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琼华
- 作品数:15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一种智能引流袋流速及温度监测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引流袋流速及温度监测装置,具体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包括控制器与报警器、温度传感器以及对射式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与报警器后侧设有安装架,且所述控制器与报警器固定安装在安装架前侧...
- 李琼华周会兰李姗姗陈敏
- 一种泵入药物标识牌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泵入药物标识牌,具体涉及标识牌领域,包括标识牌本体,所述标识牌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软条,所述连接软条远离标识牌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挂板,所述标识牌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写字板,所述标识牌本体的另一侧固定...
- 李姗姗李琼华蒋玲玲
- 品管圈活动在机械通气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预防ICU机械通气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ICU收治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200例设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于2016年1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将2016年1月—6月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200例设为干预组。观察2组DVT发生情况,评估圈成员活动前后护理综合素质改善情况。结果干预组DVT发生率3.0%(6/200),低于对照组的12.5%(25/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QCC活动后护理人员问题解决能力、责任心、团队意识、工作积极性和沟通协调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QCC活动能有效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护理成员综合素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夏艳秋鲁桂英张红英罗艳芳李琼华
- 关键词:品管圈机械通气下肢深静脉血栓
- 一种冷凝水管道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凝水管道,包括螺纹管,螺纹管一端套装有呼吸头,螺纹管另一端固定套装有分流接头,分流接头远离螺纹管端设置有进气口,进气口一侧设置有出气口,呼吸头与分流接头之间的螺纹管上套装有三通接头,三通接头两侧接头...
- 张红英罗艳芳周会兰李琼华秦雪燕
- 文献传递
- 基于Iowa循证实践模式的管理方案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探讨基于Iowa循证实践模式构建的脑卒中吞咽障碍管理方案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案,试验组实施基于Iowa循证实践模式构建的脑卒中吞咽障碍管理方案。干预30 d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价患者吞咽功能,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价患者生命质量,同时比较2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洼田饮水试验1级的患者增加至29.3%(12/41),对照组增加至18.6%(8/43),试验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明显优于对照组(Z值为2.332,P<0.05)。干预后试验组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维度得分分别为(61.39±13.07)、(60.44±10.89)、(62.07±14.82)、(64.78±15.24)、(446.15±42.0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19±14.77)、(50.09±13.15)、(53.91±16.72)、(57.81±16.34)、(410.98±35.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018~4.133,P<0.01或0.05)。试验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2.4%(1/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3%(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666,P<0.05)。结论以Iowa循证实践模式为依据构建的脑卒中吞咽障碍管理方案,能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生命质量和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 罗艳芳鲁桂英李姗姗张红英陈敏李琼华
- 关键词:循证实践吞咽功能
- 早期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在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应用观察被引量:12
- 2021年
-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对重症肺炎肠道菌群分布及肠道黏膜屏障的影响,为重症肺炎患者选择可靠的营养支持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重症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41)。所有患者入院即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建立全胃肠外营养(TPN),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EN)及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记录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第0、7、14 d时活菌数的分布情况,分别计算双歧杆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弯曲杆菌、乳酸杆菌活菌数,并进行组间比较。检测血清内毒素、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DAO)水平。比较两组的预后情况。结果治疗7 d、14 d后,观察组患者的双歧杆菌与乳酸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治疗7 d后观察组患者大肠埃希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弯曲杆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 d,观察组血清内毒素、D-乳酸和DAO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菌血症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死亡,对照组1例死亡。结论早期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能够调节肠道菌群,保护肠道黏膜屏障,促进疾病康复,减少感染和并发症。
- 李琼华李珊珊张红英安笑蒋巧林朱红菊
- 关键词:肠内营养全胃肠外营养重症肺炎肠道黏膜屏障
- 川东北地区临床医护人员ICU后综合征知信行关系研究
- 2023年
- 目的 探究川东北地区临床医护人员ICU后综合征的认知、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11月-2022年1月对川东北地区公立医院572名临床医护人员,通过自行编制临床医护人员ICU后综合征认知、态度、行为表对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临床医护ICU后综合征知信行结构方程模型的χ2值为210.55,χ^(2)/df为3.57<5(P<0.001),拟合优度指数(GFI)为0.954,调整的拟合优度指数(AGFI)为0.912,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为0.065,均方根残差(RMR)为0.047,结构模型各拟合指标均在理想标准值以内,拟合度良好。认知因素对行为的总效应系数为0.159,直接效应为-0.196,且通过态度的中介作用产生的间接效应为0.355,而态度对行为的直接效应为0.482。结论 川东北地区临床医护人员ICU后综合征的认知、态度对行为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临床医护人员的ICU后综合征认知对态度存在一定的正向作用,但认知对行为的直接作用是负向的,临床医护人员在ICU后综合征知行上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性。
- 张红英罗艳芳周会兰李琼华陈颖秦雪燕
- 关键词:临床医护人员知信行结构方程模型护理
- 一种可稳定放置检测导管的护理病服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稳定放置检测导管的护理病服,包括主体、定位安置机构和透气加固机构,所述主体的两侧分布有定位安置机构,且主体的四周内部设置有透气加固机构,所述定位安置机构包括安置带、定位段、定位贴、橡胶内层和魔术贴,...
- 张红英罗艳芳周会兰李琼华高杰林玉云
- 支持性心理护理在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2024年
- 系统性的评估支持性心理护理在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证据支持。方法 纳入2020年2月至2023年3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7例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通过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配至对照组(纳入33例,采用传统治疗和护理方式)、观察组(纳入3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支持性心理护理),分析组间临床症状、血气指标以及炎症指标、负性情绪等变化情况。结果 在支持性心理护理下,患者在咳嗽缓解时间、胸痛缓解时间、气促缓解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P<0.05);患者SaO2、PaO2、PaCO2、pH值等血气指标均得到了有效的调节(P<0.05);并且患者的各炎症指标相以及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结论 在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过程中,随着支持性心理护理的应用,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效果得到了有效改善和控制,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 罗艳芳李琼华蒲小涛
- 关键词: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支持性心理护理无创呼吸机治疗
- 一种避免频繁插管的灌肠引流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避免频繁插管的灌肠引流装置,包括肛管和引流瓶,所述肛管的外侧面上连接有充气卡箍,所述充气卡箍与输气管道的一端连接。该避免频繁插管的灌肠引流装置,医护人员将肛管安置至所需位置之后,可手动按压球囊通过输气管道...
- 李琼华周会兰张红英李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