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东

作品数:16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椎间盘
  • 8篇腰椎
  • 7篇腰椎间盘
  • 7篇腰椎间盘突出
  • 7篇腰椎间盘突出...
  • 7篇突出症
  • 7篇椎间盘突出
  • 7篇椎间盘突出症
  • 5篇射频
  • 4篇消融
  • 4篇疗效
  • 3篇射频消融
  • 3篇疗效分析
  • 2篇腰痛
  • 2篇植骨
  • 2篇射频热凝
  • 2篇神经根
  • 2篇手术
  • 2篇盘源性腰痛
  • 2篇热凝

机构

  • 14篇衡水市第四人...

作者

  • 14篇王晓东
  • 9篇李士学
  • 7篇康肖
  • 7篇刁浩峰
  • 6篇裴世深
  • 4篇王清和
  • 3篇张晓强
  • 3篇刘璞
  • 2篇焦甲勋
  • 1篇王铁柱
  • 1篇李士贞

传媒

  • 2篇颈腰痛杂志
  • 2篇中国中医骨伤...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 在预防麻醉后恢复室护理差错中的应用被引量:22
2020年
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强调,护理管理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与持续的改进机制,清楚护理质量控制的关键指标,建立定期监测、反馈机制.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促使麻醉专科护理人员工作范畴、核心能力等研究逐步开展,国内很多地区已初步建立了麻醉护理教育、培训及管理模式[1].麻醉护理尤其是麻醉后恢复室护理与病区护理具有诸多不同之处,如患者流量大、周转迅速、病情危重及综合护理要求高等,需要更为完备的质量管理体系为麻醉护理安全保驾护航[2].本院麻醉后恢复室自2017年应用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以来,在减少护理差错、控制并发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成效.现报告如下.
刘静王晓东
关键词:护理质量控制护理事业发展护理差错麻醉护理病区护理
PELD及MED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2024年
目的比较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及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单节段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ELD组(69例)与MED组(54例)。比较2组手术前后腰、下肢VAS评分及ODI评分,不同类型LDH术后ODI评分改善情况、手术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与术前比较,PELD组与MED组术后ODI与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但术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LD组极外侧型LDH术后ODI评分改善显著,MED组中央型LDH术后ODI评分改善显著,不同类型LDH术后ODI评分改善情况差异有显著性(P<0.05)。PELD组较MED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P<0.05)。2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χ^(2)=0.238,P=0.625)。结论PELD与MED对LDH均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MED对中央型LDH治疗效果更好,PELD治疗极外侧型LDH效果更佳。
李月轩王晓东王晓灿李士学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
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臭氧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评价
2023年
探讨并分析在临床中给予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联合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及臭氧注射术的作用及价值。方法 抽选本院在2018年1月-2023年2月收治住院的LDH患者120例,在划分时以随机的形式划分,单用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对照组,研究组联用臭氧注射术。结果 研究组疗效更优(P<0.05),研究组VAS评分、ODI评分更低(P<0.05),研究组IL-6、IL-1、TNF-α水平更低(P<0.05)。结论 LDH患者联用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及臭氧注射术时,可显著提升疗效,可对疾病带来的临床症状给予更为明显的减轻,能够对疼痛程度给予进一步的缓解,控制并降低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改善并提升患者的腰椎功能。
王晓东
关键词: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臭氧注射术腰椎间盘突出症
C型臂引导下双向局麻在经皮内镜髓核摘除术中的镇痛作用及安全性观察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观察C型臂引导下双向局部浸润麻醉下行经皮内镜下经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的镇痛效果,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自2017年01月~2019年10月纳入86例L 5/S 1椎间盘突出患者行PEID治疗,按照麻醉方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在C臂引导下行侧后方及后方局部浸润麻醉;对照组(40例)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PEID。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下肢一过性运动障碍发生率、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及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以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患者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马尾及神经根损伤者。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及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观察组有10.9%的患者出现下肢一过性运动障碍,对照组为7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髓核摘除期、神经根松解期和纤维环成形期,两组VAS平均评分和峰值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和ODI指数均较术前有显著降低(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30.0%,观察组为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用后路PEID治疗的L5-S1椎间盘突出患者,C型臂引导下的双向局部浸润麻醉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术中一过性下肢功能障碍及麻醉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王晓东刁浩峰王清和李月轩刘静培李士学裴世深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TESSYS技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中老年群体的常见病,椎间孔入路经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是LDH的经典微创术式,在脱垂型、巨大型或合并椎间孔狭窄的LDH治疗中也取得了较为良好的临床疗效[1],但部分患者术后短期仍表现出疼痛、麻木等症状。本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130例脱垂型LDH患者,通过前瞻性分组研究探讨TESSYS技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治疗脱垂型LDH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刁浩峰代炜炜康肖李士学王晓东
射频消融联合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脊柱转移癌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A)联合椎体后凸成形(PKP)治疗脊柱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脊柱转移癌患者,采用基本概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3天和术后3个月的疼痛感觉,测量患者术前、术后3天和术后3个月侧位X线片上椎体前缘高度。进行手术前后对比,分析RFA联合PKP治疗脊柱转移癌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治疗过程均顺利,其中24例患者术后24h疼痛症状均有缓解。患者腰背部疼痛VAS评分,术前为(8.21±1.38)分,术后3天为(2.26±0.92)分,术后3个月为(0.85±0.43)分。病变椎体前缘高度,术前为(37.87±15.31)mm,术后3天为(19.14±9.47)mm,术后3个月为(22.57±6.73)mm。术后3天和术后3个月患者的VAS评分和病变椎体前缘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RFA联合PKP治疗脊柱转移癌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获得良好的近期效果。
康肖裴世深王清和刘璞李士学刁浩峰王晓东
关键词:射频消融椎体后凸成形脊柱转移肿瘤
椎间孔镜手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4
2021年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手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selective nerve root boss,SNRB)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手术治疗方法,将2017-07~2019-07期间我院收治的112例PLID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56例。分别采用传统椎间开窗减压手术治疗与椎间孔镜手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64%,显著高于对照组(78.57%)(P<0.05);(2)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间均分别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治疗后LL、SS及S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均分别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及ODI评分均分别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后JOA及VAS评分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分别为10.71%及8.93%,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5.00%及16.07%](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联合SNRB治疗PLID,疗效较为显著,对脊柱稳定性较小,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然而,对于非典型的PLID由于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临床医生应该对治疗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予以注意。
刁浩峰王晓东李士学康肖王清和闫菁辉郭青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选择性神经根阻滞
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治疗盘源性腰痛中期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中期疗效,并探讨MRI在诊断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12年8月,对诊断为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76例患者采用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注射治疗,53例获得3~4年以上随访,并进行回顾性研究。术前定位责任椎间盘主要依靠腰椎MRI,显示椎间盘退变或同时伴有高信号区(high intensity zone,HIZ)表现,对显示有退变的椎间盘,在术中进行椎间盘造影,诱发疼痛反应并进行相关的治疗。随访术后1、2、3、4年患者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术前和术后评分对比,观察疼痛改善情况,同时对MRI上存在椎间盘退变伴有HIZ的椎间盘造影诱发疼痛的阳性率进行统计,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后4年时随访到病例53例,术后随访1、2、3、4年的症状改善率分别为64.9%、59.7%、62.3%、55.8%,中期疼痛症状改善率并没有明显下降。结论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治疗盘源性腰痛的中期疗效稳定。退变腰椎间盘MRI上的HIZ表现是术前诊断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重要客观筛选依据。
李士学裴世深康肖焦甲勋刁浩峰王晓东张晓强
关键词:椎间盘源性腰痛射频热凝臭氧中期疗效
脊柱手术血管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被引量:1
2014年
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在脊柱手术治疗过程中对神经损伤的关注度大大超过了其他相关的并发症,与神经并发症相比有关血管并发症的报道也相对少见,但有些血管意外常是无法预期或预测的,更没有关于这些损害的统一治疗方案。对于与血管相关的并发症,近年来深静脉血栓导致肺栓塞的危害已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动脉栓塞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科至2012年底共完成脊柱手术2373例,其手术中及手术后共发生血管相关的并发症6例,笔者结合本组病例资料并通过学习相关文献,提出预防及处理措施。
李士学裴世深康肖焦甲勋刁浩峰王晓东张晓强王铁柱
关键词:脊柱手术围手术期手术中血管并发症
靶点射频热凝术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靶点射频热凝术与臭氧消融用于椎间盘源性腰痛(DLBP)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靶点射频热凝术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臭氧消融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总有效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部功能评分、疼痛程度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术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38%)较对照组(75.00%)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O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下腰疼痛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逐渐下降,且观察组下降速度更快,术后1个月和3个月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均逐渐降低,且观察组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采用靶点射频热凝术+臭氧消融治疗,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情况,抑制炎症发生,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李月轩王晓东陈玮玮田晓阳闫鑫李士学裴世深
关键词:椎间盘源性腰痛臭氧消融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