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燕茹

作品数:9 被引量:88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正畸
  • 2篇正畸治疗
  • 2篇支抗
  • 2篇托槽
  • 2篇稳定性
  • 2篇矫治
  • 2篇成人
  • 1篇牙根
  • 1篇牙周
  • 1篇牙周病
  • 1篇炎性
  • 1篇炎性因子
  • 1篇氧化应激
  • 1篇氧化应激反应
  • 1篇隐形矫治
  • 1篇正畸修复
  • 1篇上前牙
  • 1篇前牙
  • 1篇种植体
  • 1篇种植体支抗

机构

  • 7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张莹
  • 7篇陈燕茹
  • 4篇张泽标
  • 2篇庄亮亮
  • 2篇黄婉灵
  • 2篇曾金表

传媒

  • 3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7
  • 3篇201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影响支抗种植钉稳定性的因素探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影响支抗种植钉稳定性的因素.方法:将我院 2015年4月 -2016年4月间收治的62例植入微型种植钉的错颌患者纳入研究,本组患者共植入微型种植钉203颗,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支抗种植钉稳定性的因素,包括下颌平面角、牙周炎史、牙周组织肿胀等因素.结果:本组62例患者微型种植钉植入成功率为90.32%(56/62),周围组织肿胀发生率为24.19%(15/62).对本组患者微型种植钉成功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其中患者下颌平面角、口腔卫生状况、牙周炎史及牙周组织肿胀均为影响微型种植钉成功率的独立因素.结论:在微型种植钉植入手术中,注意让患者保持口腔清洁,患者下颌平面角也是影响支抗种植钉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临床医师在进行种植方案设计时需以此为依据,从而避免牙周组织肿胀情况的发生,提高种植钉的成功率,使其达到良好的增强支抗效果.
张泽标张莹黄婉灵曾金表陈燕茹
关键词:稳定性
正畸治疗上前牙阻生的临床探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分析口腔正畸治疗上前牙阻生的临床效果,为日后上前牙阻生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依据。方法此次研究方便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1月该院所收治的44例上前牙阻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病患22例(以单纯外科导萌手术治疗)和观察组病患22例(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加之口腔正畸治疗)两组,观察比较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21/22),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73%(16/22),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牙列紊乱、牙龈炎症、咬牙合错牙合的异常率分别为1(4.54%)、0(0.00%)、0(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54%)、1(4.54%)、2(9.09%),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正畸用于治疗上前牙阻生具有较为良好的效果,能够显著的帮助病患改善症状,且异常情况少,从而有效的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普及运用。
张莹张泽标陈燕茹
关键词:正畸治疗
探讨微创骨皮质切开术对成人拔牙正畸的临床效果
2024年
目的分析微创骨皮质切开术应用于成人患者拔牙正畸治疗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选取2021年9月—2022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拔牙正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分组,每组40例。观察组接受微创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拔牙正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牙列排齐整平时间、间隙关闭时间、上颌第二磨牙向中间位置移动的距离、牙根吸收量。结果观察组的牙列排齐整平时间及间隙关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观察组的上颌第二磨牙向中间位置的移动距离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两组牙根吸收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牙根吸收量为(0.48±0.07)mm,低于对照组的(1.02±0.1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31,P<0.05)。结论微创骨皮质切开术应用于成人拔牙正畸治疗时,患者牙列排齐整平时间及间隙关闭时间均更短,治疗后上颌第二磨牙向中间位置移动的距离更长,牙根吸收量更低。
张泽标张莹陈燕茹张柳仪庄亮亮
影响微种植体支抗初期稳定性的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影响微种植体支抗初期稳定性的因素,以提高正畸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来笔者科室就诊的60例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共植入微型种植钉160枚,对所有患者进行负载期10个月观察,统计患者微型种植钉的成功率及微型种植钉支抗初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结果:60例患者中,微型种植钉成功54例(占90.0%)。不同年龄、性别、微型种植钉长度、加力状况,患者微型种植钉成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下颌平面角、口腔卫生状况、肿胀状况、牙周炎史患者微型种植钉成功率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下颌平面角、口腔卫生状况、肿胀状况、牙周炎史等是微种植体支抗初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临床需加强对影响因素控制,积极防治患者口腔肿胀,保证患者口腔卫生,以提高正畸疗效。
张莹张泽标黄婉灵曾金表陈燕茹
关键词:微种植体支抗稳定性
无托槽隐形矫治应用于成人正畸治疗及牙周病患者的正畸效果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分析在成人正畸治疗及牙周病患者中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的正畸效果。方法方便抽选于2017年8月—2020年8月该院共收治的成人正畸治疗及牙周病患者50例,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25)及研究组(n=25),分别实施传统固定矫治、无托槽隐形矫治。评价及对比两组的矫治指标、正畸效果、牙周健康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扭转牙转正时间(19.24±1.49)周、倾斜牙扶正时间(21.03±1.35)周、总治疗时间(28.24±2.69)周均短于对照组(28.79±1.66)、(34.11±1.72)、(40.28±3.90)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00%),研究组的正畸总有效率(100.00%)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0,P<0.05);矫治前,两组的牙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研究组的牙周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成人正畸治疗及牙周病患者中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的优势明显大于传统固定矫治,具有良好佩戴舒适性及美观性,正畸效果更为理想,可缩短总体矫治时间,改善患者牙周病变,临床可行性较高。
张泽标张莹陈燕茹张淑琴
关键词:成人正畸牙周病
自锁托槽矫治改善患者口腔健康及氧化应激反应的研究
2025年
目的探究正畸治疗患者使用自锁托槽矫治对口腔健康状况、龈沟液氧化应激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纳入本院正畸治疗共6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两组各30例。对照组均采取结扎托槽矫治,观察组均采取自锁托槽矫治。基于口腔健康评分、龈沟液氧化应激指标、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时对其综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中文版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49)得分较治疗前减少(P<0.05);同时观察组OHIP-49得分比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龈沟液丙二醛(MDA)水平和治疗前对比更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XH-Px)水平和治疗前对比更高(P<0.05);同时观察组MDA比对照组更低,SOD、GXH-Px比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龈沟液前列腺素E_(2)(PGE_(2))、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上升(P<0.05);但观察组上述指标仍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正畸治疗患者使用自锁托槽矫治能调节牙周组织氧化应激反应,减轻炎症反应状态,提升口腔健康水平。
张莹张泽标庄亮亮陈燕茹
关键词:口腔健康氧化应激反应炎性因子正畸
正畸修复联合治疗龈下残根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正畸修复联合治疗龈下残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2月龈下残根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两组。传统修复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正畸修复联合组采用正畸修复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龈下残根修复成功率;修复后牙龈美观度评分、牙龈功能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修复体松动发生率;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的差异。结果:正畸修复联合组患者龈下残根修复成功率高于传统修复组(P<0.05);正畸修复联合组修复后牙龈美观度评分、牙龈功能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传统修复组(P<0.05);正畸修复联合组患者修复体松动发生率低于传统修复组(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正畸修复联合组生活质量水平改善幅度优于传统修复组(P<0.05)。结论:正畸修复联合治疗龈下残根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牙龈美观度和功能,减少修复体松动发生,提高修复效果,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张泽标张莹陈燕茹
关键词:龈下残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