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小龙

作品数:3 被引量:117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施肥
  • 2篇小麦
  • 2篇旱地
  • 2篇旱地小麦
  • 1篇氮肥
  • 1篇氮磷钾
  • 1篇氮磷钾肥
  • 1篇冬小麦
  • 1篇养分
  • 1篇栽培
  • 1篇施肥量
  • 1篇土壤
  • 1篇推荐施肥
  • 1篇农户
  • 1篇细菌多样性
  • 1篇细菌群落
  • 1篇细菌群落结构
  • 1篇磷钾
  • 1篇磷钾肥
  • 1篇绿肥

机构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寿县农业技术...
  • 1篇凤翔县农业技...
  • 1篇合阳县农业技...

作者

  • 3篇王朝辉
  • 3篇马小龙
  • 2篇曹寒冰
  • 2篇佘旭
  • 2篇何红霞
  • 1篇黄明
  • 1篇何刚
  • 1篇赵护兵
  • 1篇王森
  • 1篇邱炜红
  • 1篇刘璐
  • 1篇包明
  • 1篇吕辉

传媒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土壤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化学氮肥与绿肥对麦田土壤细菌多样性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3
2018年
基于渭北旱塬8年田间定位试验,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化学氮肥和绿肥施用对麦田土壤细菌丰度、多样性及其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化学氮肥施用处理(FP)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含量(8.0%),氮肥+绿肥施用处理(FGM)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碳(20.0%)、微生物生物量碳(62.0%)、微生物生物量氮(35.9%)、可溶性有机碳(7.27%)和有机氮(56.3%)含量。不同处理麦田土壤细菌OTU(基本分类单元)数平均为3792,丰度和多样性指数在各处理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等,各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属水平上,与CK相比,FP处理显著降低了Pseudoduganella、Steroidobacter、Adhaeribacter、Nordella、Ralstonia等细菌属的相对丰度,FGM处理则显著提高了Steroidobacter、Chryseolinea、Lentzea、Chitinophaga和降低了Lactobacillus细菌属的丰度。FAPROTAX细菌功能分组主要以化能异养、硝化作用、氨氧化、亚硝酸盐氧化作用、硝酸盐还原作用等为主,Tax4Fun功能分组主要以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膜转运、信号传导和能量代谢等为主,各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化学氮肥和绿肥施用对该区域旱地麦田土壤的细菌多样性、群落组成和功能影响相对较小,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肥力。
包明何红霞马小龙王朝辉邱炜红
关键词:绿肥还田细菌群落结构Α多样性
旱地小麦产量差异与栽培、施肥及主要土壤肥力因素的关系被引量:32
2016年
【目的】针对中国西北旱地小麦低产田块多、分布范围广、农户地块间产量差异大的问题,探索影响旱地小麦产量的关键因素,为缩小产量差异,普遍提高旱地小麦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分布在中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的山西、陕西、甘肃旱地小麦主产区的180个农户麦田0—100 cm土壤和小麦植株的取样分析,结合对农户施肥情况的实地调查,研究了旱地小麦产量差异与栽培、施肥及主要土壤肥力因素的关系。【结果】山西、陕西和甘肃冬小麦产量分别介于2 529—8 419、1 344—8 073和2 984—7 145 kg·hm-2。覆膜栽培的小麦产量较传统栽培提高9.4%。传统栽培的高产组产量较中低产组分别高37.5%和77.2%,覆膜栽培分别高25.4%和66.2%。传统栽培高产组的平均施氮量比中低产组分别高44.4%和74.4%,覆膜栽培分别高9.9%和13.5%;传统栽培高产组施磷量比中低产组平均提高31.1%,覆膜栽培提高35.4%;但传统栽培高产组的施钾量却比低产组低62.1%,覆膜栽培高产组比低产组高96.0%。传统栽培不同产量水平间0—10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没有显著差异,覆膜栽培0—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产组比低产组显著高20.8%。传统栽培40—80 cm土壤全氮存在显著差异,其中40—60 cm土层高产组比中、低产组分别高出7.5%和18.6%;覆膜栽培0—60 cm土层全氮存在显著差异,其中0—20 cm土层高产比中、低产组分别高出3.2%和14.2%。传统栽培土壤矿质氮无显著差异,覆膜栽培80—100 cm土层高产比低产组高1.6倍。传统栽培0—40 cm土层速效磷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高产组0—20 cm土层比中、低产组分别高74.3%和86.9%;覆膜栽培土壤速效磷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传统栽培40—60 cm土壤速效钾含量高产组比中、低产组显著高22.5%和16.0%,覆膜栽培土壤速效钾没有显著差异。土壤p H在不同产量水平和栽培模式间亦无显著差异。【结论】�
马小龙佘旭王朝辉曹寒冰何红霞何刚王森黄明刘璐
关键词:旱地小麦氮磷钾肥栽培养分
基于产量的渭北旱地小麦施肥评价及减肥潜力分析被引量:53
2017年
【目的】明确小农户经营模式下小麦施肥现状,为实现旱地小麦稳产增产和养分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连续5年对渭北旱地1 261个农户的养分管理调研,以维持旱地小麦可持续生产为出发点,基于小麦产量确定的养分需求量,评价农户施肥量,分析农户施肥的问题及减肥潜力。【结果】调研农户小麦籽粒产量介于750—9 000 kg·hm^(-2),平均4 243 kg·hm^(-2),属于低产(<2 640 kg·hm^(-2)),偏低(2 640—3 780 kg·hm^(-2)),中产(3 780—4 920 kg·hm^(-2)),偏高(4 920—6 060 kg·hm^(-2)),高产(>6 060 kg·hm^(-2))等级的农户依次占22.0%,22.2%,19.3%,22.8%,13.6%。农户氮肥用量介于33—454 kg N·hm^(-2),平均188 kg N·hm^(-2);磷肥介于0—435 kg P_2O_5·hm^(-2),平均125 kg P_2O_5·hm^(-2);钾肥介于0—201 kg K_2O·hm^(-2),平均19 kg K_2O·hm^(-2),农户的施氮、磷和钾量均与小麦产量无显著相关关系。从低产到高产,施氮过量(偏高+很高)的农户比例逐渐降低,由97.8%降低到18.0%;而施氮不足(偏低+很低)的农户逐渐增多,由0.7%增加到45.9%。与氮肥类似,随着产量水平提高,施磷过量的农户比例也逐渐降低,但降低幅度小,由99.3%仅降低到70.9%,即过量施磷普遍存在。与氮、磷不同,在各产量水平下至少有60%的农户施钾不足。因此,在低产、产量偏低水平,重点是施氮量偏高或很高的农户需减肥,减幅在24—144 kg N·hm^(-2)、28%—73%氮肥;在中产、偏高和高产水平,既有减肥,也有增肥,减肥的重点是施氮量偏高或很高的农户,减幅在50—181 kg N·hm^(-2)、26%—51%氮肥,增肥的重点是施氮量偏低或很低的农户,增幅在38—134 kg N hm^(-2)、41%—345%氮肥。针对农户普遍施磷过量的问题,在不同产量水平,施磷量偏高的农户应减少7—31 kg P_2O_5·hm^(-2)、23%—33%的磷肥投入;施磷很高的农户应减少85—118 kg P_2O_5·hm^(-2),61%—85%的磷肥投入。由于钾肥用量普遍不足,施钾很低或
曹寒冰王朝辉赵护兵马小龙佘旭张璐蒲岳建杨珍珍吕辉师渊超杜明叶
关键词:农户冬小麦施肥量推荐施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