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法令
- 作品数:9 被引量:24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东药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皮肤测试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皮肤测试系统,包括便携式移动检测终端、数据存储分析终端和远程云端服务器;所述便携式移动检测终端用于完成多个人脸皮肤质量评价参数的检测、采集和显示功能;便携式移动检测终端还通过无线或有线通信协议...
- 蔡灿凯易法令何永玲雷学粤王世耿谢泽帆刁杏雄
- 文献传递
- 基于MSP430单片机的非接触式皮肤温度检测系统设计
- 2016年
- 利用非接触式MLX90614温度传感器和超低功耗MSP430F系列单片机设计了一套便携式皮肤温度检测系统。系统由温度检测端和PC机信息存储和分析端组成,温度检测端通过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自动检测人体皮肤温度,并实时显示同时通过USB通信上传到PC端进行温度数据的存储和分析,如果用户不需要进行数据的存储和分析,温度检测端可单独使用。结合C++语言和数据库技术开发设计了PC端的管理软件,能接收通过USB接口上传的数据,同时进行数据的存储、分析等处理。
- 余悦泳蔡灿凯雷学粤易法令何永玲
- 关键词:皮肤温度MSP430单片机非接触式USB通信
- 一种人脸图像中特征点提取的三维变换搜索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人脸图像中特征点提取的三维变换搜索方法,以人脸图像定位的ASM(Active Shape Models,活动形状模型)方法为基础,将当前ASM中的二维变换的形状搜索方法改为三维变换的形状搜索方法,首先,构建...
- 易法令
- 文献传递
- STL文件格式的三维模型着色及颜色信息存取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STL文件格式的三维模型着色及颜色信息存取方法,首先改进STL文件的格式使其能够存储三角形的颜色信息;其次,根据三维模型的可视化需求对模型的感兴趣部分进行边界划分和区域颜色填充;最后将颜色信息存入改进的ST...
- 易法令徐文华黄展鹏
- 文献传递
- STL文件格式的三维模型着色及颜色信息存取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STL文件格式的三维模型着色及颜色信息存取方法,首先改进STL文件的格式使其能够存储三角形的颜色信息;其次,根据三维模型的可视化需求对模型的感兴趣部分进行边界划分和区域颜色填充;最后将颜色信息存入改进的ST...
- 易法令徐文华黄展鹏
- 文献传递
- 一种人脸图像中特征点提取的三维变换搜索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人脸图像中特征点提取的三维变换搜索方法,以人脸图像定位的ASM(Active Shape Models,活动形状模型)方法为基础,将当前ASM中的二维变换的形状搜索方法改为三维变换的形状搜索方法,首先,构建...
- 易法令熊伟黄展鹏赵洁
- 文献传递
- 2010-2020年中国居民自杀死亡趋势及预测分析
- 2024年
- 目的描述2010-2020年中国居民自杀死亡情况及流行特征,并进行预测分析,为减少我国居民自杀死亡状况制定总体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中提取2010-2020年自杀死亡数据,利用joinpoint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和GM(1,1)灰色预测模型,分析2010-2020年自杀死亡率的趋势,并预测分析2021-2030年自杀死亡率。结果2010-2020年中国居民自杀死亡率从8.30/10万下降至6.46/10万,平均年度下降3.06%,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3,P<0.05)。其中,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农村死亡率高于城市,男性、女性及城乡居民死亡率与总死亡率趋势一致,均呈下降趋势(AAPC=-2.38%、-3.99%、-2.15%、-3.43%,P<0.05);中国居民5~<10岁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APC=-14.29%),10~<15岁年龄段自杀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APC=4.86%),25~<50岁、55~<60岁、≥70岁年龄段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AAPC=-3.09%、-4.23%、-5.41%、-7.91%、-5.07%、-3.75%、-3.59%、-5.01%、-5.31%、-7.08%、-13.98%,P<0.05)。预测2021-2030年我国居民自杀死亡率将呈持续下降趋势,预估2030年总自杀死亡率降至4.56/10万,男性死亡率降至5.86/10万,女性死亡率降至3.30/10万。结论尽管我国自杀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仍然给我国带来了较重的社会经济负担。同时,男性和农村居民的死亡率依旧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应重视自杀的防范管理,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少自杀事件的发生,降低自杀事件的死亡率。
- 赵莹莹谭晓敏廖紫萱孙晓翠易法令
- 关键词:自杀死亡率
- 2009—2019年中国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死亡趋势及预测分析被引量:14
- 2023年
- 目的了解2009—2019年我国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总体死亡趋势并进行趋势预测的分析,为制定适合我国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整体防治策略提供相关理论基础。方法利用2009—2019年《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应用GM(1,1)对我国2020—2030年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死亡粗率进行预测。结果与2009年相比,2019年我国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平均死亡粗率降至2039.99/10万,年龄标化死亡率则降至2172.24/10万;我国总老年人群、老年男性和女性、城市和乡村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标化死亡率AAPC分别为-2.400%、-2.843%、-2.049%、-1.368%、-3.298%,均呈长期下降趋势,P<0.05;老年男性的死亡率下降速度快于老年女性,但2009—2019年老年男性心血管病标化死亡率始终较女性高;农村的下降速度快于城市,但2009—2019年农村老年人心血管病标化死亡率始终较城市高;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逐渐上升,在≥85岁组死亡率达到最高,各年龄组AAPC分别为-0.508%、-1.585%、-1.787%、-1.715%、-4.221%,P<0.05,下降速度最快的也是≥85岁组。GM(1,1)模型预测2020—2030年我国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死亡粗率将持续下降,预估2030年死亡粗率降至1973.78/10万。结论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负担仍较重,尤其是老年居民,同时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预测我国老年心血管疾病死亡粗率将逐年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应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重视老年男性以及农村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 王雪菲陆英丽孙晓翠易法令
-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
- 2009-2020年中国老年人伤害死亡情况及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10
- 2023年
- 目的了解2009-2020年中国老年人伤害死亡情况的特征及趋势,为制定我国伤害干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选取2009-202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数据。利用Joinpoint 4.9.1.0软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2009-2020年我国老年人伤害粗死亡率从139.52/10万下降至130.73/10万,男性粗死亡率高于女性(男性155.26/10万人、女性109.02/10万人)、农村粗死亡率高于城市(农村144.57/10万人、城市111.23/10万人)、东部地区粗死亡率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东部135.27/10万人、中部127.98/10万人、西部130.37/10万人);60~64岁年龄组死亡率平均年度变化下降2.28%(t=-2.376,P=0.018);老年人伤害死因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意外跌落、交通道路事故和自杀及后遗症,意外跌落呈上升趋势(AAPC=3.62%,t=2.659,P=0.008),交通道路事故(AAPC_(交通道路事故)=-1.27%,t=-3.583,P<0.001)和自杀及后遗症(AAPC_(自杀及后遗症)=-6.17%,t=-2.397,P=0.017)呈下降趋势。结论我国伤害死亡率仍然处于高水平,严重危及老年人的生命与健康。应根据伤害不同特点和不同类型,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少因伤害而导致的死亡和疾病负担。
- 赵莹莹廖紫萱谭晓敏孙晓翠易法令
- 关键词: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