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子毅

作品数:4 被引量:5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预后
  • 2篇氧合
  • 2篇指数对
  • 2篇综合征
  • 2篇呼吸窘迫
  • 2篇急性呼吸
  • 2篇急性呼吸窘迫
  • 2篇ARDS
  • 1篇毒蕈
  • 1篇毒蕈中毒
  • 1篇毒蕈中毒患者
  • 1篇氧合指数
  • 1篇预后评估
  • 1篇中毒
  • 1篇中毒患者
  • 1篇终末期肝病
  • 1篇终末期肝病模...
  • 1篇终末期肝病模...
  • 1篇综合征诊断
  • 1篇蕈中毒

机构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沈阳市第九人...
  • 1篇抚顺市中心医...

作者

  • 4篇刘志
  • 4篇贾子毅
  • 1篇刘晓伟
  • 1篇董雪松
  • 1篇刘天明

传媒

  • 2篇中华危重病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与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与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从ARDS诊断与预后的相关指标,对2012ARDS柏林新标准未来的展望等方面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与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结论 联合使用稳定后的氧合指数和合规...
贾子毅刘志
毒蕈中毒患者MELD评分与预后的关系: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与急性毒蕈中毒患者预后相关的临床指标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岫岩满族自治县中心人民医院、抚顺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毒蕈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入院24h内血生化指标、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是否行血浆置换(PE)及28d预后。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采用Spearman或Pearson相关法分析MELD评分与预后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ELD评分对预后的预测价值;并对其中接受PE治疗的患者进一步分析。结果共纳人辽沈地区4家医院89例毒蕈中毒患者,28d死亡6例、存活83例;其中17例严重肝功能损伤、凝血障碍患者接受了PE治疗,28d死亡6例、存活11例。①在89例患者中: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MELD评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m)、总胆红素(TBil)、国际标准化比值(XNR)、血糖(Glu)、丙氨酸转氨酶(ALT)、1一谷氨酰转移酶(GCT)明显升高[MELD评分(分):32.34(28.31,41.06)比8.76(3.77,21.19),PT(S):53.5(52.4,113.2)比14.5(13.8,19.5),APTT(s):58.6(48.9,70.8)比36.9(34.4,43.2),TBil(μmol/L):134.8(31.3,155.6)比21.5(15.1,41.4),INR:6.0(5.6,14.7)比1.2(1.1,1.5),Glu(mmol/L):9.2(9.0,11.0)比6.6(5.7,7.8),ALT(U/L):5923.0(1105.0,6000.0)比35.0(18.0,1767.0),GGT(U/L):49.0(32.0,57.0)比25.0(16.0,41.0),均P〈0.05],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白蛋白(ALB)、Na+、C1-明显降低[PTA:13.0%(6.0%,14.0%)比80.0%[61.0%,87.0�
才权贾子毅刘天明张春武惠志刚董雪松刘志
关键词:中毒毒蕈预后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机械通气氧合指数对ARDS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附228例回顾性分析被引量:55
2017年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机械通气(MV)不同时间点氧合指数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28例ARDS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MV治疗,在实施保护性通气策略30min后采用压力控制通气(PCV)实施肺复张(RM)。于MV即刻、RM后及MV6、12、24h进行动脉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并收集患者生命体征、实验室数据、超声心动图、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MV时间及呼吸机相关参数等指标。将患者按28d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其中存活患者再分为高水平和低水平氧合指数组(氧合指数分别为≥150mmHg和〈150mmHg,1mmHg=0.133kPa)。比较存活租和死亡组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RM后氧合指数与MV各时间点氧合指数的相关性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时间点氧合指数对ARDS患者28d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228例患者28d内死亡99例,存活129例,病死率43.4%。①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RM后及MV6、12、24h氧合指数均呈持续升高趋势,且死亡组显著低于存活组(均P〈0.05)。MV即刻及RM后高水平与低水平氧合指数组间MV时间无明显差异;而MV6、12、24h高水平氧合指数组MV时间明显短于低水平氧合指数组(均P〈0.01)。②MV24h死亡组血肌酐(SCr)、脑钠肽(BNP)、血乳酸(Lac)、右室内径、SOFA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小板计数(PLT)、右室射血分数(RVEF)显著低于存活组(均P〈0.05)。③MV24h死亡组呼气末正压(PEEP)、潮气量(VT)、分钟通气量(VE)均显著高于存活组,肺动态顺应性(Cdyn)显著低于存活组(均P〈0.01)。④相关性分析显示,RM后氧合指数与MV6、12、24h氧合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856、0
贾子毅刘晓伟刘志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复张氧合指数预后
不同时间测定的氧合指数对ARDS患者预后的评价
目的 探讨ARDS患者在机械通气0h时即时测定的氧合指数及机械通气后6h、12h、24h时的氧合指数对患者预后的评价.方法 收集我院于2014年2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ARDS患者67例.所有患者均行机械通气治疗,并...
贾子毅刘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