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医联体为载体双向转诊落实的现况分析与对策思考 被引量:2 2018年 随着医联体模式下的"双向转诊"制度的开展,新型卫生服务网络发展迅猛,不同医疗卫生服务单位承担各自不同层级的医疗服务职责。如何保障在政策指导下双向转诊患者的增加和制度的进一步落实,文章就此对绍兴柯桥区绍兴第二医院与医联体6家医院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丁亚娣 翁琴婷 张丽萍 张再洋 钱国英 黄正关键词:双向转诊 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肾盂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11 2017年 随着腔镜泌尿外科的发展,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复杂肾盂结石优势突出[1],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2]也具有很大前景。虽然腹腔镜逐渐被经皮肾镜、输尿管软镜所取代,但对于较大的输尿管上段结石,结石质硬,或合并肾盂、肾上中盏结石,基础疾病较多无法耐受肾镜手术, 叶华建 陈尧康 虞利民 黄正关键词:输尿管结石 肾结石 腹腔镜检查 输尿管镜检查 间苯三酚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所致肾绞痛疗效分析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观察间苯三酚注射液联合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导致肾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泌尿外科急诊肾绞痛病例428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体外震波碎石术前30分钟间苯三酚注射液80mg静滴,对照组行体外震波碎石术。记录30分钟内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和1周后的碎石成功率。结果无论是疼痛缓解率还是一次性碎石成功率,观察组都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苯三酚注射液联合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导致肾绞痛高效、安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陈尧康 虞利民 黄正 傅晶 叶华建关键词:间苯三酚 体外震波碎石 肾绞痛 表浅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门诊随访率的相关因素分析 2011年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是目前治疗表浅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主要方法之一[1]。但膀胱癌具有高复发率,其术后需要定期门诊随访来巩固治疗。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本院表浅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门诊随访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为今后加强对这类患者的门诊随访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和依据。 黄正 张卫星关键词:门诊随访 癌患者 表浅性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随访率 五步骤法在经腹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中寻找输尿管结石的应用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经腹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transperitoneal laparoscopic ureterolithotomy,TPLU)术中寻找输尿管结石的方法及技巧。方法:TPLU术中采用五步骤显露、处理输尿管结石:(1)大致位置;(2)解剖分离;(3)肌性管道;(4)局部膨隆;(5)硬物感。切开结石区输尿管,取出结石。结果:230例TPLU中,225例采用五步法准确找到输尿管结石,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结石残留或邻近肠管、血管损伤。结石寻找时间5~20 min,平均(11±8)min,结石最大径1.2~3.0 cm,平均(1.5±0.7)cm。寻找时间随操作熟练而逐步缩短。5例患者未能顺利按五步法找到结石,均发生于手术开展初期,其中因腹腔及输尿管周围严重粘连1例;腹腔镜下发生难以控制的出血1例;因解剖分离不当,结石上移进入肾盂或肾盏导致无硬物感3例,其中2例行腹腔镜肾盂切开取石术,1例仅行输尿管内D-J管引流,后期行经皮肾镜碎石术。结论:五步骤法寻找输尿管结石安全、有效,可减少邻近肠管、血管误伤,适合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虞利民 陈尧康 黄正关键词: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腹腔镜检查 病例报告 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瓣法肾盂成形术15例报告 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瓣法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长段狭窄或修剪狭窄段后吻合有张力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5月对8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长段狭窄和7例修剪狭窄段后吻合有张力者施行经腹腔途径离断式肾盂瓣法肾盂成形术,充分游离肾盂及狭窄段输尿管后,切除狭窄段输尿管,沿肾盂中部以上外侧缘做一切口,从上斜向下,至距肾实质1 cm,然后将肾盂的下半部分向下翻转形成肾盂瓣,与输尿管间断缝合,多余肾盂在距肾实质1 cm处切除,缝合.结果 15例手术均取得成功,手术时间80-145 min,平均92 min.术中出血量30-100 ml,平均53 ml.术后1-2 d拔除引流管.术后5-6 d拔除导尿管出院,无尿漏.术后4周拔除双J管.15例随访5-50个月,平均25个月,腰部疼痛等症状消失;B超提示肾盂积水明显改善,中度肾积水3例,轻度肾积水9例,无明显肾积水3例;IVU显示肾盂缩小,显影好转,其中12例在15 min内显影,3例显影略有延迟.结论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瓣法肾盂成形术安全、可行. 陈尧康 虞利民 黄正 傅晶 张大宏关键词:腹腔镜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Hem-o-lok移位致膀胱结石形成原因分析与处理体会 被引量:2 2016年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LRP)由于其创伤小、出血少等优点,是目前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普遍采用的术式[1]。Hem-o-lok是LRP术中常用的止血器械[2]。临床上对LRP术后Hem-o-lok移位多有论述,但继发膀胱结石形成的报道较少。 黄正 胡海义 朱世斌 吴海洋 李恭会关键词:膀胱结石 膀胱颈 GLEASON 结石形成 肠球菌属医院感染监测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肠球菌属的分布特点及其药敏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从病房各科室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肠球菌属进行药敏试验与分析。结果 301例医院感染患者中检出肠球菌属261株,其中粪肠球菌131株占50.19%,屎肠球菌73株占27.97%,耐久肠球菌37株占14.18%;其他肠球菌属20株占7.66%;标本主要来自尿液113株、痰液97株、创面及伤口分泌物27株;粪肠球菌对庆大霉素、红霉素、青霉素G的耐药率分别高达96.9%、71.0%和62.6%;屎肠球菌对庆大霉素、青霉素G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高达89.0%、86.3%和80.8%;耐久肠球菌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高达94.6%、75.7%和64.9%,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结论肠球菌属在尿液、痰液、创面及伤口分泌物中分离率较高;肠球菌属对临床常用13种抗菌药物以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呋喃妥因最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 王灵红 黄正关键词:肠球菌属 医院感染 耐药性 全麻手术病人留置导尿与尿路感染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研究全麻手术病人留置导尿对尿路感染的影响,建立有效防控对策。方法用临床观察方法,对某医院356例全麻手术同时行尿管留置的患者尿路感染进行监测。结果在356例全麻手术行尿管留置患者中,发生95例尿路感染,感染率为26.69%。尿管留置≤2 d、3~5 d、6~9 d、10~13 d、≥14 d以上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依次为6.89%、25.83%、40.48%、54.29%、100.00%。结论全麻手术患者留置导尿管尿路感染发生率与留置时间呈正相关,随着留置管时间延长,尿路感染发生率增加,缩短留置导尿时间是减少术后尿路感染的重要措施。 王灵红 陈国华 黄正 周新萍关键词:留置导尿 尿路感染 分叶剜或切结合治疗高危、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的疗效观察 2021年 目的探讨分叶剜或切结合治疗高危、大体积(>80 mL)前列腺增生(BP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23例高危、大体积BPH患者随机分为分叶剜或切结合组、电切组(TURP)和完全剜除组(TUEP),每组各41例。比较分析三组患者围手术期以及术后3个月随访的各项指标,如手术时间、血清钠下降水平、血红蛋白下降水平、前列腺切除重量、膀胱持续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尿失禁发生率,以及残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max)、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评分(QOL)的改变情况等。结果分叶剜或切结合组的手术时间、血清钠下降水平、血红蛋白下降水平、前列腺切除重量、膀胱持续冲洗时间以及留置尿管时间与电切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叶剜或切结合组无输血病例,明显低于电切组(P<0.05)。术后拔除尿管后24 h尿失禁发生率(14.6%)与电切组相当(P>0.05),但明显低于完全剜除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PVR、Qmax、IPSS和QOL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叶剜或切结合组患者术后Qmax为(21.8±3.0)mL/s,明显优于电切组(19.4±2.8)m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完全剜除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PVR、IPSS和QOL的比较,分叶剜或切结合组与电切组、完全剜除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均未出现永久性尿失禁。结论分叶剜或切结合治疗高危、大体积(>80mL)BPH的安全性高、疗效好、恢复快、并发症少,且暂时性尿失禁发生率低。 陈尧康 傅晶 虞利民 黄正 叶华建 王永军 黄鸣文关键词:高危前列腺增生 大体积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尿失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