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海洋

作品数:12 被引量:89H指数:5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静脉
  • 2篇血栓
  • 2篇血栓形成
  • 2篇深静脉
  • 2篇深静脉血栓
  • 2篇深静脉血栓形...
  • 2篇腔静脉
  • 2篇腔静脉滤器
  • 2篇腔内
  • 2篇综合征
  • 2篇下腔静脉
  • 2篇下腔静脉滤器
  • 2篇下肢深静脉
  • 2篇下肢深静脉血...
  • 2篇静脉滤器
  • 2篇静脉血
  • 2篇静脉血栓
  • 2篇静脉血栓形成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假性动脉...

机构

  • 8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汪海洋
  • 7篇孙建明
  • 3篇祁小桐
  • 3篇付健
  • 2篇陈以宽
  • 2篇罗海龙
  • 1篇张一凡

传媒

  • 3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华疝和腹壁...
  • 1篇中国血管外科...
  • 1篇中华血管外科...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毒品注射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疗进展被引量:1
2019年
随着社会吸毒人群的增长,毒品注射已成为继医源性、外伤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主要病因,其诊疗方案的选择尚没有相关指南及统一的专家共识,治疗仍以外科手术为主。近年来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本文就有关毒品注射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国内外诊疗进展进行综述。
何瑶汪海洋罗海龙孙建明
关键词:吸毒人员静脉注射吸毒
腹腔镜与开放修补对肝硬化腹外疝患者肝功能及凝血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放疝修补术对成人腹外疝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后早期肝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4年9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疝修补术的126例腹外疝合并肝硬化成人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腹腔镜手术组与开放手术组。主要评估指标包括肝功能[白蛋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MELD)]、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诊患者均采用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放手术组。围手术期肝功能与凝血功能手术前后对比分析显示,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术后白蛋白水平显著下降,ALT、AST、总胆红素及MELD等指标值均有显著增加(P<0.05);开放手术组术后白蛋白、ALT、AST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2组凝血功能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在肝功能Child-Turcotte-Pugh(CTP)分级为A、B级的患者中,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疝复发率低于开放手术组;而在CTP分级C级患者中,术后肝衰竭发生率及死亡率显著高于开放手术组。结论对于合并肝硬化的腹外疝患者,腹腔镜手术相较于开放修补手术对肝功能的影响更为显著。腹腔镜手术能显著降低CTP A级或B级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疝复发率,但对于CTP C级患者,腹腔镜手术显著增加了术后肝衰竭及死亡的风险。因此,在临床实践中,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谨慎选择手术方式。
王浩源汪海洋孙建明陈以宽祁小桐唐博
关键词:腹腔镜腹外疝肝硬化疝修补术
BOPPPS教学模型在血管外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BOPPPS教学模型在血管外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6月中单月的实习生共18人为试验组,采用BOPPPS教学模型教学查房。双月实习生共18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查房模式。试验组将导入、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小结6个模块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查房,效果评价包括两组学生的出科考试成绩,问卷调查试验组的实习生是否对教学查房满意以及个人收获。结果:试验组平均出科考试成绩为(90.11±2.84)分;对照组平均出科考试成绩为(86±3.27)分。试验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的满意度为94%,个人收获大的比率为83%。结论:在血管外科教学查房中,应用BOPPPS模型教学查房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成绩及满意度,值得推广。
付健汪海洋刘凡运祁小桐罗海龙
关键词:教学查房参与式学习
下腔静脉滤器回收困难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0年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患者为防止致命性肺栓塞的发生,在存在抗凝禁忌或抗凝失败等情况下,放置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IVCF)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1-4]。可回收IVCF的应用在过去十年大幅增长,但回收率较低[5,6],平均回收率仅为34%,大多数滤器并没有被回收[7]。随着滤器留置时间的增加,滤器倾斜、下腔静脉壁穿透(0~50%)、滤器断裂(2%~10%)、滤器移位(0~18%)、下腔静脉血栓阻塞(2%~30%)和DVT或肺栓塞复发(0.5%~6%)等滤器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4,8-10]。
聂梦林汪海洋孙建明
关键词:下腔静脉滤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腔静脉血栓留置时间抗凝
腔内技术回收倾斜贴壁下腔静脉滤器31例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球囊移位和导丝成襻Loop技术取出倾斜贴壁的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IVCF)的技巧和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0年9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处理的31例IVCF倾斜贴壁回收困难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16例,年龄为(57.9±16.4)岁。滤器留置(7~693)d,术中采用球囊辅助移位、导丝成襻Loop技术解除回收钩贴壁状态,取出滤器。记录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和随访期下腔静脉(IVC)通畅性。结果31例倾斜贴壁IVCF均成功取出,其中应用Denali滤器3例,OptEase滤器20例,Celect滤器6例,Günther Tulip滤器2例。采用球囊辅助移位技术12例,导丝成襻Loop技术19例(单Loop 6例,同向双Loop 9例,双向双Loop 4例)。手术时间为35~157 min。回收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9.68%(3/31),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4~48个月,1例因颅内胶质瘤死亡,IVC通畅率为100%。结论采用球囊移位、导丝成襻Loop技术可有效解除滤器倾斜,提高倾斜贴壁所致取出困难的可回收IVCF回收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聂梦林汪海洋付健刘凡运孙建明
关键词:下腔静脉滤器回收方法肺栓塞
导管接触溶栓与切开取栓治疗急性下肢缺血效果比较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比较股动脉切开取栓和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缺血(ALL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切开取栓或CDT治疗的ALLI患者临床资料。评估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再干预率及截肢率。Cooley疗效标准评估美国血管外科协会(SVS)/国际心血管外科学会(ISCVS)急性肢体缺血分级为Ⅱ级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共纳入患者107例,其中59例接受CDT,48例接受切开取栓治疗。两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CDT组、切开取栓组患者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率(11.9%对14.6%)、死亡率(5.1%对6.3%)、再次手术干预率(17.0%对22.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T组SVS/ISCVS缺血分级为Ⅱ级患者截肢率高于切开取栓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对2.3%,P>0.05)。根据病因和Cooley疗效标准评估缺血分级Ⅱ级患者出院时下肢缺血改善情况,动脉栓塞患者痊愈比例在切开取栓组大于CDT组(82.5%对62.8%,P<0.05),血栓形成患者痊愈比例在CDT组大于切开取栓组(92.3%对25.0%,P<0.05);根据缺血时间和Cooley疗效标准评估患者出院时缺血改善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取栓、CDT两种术式治疗ALLI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应根据患者SVS/ISCVS缺血分级、病因及伴有基础疾病制定治疗方案。
张骞汪海洋付健孙建明
关键词:急性下肢缺血切开取栓
雷诺综合征的诊治进展被引量:11
2017年
1862年Maurice Raynaud首先报道了患者受到寒冷或情绪变化等刺激后肢端皮肤颜色间歇性由苍白到发绀、潮红、最后到正常的现象,伴随疼痛或紧绷感,后人将其命名为雷诺现象(Raynaud’s phenomenon,RP)。
汪海洋张一凡孙建明
关键词:雷诺综合征
腔内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伴与不伴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比较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评估腔内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伴与不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下肢静脉造影确诊并经血管腔内治疗的148例IVC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发DVT,分为非血栓性IVCS(NIVCS组,n=81)、血栓性IVCS(TIVCS组,n=67)。术后随访患肢症状改善情况及髂静脉通畅性。结果 148例患者中4例接受单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141例接受PTA+支架植入术,3例手术失败,技术成功率为97.97%(145/14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46%(14/148),无严重并发症发生。NIVCS组63例术后3~6个月接受二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曲张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均获成功。术后NIVCS组、TIVCS组患者症状均得到缓解,腔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53%、94.03%(P=0.410)、髂静脉通畅率分别为96.30%、91.04%(P=0.316)。平均随访15.6(6~30)个月,TIVCS组有2例DVT复发,NIVCS组无静脉曲张复发;NIVCS组、TIVCS组患者腔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59%、90.90%(P=0.465),但NIVCS组髂静脉通畅率明显高于TIVCS组(92.65%对80.00%,P=0.038)。结论腔内治疗IVCS患者效果良好,并发症少。血栓性IVCS患者腔内治疗的中远期髂静脉通畅率低于非血栓性IVCS患者。
汪海洋孙建明陈以宽张骞祁小桐
关键词:腔内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深静脉血栓形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