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楠楠
- 作品数:11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江苏省产学研联合创新资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基于阻抗分析仪的煤岩介电常数测量方法
-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阻抗分析仪的煤岩介电常数测量方法,快速,便捷,准确的测量掺有岩石的煤的介电常数。使用的仪器精简,测量方法容易实现,便于大范围推广。
- 赵端程园新韩楠楠王习董飞丁恩杰
- 文献传递
- 一种基于数字双钳相位伏安表的煤岩识别方法
- 本发明为煤矿开采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的煤含量判别方法,该方法利用数字双钳相位伏安表测量RLC串联电路是容性还是感性,来判断煤岩混合物中煤含量是否高于可开采的最低含煤量,这种测试方法测量结果准确可靠,为自动化采掘,自动化放...
- 赵端韩楠楠程园新王习刘帅杰丁恩杰
- 文献传递
- 基于阻抗分析仪的煤岩介电常数测量方法
-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阻抗分析仪的煤岩介电常数测量方法,快速,便捷,准确的测量掺有岩石的煤的介电常数。使用的仪器精简,测量方法容易实现,便于大范围推广。
- 赵端程园新韩楠楠王习董飞丁恩杰邹翔宇赵志凯王昕
- 文献传递
- 一种新型的煤岩识别装置及方法
- 本发明针对目前煤岩识别装置复杂,不能广泛使用等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煤岩识别装置及方法,能够快速,便捷,准确的识别煤矿中的煤层和岩壁。该装置及方法利用不同物质介电常数ε不同的特性,根据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变化,得到相位差的...
- 赵端程园新韩楠楠董飞曹硕丁恩杰
- 一种新型的煤岩识别装置及方法
- 本发明针对目前煤岩识别装置复杂,不能广泛使用等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煤岩识别装置及方法,能够快速,便捷,准确的识别煤矿中的煤层和岩壁。该装置及方法利用不同物质介电常数ε不同的特性,根据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变化,得到相位差的...
- 赵端程园新韩楠楠董飞曹硕丁恩杰
- 文献传递
- 基于相位差检测的煤岩混合物煤含量判别方法
- 2017年
- 针对现有煤岩混合物煤含量判别方法存在测量时间长、误差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差检测的煤岩混合物煤含量判别方法。通过实验得到了煤岩混合物煤含量与电容之间的关系,进而合理选取相位差检测电路各参数,通过数值模拟和电路仿真分析相位差和煤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相位差为正时,煤含量低于煤炭可开采的最低煤含量阈值,相位差为负时,煤含量高于煤炭可开采的最低煤含量阈值,通过检测相位差正负能准确地判断煤含量是否达到煤炭可开采的最低煤含量阈值要求。
- 韩楠楠韩楠楠刘晓文赵端王昕
- 关键词:煤炭开采相位差
- 基于微电容检测的围岩应力传感器的研究与设计
-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突水、矿震、冲击矿压、顶板大面积垮落等地质动力灾害发生的概率也在逐渐增大,这些动力灾害的发生与灾害源附近围岩应力失衡有着密切的关系。地应力数据可通过理论计算、回归反演、实地测量三种方式获得,实践证...
- 韩楠楠
- 关键词:可靠性
- 煤矿井下双路三线圈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被引量:3
- 2017年
- 为提高煤矿井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传输功率和效率,并降低各回路电容电压,改进了井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线圈的结构,提出了适合井下无线电能传输的传输系统。根据电路互感耦合理论,推导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传输功率和效率的数学理论表达式,分别阐述了耦合系数和负载大小对传输功率与传输效率的影响。应用OrCAD与Matlab软件对传输系统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制作了实验平台。实验得出此系统存在最佳效率传输距离,总体实验结果与理论仿真结果一致,最后通过与典型三线圈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做对比实验分析,得出在井下相同传输距离时,改进三线圈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在提高传输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传输功率,可为实际井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提供理论参考。
- 刘晓文王习金雷韩楠楠赵端丁恩杰
- 关键词:无线电能传输
- 一种基于数字双钳相位伏安表的煤岩识别方法
- 本发明为煤矿开采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的煤含量判别方法,该方法利用数字双钳相位伏安表测量RLC串联电路是容性还是感性,来判断煤岩混合物中煤含量是否高于可开采的最低含煤量,这种测试方法测量结果准确可靠,为自动化采掘,自动化放...
- 赵端韩楠楠程园新王习刘帅杰丁恩杰
- 文献传递
- 基于有效介质理论的煤岩界面识别方法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为解决目前依靠人工进行煤岩界面识别存在的问题,研究煤岩界面的自动识别技术,依据煤岩介电特性的差异,利用Bruggeman有效介质理论,建立基于煤含量检测的煤岩分界模型,并以煤岩混合介质粉末为例,进行试验验证。通过模拟煤含量实时变化的煤岩混合介质,实时地获得煤岩混合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利用上述模型进行混合物煤含量的计算,并与阈值进行比较,判定采煤机截割状态。测试结果表明:在0.01~30 MHz的检测频率内,煤岩混合介质的煤含量均能通过此方法计算得到,在0.5~30 MHz内,理论煤含量与实际煤含量的相对误差较小,平均可控制在2.60%以下。该模型的计算结果均可以较准确地识别煤岩界面,为实现井下无人化开采提供一种新的煤岩识别方法。
- 程园新韩楠楠韩楠楠赵端丁恩杰
- 关键词:介电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