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明

作品数:29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市博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电图
  • 8篇心电
  • 8篇心电图
  • 7篇心律
  • 6篇心律失常
  • 6篇血压
  • 6篇高血压
  • 5篇妊娠
  • 4篇心房
  • 4篇心率
  • 4篇心率变异
  • 4篇心率变异性
  • 4篇综合征
  • 3篇调搏
  • 3篇新生儿
  • 3篇心电图分析
  • 3篇心动过速
  • 3篇心房调搏
  • 3篇心肌
  • 3篇妊娠高血压

机构

  • 16篇南方医科大学...
  • 10篇中山市博爱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27篇陈明
  • 12篇谭晓林
  • 9篇谭晓林
  • 8篇吴嘉荣
  • 6篇覃杰华
  • 6篇黄峻
  • 4篇赵慧欢
  • 3篇张晓敏
  • 3篇马力忠
  • 2篇谢彩虹
  • 2篇尹泉
  • 2篇鞠文东
  • 2篇陈冬妹
  • 2篇张碧宏
  • 2篇石延科
  • 2篇赵超
  • 2篇孙超
  • 2篇肖文
  • 2篇李性希
  • 2篇刘玉玲

传媒

  • 10篇实用心电学杂...
  • 8篇江苏实用心电...
  • 2篇临床心电学杂...
  • 2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第二十六届全...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8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胎儿心电图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对18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孕妇行常规胎儿心电图(FECG)监测,探讨妊高征者FECG的特征,并对异常FECG作产后心电图分析。方法采用杭州产FECG-D型胎儿心电图分析仪,对180例妊高征(A组)及200例非妊高征(B组)孕妇行FECG检测分析。结果A组FECG异常率为42.8%,B组异常率为10.5%,两组间有显著差异。妊高征的轻重程度与异常FECG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妊高征病情越严重,异常FECG的发生率越高。结论FECG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测方法,是反映宫内安危的客观指标之一,是值得推广的诊断胎儿心律失常、宫内缺氧及其他异常的方法,可作为妊高征孕妇的常规监测项目之一。
陈明谭晓林石延科
关键词:胎儿心电图妊高征
川崎病患儿运动负荷试验前后的护理干预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运动负荷试验前后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确诊为川崎病的54例患儿进行心理护理、发热期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且分别在运动负荷试验前、中、后采取了不同形式的护理干预。结果:54例患儿均顺利配合完成了此项试验,无1例意外事件发生。结论:运动试验前、后认真落实好各项护理干预措施,是川崎病患儿顺利完成运动负荷试验的安全保证。
琚红艳苏秀群张爱华林小红陈明
关键词:川崎病运动负荷试验护理
食管心房调搏在婴幼儿室上速时的应用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食管心房调搏术(TEAP)在婴幼儿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8例患儿,其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37d^3岁,行TEAP电生理检查。结果所有病例经TEAP进行了确诊,30例(62.5%)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7例(14.6%)为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速,5例(10.4%)为房性心动过速,3例(6.3%)为心房扑动,3例(6.3%)为窦性心动过速。经TEAP成功转复39例(86.7%,39/45),无不良反应。结论TEAP能应用于婴幼儿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及鉴别诊断、分型、复律治疗等方面,是一种简单、安全、实用的电生理检查与治疗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陈明谭晓林黄峻覃杰华陈燕琴郑玉粉马力忠张晓敏
关键词:室上性心动过速食管心房调搏术婴幼儿
低血钾致阵发性室上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
2005年
陈明谭晓林
关键词:阵发性室上性室性心动过速低血钾广泛脑挫裂伤去骨瓣减压术频发室性早搏
超声雾化吸入致肺叶切除病人心房扑动1例被引量:1
2006年
陈明谭晓林赖胜坤
关键词:超声雾化吸入疗法肺叶切除肺炎病人心房扑动湿化气道急性咽喉炎
96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症)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变化。方法采用美国DL-820动态心电(DCG)记录仪,监测96例确诊的妊高症者,同步连续记录24小时信息回放,计算机自动分析,专人判定结果。结果发生心律失常者61例,发生率为62·5%,ST-T异常发生率70·5%,室上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3·2%,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5·9%,各类型传导阻滞及其它33·4%。结论DCG优于常规心电图,能准确地记录到24小时心电改变,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谭晓林陈明孙超张碧宏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妊高症心律失常心肌缺血
食管心房调搏术在新生儿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应用价值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食管心房调搏术(TEAP)在新生儿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进行TEAP电生理检查或复律的26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58%)确诊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3例(12%)为窦性心动过速,3例(12%)为室速,2例(8%)为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例(8%)为房性心动过速,1例(4%)为窦速伴心室预激。22例患儿进行了超速抑制,除2例房速和2例室速未能恢复窦律外,18例新生儿均成功复律。结论 TEAP能帮助诊断新生儿快速型心律失常,且能用于复律。
陈明覃杰华谭晓林黄峻马力忠张晓敏吴嘉荣
关键词:快速型心律失常食管心房调搏术新生儿
运动负荷试验在川崎病随访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运动负荷试验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随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从本院2003年以来诊断为KD的100例患儿中筛选符合本次试验的54例,并根据超声心动图的结果分成两组,分别为冠状动脉损伤组24例和无冠状动脉损伤组30例,将两组运动负荷试验各项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54例KD患儿中有26例出现运动负荷试验异常改变(48.2%),其中冠状动脉损伤组20例出现运动负荷试验异常(83.3%),无冠状动脉损伤组6例运动负荷试验异常(20%);而冠状动脉损伤组中以ST-T异常最多见,有16例(66.7%),其次为耐量下降(33.3%)、期前收缩(20.8%)。此3项参数(ST-T异常、耐量下降、期前收缩)与无冠状动脉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参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负荷试验用于KD患儿的随访与诊断,可重复多次检查,是一种安全可行的、用以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陈明谭晓林吴嘉荣黄峻覃杰华廖明超刘玉玲张碧宏
关键词:川崎病运动负荷试验冠状动脉损害
妊娠期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合并有心律失常的妇女在妊娠期间心律失常对孕妇和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对592例妊娠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合并有心律失常孕妇中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占94.9%(562/592),心功能为Ⅰ~Ⅱ级;合并器质性心脏病者占5.1%(30/592);医源性早产、新生儿低体重儿和围生儿死亡分别占器质性心脏病孕产妇的34.3%(12/35)、31.4%(11/35)和20.0%(7/35),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孕产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合并有心律失常孕产妇中,医源性早产、新生儿低体重儿和围生儿死亡分别占2.0%(12/592)、1.9%(11/592)和1.2%(7/592),与正常孕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器质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患者,通过严密监测和规范治疗,孕妇和新生儿结局良好;而器质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孕妇其医源性早产、新生儿低体重儿和围生儿死亡均明显增加,故合并有心律失常的孕妇其妊娠结局与是否存在器质性心脏病密切相关。
高锦雄石延科熊小英望艳美彭海军严炳存陈明
关键词:妊娠期心律失常
儿童川崎病100例临床特征及随访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儿童川崎病(KD)的临床、治疗和预后特点。方法对2000—2005年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科收治的100例KD患儿进行随访,对其临床特征、治疗方案以及预后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临床特点:发病年龄(2.01±1.35)岁,随访年龄(8.2±1.7)岁;男女之比为1.7∶1。典型KD88例,其中再发病例2例;不完全KD12例。心血管系统并发症25例,包括冠状动脉改变22例,心包积液2例,心肌炎1例,其中一过性冠脉扩张18例,冠脉瘤形成4例;非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包括肝损害34例,胆囊积液3例,麻痹性肠梗阻1例,无菌性脑膜炎3例,面神经麻痹5例,肺炎53例,尿道炎12例,关节炎6例。(2)治疗和疗效:89例病程10d内给予丙种球蛋白(IVIG)2g/kg,12例无效,需追加第2次IVIG,其中2例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11例亚急性期确诊者给予IVIG1~2g/kg,其中3例并发冠脉瘤(P<0.05)。无冠脉损害者病程6~8周停药,18例有冠脉扩张者跟踪至半年至1年后停药,3例中小型冠脉瘤者在病程1~3年停药,1例巨大冠脉瘤者服用阿司匹林至今已7年。(3)随访和预后:56例追踪随访至病程≥5年,最长10年。随访心脏彩超异常10例(17.8%),其中1例巨大冠脉瘤者仍然呈冠脉瘤样扩张,其余为肺动脉瓣或三尖瓣反流,心功能均正常。随访运动负荷心电图(EECG)异常17例(30.3%),仅5例起病时有心血管并发症(P>0.05)。4例起病时并发冠脉瘤者EECG均无明显异常;非心血管并发症均恢复正常;无死亡病例。结论 (1)KD冠脉并发症多以一过性冠脉扩张为主;冠脉瘤的发生与确诊及IVIG使用时机相关。(2)发病时有心血管并发症者与5年后随访EECG异常无相关性,但远期EECG改变多,需要长期随访。(3)非心血管并发症涉及多系统,但预后良好。
刘玉玲付四毛李小琳林汉炼陈明李性希
关键词:随访川崎病儿童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