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娜 作品数:8 被引量:51 H指数:4 供职机构: 青岛大学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老年排便异常患者血清5-羟色胺及生长抑素与肛门直肠动力学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检测排便异常的老年患者血清中5-羟色胺(5-HT)、生长抑素(SS)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肛门直肠动力学各项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自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就诊符合老年排便异常的患者75例,其中老年便秘患者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76.1±9.4)岁;老年腹泻者35例,男性19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69.7±9.3)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测定入组患者血清中5-HT、SS的含量,灌注式肛门直肠测压装置测定患者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缩榨压、初始感觉阈值、首次便意感阈值、最大耐受容量。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描述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老年便秘患者血清中SS的表达水平与其肛管最大缩榨压呈负相关(r缩榨压=-0.402,P<0.05),其余指标之间均无相关性(P均>0.05);老年男性便秘患者血清中SS的表达水平与其肛管最大缩榨压呈负相关(r缩榨压=-0.459,P<0.05),其余指标之间均无相关性(P均>0.05);对于老年腹泻患者血清中5-HT、SS的表达水平与其肛门直肠动力学指标而言均无相关性(P均>0.05);不同性别老年腹泻患者血清中5-HT、SS的表达水平与其肛门直肠动力学指标均无相关性。结论老年便秘患者血清中SS的表达水平可能是影响部分肛门直肠动力学指标的因素之一,血清中SS的表达水平对老年男性便秘患者肛门直肠动力指标有一定影响。 窦迎春 马健 许倩倩 李青 徐晓娜 于新娟 周长宏 孟欣颖关键词:排便异常 5-羟色胺 生长抑素 肛门直肠 艾拉莫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9 2020年 目的探讨艾拉莫德对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骨量低下患者骨代谢与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2月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区免疫风湿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60例RA合并骨量低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给予甲氨蝶呤联合艾拉莫德治疗,共治疗3个月。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包括血清1型胶原C端肽(CTX-1)、1型前胶原N端延长肽(P1NP)、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甲状旁腺激素(PTH)、25-羟维生素D 3[25(OH)D 3],类风湿关节炎活动度评分-28(DAS-28),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IL-17、转化生长因子(TGF)-β、TGF-α]以及Th17、Treg细胞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CTX-1、P1NP、RANKL、OPG、PTH、25(OH)D 3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CTX-1、RANKL和OPG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X-1、RANKL、OPG、25(OH)D 3的时点间与组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幅度不同。治疗前后DAS-28、IL-10、IL-17、TGF-β、TGF-α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DAS-28、IL-17、TGF-α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S-28、IL-17、TGF-β、TGF-α的时点间与组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幅度不同。治疗前后Th17、Treg细胞表达水平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指标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17、Treg细胞表达水平的时点间与组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幅度不同。结论艾拉莫德可能通过作用于OPG/RANKL/RANK信号通路调节Th17、Treg细胞平衡发挥抗炎和骨保护作用。 伦晓名 沈育娟 邢倩 徐晓娜 翟红立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艾拉莫德 辅助性T细胞17 调节性T细胞 骨代谢 胃癌相关幽门螺杆菌毒力和粘附基因进化分析 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细胞毒素相关基因羧基末端(cagA 3’)可变区和血型抗原结合粘附基因(babA)序列变异及进化特征,探寻致癌相关Hp亚群。方法对150株Hp菌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cagA、vacA和babA基因并进行毒力基因分型,比较毒力基因型在胃炎(91株)组和胃癌组(59株)中的分布差异;分别对Hp cagA 3’可变区和babA+PCR产物进行一代测序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在150株Hp菌株中,胃癌组cagA+基因型为100.00%,胃炎组为93.41%,且大部分(92.14%)为携带东亚型CagA EPIYA-ABD基序的菌株;胃癌组中vacA s1/m1、vacA s1/m2和babA+基因型Hp菌株分别占44.07%、55.93%和98.31%,胃炎组分别占48.35%、50.55%和98.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基于Hp cagA 3’可变区及babA基因序列构建Neighbour-Joining系统进化树,在cagA 3’Cluster I亚群和babA Cluster I亚群中胃癌组Hp菌株,分别占84.48%和80.36%,胃炎组分别为29.27%和39.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胃癌相关Hp菌株分别在cagA 3’可变区和babA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上明显聚集成亚群,具有更相似的遗传进化特征。 张秋月 李培杰 董全江 孙伟丽 徐晓娜 于婷 王莉莉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毒力基因 进化 胃癌 胃内菌群与慢性胃疾病 被引量:1 2016年 近年来,随着菌群测序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发现人体胃肠道菌群呈丰富多样性,数量庞大。健康的胃肠道菌群对于维持人体正常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胃内菌群失调对多种慢性胃疾病(如胃炎、胃溃疡、胃癌等)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仅就胃内菌群的构成及其对萎缩性胃炎和胃肿瘤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以期对慢性胃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宫大伟 王其尊 张永菊 徐晓娜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胃肿瘤 慢性便秘患者血清中5-羟色胺、生长抑素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检测慢性便秘(CC)患者血清中5-羟色胺(5-HT)、生长抑素(SS)的表达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自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干部保健科就诊符合慢性便秘诊断标准的患者48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70.0±12.7)岁,对照组为37例无便秘患者,男性24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4.4±9.0)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测定入组患者血清中5-HT、SS的表达水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便秘患者血清中5-HT的含量为(23.30±6.57)pg/m L明显低于无便秘者(29.61±9.49)pg/m 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4,P=0.001);而慢性便秘患者血清中SS的含量为(20.82±5.96)pg/m L明显高于对照组(16.92±6.47)p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6,P=0.005);不同年龄(t=-0.762,P=0.450),不同性别(t=-0.907,P=0.369),不同伴随症状如腹痛(t=0.894,P=0.376)、腹胀(t=-0.711,P=0.480)、排便费力(t=-1.534,P=0.132)、排便不尽感(t=1.339,P=0.187)的慢性便秘患者血清中5-HT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t=-0.694,P=0.491),不同性别(t=-0.028,P=0.977),有无临床伴随症状如腹痛(t=-0.095,P=0.925)、腹胀(t=0.546,P=0.587)、排便费力(t=-1.391,P=0.171)、排便不尽感(t=0.110,P=0.913)的慢性便秘患者血清中SS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HT、SS在慢性便秘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有其特点,年龄、性别及有无临床伴随症状对便秘患者血清中5-HT、SS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窦迎春 于新娟 许倩倩 徐晓娜 董全江 周长宏 孟欣颖关键词:便秘 5-羟色胺 生长抑素 胃癌进展相关胃菌群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晚期胃癌(advanced gastric cancer,AGC)患者和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患者菌群的结构、组成,进一步确定胃癌进展相关的菌群特征。方法本研究共纳入60例胃癌患者,黏膜标本取自于癌性病灶切缘>5 cm的正常胃黏膜组织。提取组织基因组DNA,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胃黏膜菌群,以EGC组菌群为对照,利用线性判别效应(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effect size,LEfSe)分析AGC组和EGC组菌群组成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随机森林(optimizing the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of the random forest,AUC-RF)算法建立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模型,对胃癌进展相关菌群特征进行分析。结果EGC组菌群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2.454,明显低于AGC组(2.6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7,P=0.013),而Chao 1指数EGC组略高于AG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19,P=0.538)。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 analysis,PCoA)结果发现两组患者胃菌群出现明显集中,并可以相互区分(P=0.04)。LEfSe分析结果显示,LDA值≥2.0的细菌共12个属,分别为Thermus、Burkholderia、Pseudomonas、Brevibacillus、Stenotrophomonas、Salinivibrio、Uruburuella、Schlegelella、Bradyrhizobium、Nocardioides、Bacillus和Ochrobactrum。采用AUC-RF算法得到一个最优的24个细菌属组合能够最大限度地区分AGC组和EGC组(AUC=0.916,95%CI:0.841~0.990,灵敏性=0.800,特异性=0.767)。结论在胃癌进展过程中,胃菌群在组成及多样性方面发生明显改变,并发现了24个细菌属组合能够很好地区分AGC组和EGC组菌群,与胃癌进展密切相关。本研究从菌群角度为辅助临床判断胃癌进程,为探索胃癌进展相关的菌群变化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新路径。 孙伟丽 刘居新 王莉莉 张秋月 王鹏 徐晓娜 董全江关键词:晚期胃癌 早期胃癌 PRKAA1和UNC5CL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PRKAA1和UNC5CL基因位点多态性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技术对60例胃炎和60例胃癌患者的rs10074991、rs13361707、rs10036575、rs2294693、rs742494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PRKAA1基因rs13361707位点CC基因型和○10074991位点GG基因型在胃癌组频率明显高于胃炎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性别年龄后,差异仍有显著性。rs10036575位点胃癌组CT+CC基因型频率低于胃炎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性别年龄后,差异仍有显著性。UNC5CL基因rs2294693位点CC基因型和rs742494位点TT基因型频率胃癌组高于胃炎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性别年龄后,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PRKAA1基因rs13361707位点CC基因型、rs10074991位点GG基因型能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而rs10036575位点CT+CC基因型降低胃癌的发病风险。UNC5CL基因rs2294693和rs74249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发病风险无关。 张永菊 张春艳 于新娟 徐晓娜 王莉莉 耿长新 董全江关键词:胃癌 基因多态性 应用琼脂糖微包埋方法有氧培养胃黏膜菌群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采用琼脂糖微包埋技术分离胃黏膜菌群。方法应用琼脂糖微包埋技术在有氧条件下,通过过滤、荧光计数等方法按1∶10比例包埋单个细菌,在脑心浸液培养基(brian heart infusion,BHI)培养48h。提取细菌基因组DNA,通过16SrRNA序列分析、BLAST比对及构建进化树鉴定菌株。结果从胃黏膜标本中分离出37个菌株,分属12个菌种。其中Brevibacillus agri、Bacillus flexus、Micrococcus antarcticus和Microbacterium oleivorans四种细菌首次从胃黏膜标本中分离到。结论微包埋技术能够用于胃黏膜菌群培养,为进一步优化标准培养条件、分离出更多菌种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翟玉香 李嘉英 王莉莉 徐晓娜 李敬华 董全江关键词:胃黏膜 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