 h、24 h的疼痛程度,比较两组骨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术后2 h、12 h、24 h疼痛评分(4.30±1.26)分、(3.06±1.11)分、(2.12±0.75)分均低于B组(5.52±1.35)分、(4.11±1.12)分、(3.15±1.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骨折愈合时间(3.11±1.03)个月短于B组(4.17±1.06)个月,并发症总发生率2.17%低于B组14.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外固定支架,胫腓骨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高分子绷带前后托固定治疗可更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吴强王亚磊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支架骨折愈合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