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荣
-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1
-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整体护理干预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诊严重创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抢救措施,观察组采取整体护理干预,并观察两组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的检查耗费时间、急诊科停留时间、人院至人室时间、抢救时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检查耗费时间为(21.58±5.87)min、急诊科停留时间为(17.55±5.24)min、入院至入室时间为(43.97±15.63)min、抢救时间为(38.41±4.33)min,均少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对急诊严重创伤患者在抢救期间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 张蕾王素荣
- 关键词:严重创伤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
- 应用休克指数预测肝/脾破裂患者失血量对指导急救与护理的临床意义
- 2020年
- 分析应用休克指数预测肝 / 脾破裂患者失血量对指导急救与护理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 2019 年 6 月至2020 年 6 月我院急诊外科接诊的 46 例肝 / 脾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的 23 例患者被划为观察组,运用血压数值计算休克指数,之后再根据计算出的休克指数对患者的出血量进行预测,并判断患者的休克程度,以此来指导后续的急救与护理工作。 另外 23 例患者被划为对照组,这部分患者不利用休克指数对失血量进行计算。 结果:观察组痊愈出院的患者整体多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整体低于对照组。 结论:通过采用休克指数对肝 / 脾破裂患者的出血量以及休克程度进行预测,这种方法不仅具有简单易行的特点,同时有着较高的准确度,以此为基础对患者实施急救以及护理,临床价值整体较高。
- 王素荣沙俊英
- 关键词:休克指数失血量
- 阑尾切除术后留置腹腔管患者用病号裤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功能丰富,可降低术后感染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和护理工作量的阑尾切除术后留置腹腔管患者用病号裤,它包括裤腰、与裤腰连接的两个裤腿;在所述裤腰上靠近右下腹的位置处开设有一开口,或在所述裤腰上靠近右...
- 任艺张蕾陈晓隆沙俊英王素荣张雪刘惠恩孟超
- 文献传递
- 急诊科外科护理在创伤救治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 2022年
- 在创伤救治的过程中探讨急诊科外科护理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研究与2021年5月开始,在此期间对研究对象进行选择和明确,主要来源于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创伤患者,选取符合要求的98例作为样本,使用计算机将患者的资料详细录入,并应用相关软件进行编排和分组,其中49名分到使用急诊外科护理的研究组,另外49名分到使用常规治疗的参照组。患者接受治疗和护理期间所产生的相关数据作为研究的主要分析项目,研究结束时间为2022年5月。结果:依据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人数计算出满意度为(95.92%),参照组采用同样方法所计算的满意度为(79.59%),相比差异十分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接受护理期间常发生感染、修改和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记录研究组并发症发生人数,共计2人发生,(4.08%)为总发生率,而参照组发生并发症的总人数6例,(20.41%)为本组发生,后者明显高于前者,(P<0.05)存在显著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创伤救治时的护理工作是重要环节,落实急诊科外科护理模式,不仅能够促进护理满意度和效果的提升,还能够减小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安全性大幅度提高,借鉴及推广价值较高。
- 王素荣
- 关键词:创伤救治急诊科外科护理
- 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运用
- 2023年
- 研究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使用持续质量改进方式起到的作用。方法本次实验区间为2021年11月至2022年12月,选取对象为在本院急诊科实习的护理人员80例,对这80例实习护理人员进行对比实验,实验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习护理人员使用传统带教方式,观察组实习护理人员带教中使用持续质量改进方式,通过对两组护理人员基本情况对比了解不同带教方式起到的教育效果。结果 综合实验结果表明,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观察组实习护理人员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急诊科带教中使用质量改进方式能够根据实习护理人员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及时地调整教育方式,因此能从科学、合理教育中提升实习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所以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应用。
- 王素荣
-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