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学昌

作品数:55 被引量:247H指数:11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针刀
  • 15篇刃针
  • 9篇针刀治疗
  • 7篇综合征
  • 7篇疗法
  • 7篇骨折
  • 6篇刃针治疗
  • 6篇疼痛
  • 6篇疗效
  • 5篇远端
  • 5篇神经痛
  • 5篇手法
  • 5篇经痛
  • 4篇桡骨远端
  • 4篇肌腱
  • 4篇肩周炎
  • 4篇关节
  • 4篇儿童
  • 3篇远端骨折
  • 3篇生物力学

机构

  • 28篇河南省中医院
  • 2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1篇郑州市中心医...
  • 5篇郑州大学第二...
  • 5篇河南省中医院...
  • 2篇河南省洛阳正...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新乡医学院第...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河南省军区门...
  • 1篇河南省中医学...
  • 1篇滑县骨科医院
  • 1篇深圳平乐骨伤...
  • 1篇郑州市骨科医...
  • 1篇郑州卫生健康...
  • 1篇深圳平乐骨伤...

作者

  • 49篇王学昌
  • 13篇张中义
  • 13篇张董喆
  • 9篇周松林
  • 7篇程方荣
  • 7篇刘玉明
  • 5篇孔倩倩
  • 3篇王振生
  • 3篇郭中华
  • 3篇崔红新
  • 3篇郭会卿
  • 3篇李科
  • 2篇牛朝阳
  • 2篇李沛
  • 2篇王健智
  • 2篇杨锴
  • 1篇司马蕾
  • 1篇曹玉净
  • 1篇王鹏
  • 1篇郜继恩

传媒

  • 6篇中国疼痛医学...
  • 6篇中医正骨
  • 3篇中国骨伤
  • 3篇辽宁中医杂志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国中医骨伤...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中医学报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河南中医药学...
  • 1篇河南中医
  • 1篇中成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河南外科学杂...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年份

  • 1篇2025
  • 5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5篇2019
  • 5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弧刃针治疗97例中斜角肌综合征回顾性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24年
中斜角肌综合征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斜角肌病变而导致的颈部疼痛、活动受限,严重者还可伴有肩背部或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甚至运动障碍等一系列临床症候群。本病为疼痛科和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诊断并不困难,但多不被重视,临床常被笼统的当作颈型颈椎病,若合并有上肢症状,常被当作神经根型颈椎病、胸廓出口综合征[1]等,然而一系列治疗多效差或无效。
王学昌马雪建王武洋张董喆孙雅丽程少丹
关键词:胸廓出口综合征放射性疼痛临床症候群
水平面桌椅对脊柱的影响初探
2001年
王学昌郭会卿李沛程方荣
关键词:近视病因学颈肩腰背痛
用有限元法研究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机理被引量:8
2005年
用有限元法定量计算桡骨远端骨折时儿童与成人桡骨各点的应力分布,得出最大应力点及断裂点。依据生物力学原理分析比较了儿童与成人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裂纹走向及移位过程的区别,为临床整复及压垫固定提供依据。
程方荣崔红新王学昌王健智程方玉
关键词: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有限元法生物力学应力分布手法整复
儿童桡尺骨远端骨折特殊型的发病及其诊治被引量:2
2000年
报告儿童桡尺骨远端骨折特殊型 1 0 0例。通过对患者损伤时的体位及 X线平片综合分析 ,将此类骨折按临床表现分为 型骨折和 型骨折 ,并分别采用相应手法分别整复 ,均获一次成功。91例经 3个月~ 4年的随访 ,均收到满意疗效。提议将此类骨折做为一种特殊型骨折 ,并统一名称及标准 ,以引起重视 ,指导治疗。
明新武王学昌王振华
关键词:儿童桡尺骨远端骨折中医整骨术
弧刃针刀治疗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37例临床观察被引量:22
2016年
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erve LFCN)又称股外侧皮神经炎、Bemhardt-Both综合征。是指股外侧皮神经在其行走过程中穿过髂腹股沟部位受到周围组织病变的卡压而引起的大腿前外侧皮肤感觉异常及疼痛等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一种疾病[1~3]。其症状和体征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及局部软组织损伤等疾病相混淆。
王学昌刘延青张董喆张中义周松林刘玉明李科程少丹牛朝阳
关键词:针刀治疗皮神经炎股外侧神经功能障碍组织病变
弧刃针刀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观察弧刃针刀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轻中度腕管综合征患者12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治疗组采用弧刃针刀治疗1次,对照组采用温针灸治疗8次(2次/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均进行VAS评分及Levine腕管综合征问卷(评分);在治疗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前后两组各自VAS评分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各自Levine腕管综合征问卷(评分)中疼痛评分、感觉异常评分、麻木评分、无力评分及夜间症状评分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治疗组Levine腕管综合征问卷(评分)中总功能评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evine腕管综合征问卷(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60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4%;对照组痊愈40例,好转6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71.9%.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弧刃针刀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疗效显著。
程少丹王学昌张洋葛程张董喆张中义都帅刚庞海莉刘猛鞠申丹席智杰
关键词:腕管综合征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弧刃针治疗胸小肌综合征41例临床报告被引量:6
2019年
胸小肌综合征[1,2]是指喙突与外侧胸小肌的后方间隙狭窄致使臂丛神经、锁骨下动静脉受压而引起上肢疼痛、感觉异常、血液循环障碍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因症状多发生在肩关节过度外展时,又称为过度外展综合征、超外展综合征;临床上需要与颈椎病、斜角肌综合征、腕管综合征等相鉴别,本病临床发病率低但并非罕见,但误诊率较高,目前对此研究报道甚少。
王学昌马迎存曹楠张中义都帅刚程少丹刘延青
关键词:胸小肌刃针血液循环障碍臂丛神经静脉受压
弧刃针刀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弧刃针刀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轻中度腕管综合征患者128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治疗组采用弧刃针刀治疗1次,对照组采用温针灸治疗8次(2次/周).在治疗...
程少丹王学昌张洋葛程张董喆张中义都帅刚庞海莉刘猛鞠申丹席智杰
关键词:腕管综合征微创治疗
弧刃针疗法联合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慢性非撕裂性肩袖损伤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研究弧刃针联合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慢性非撕裂性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2年5月—2023年4月在河南省中医院疼痛科治疗的非撕裂性肩袖损伤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1∶1分配至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实验组采用弧刃针联合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所有患者每周治疗1次,持续治疗3周。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3周后及12周随访时的疼痛数字评分(NRS)、宾夕法尼亚大学肩关节评分量表(PSS)评分及12周随访时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各脱落2例。对照组治疗1周、2周后的NRS评分明显低于实验组,实验组治疗3周及12周随访时的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治疗1周、2周、3周后及12周随访时PS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12周随访时,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37%(41/42),与对照组的81.58%(34/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单纯超声引导下注射疗法,弧刃针联合超声引导下注射疗法治疗慢性非撕裂性肩袖损伤在缓解中长期疼痛及改善肩关节功能方面有更好的疗效。
马雪建王武洋王学昌王上增张董喆孟颖博孙雅丽
关键词:肩袖损伤疼痛注射
弧刃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观察弧刃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0例PHN患者随机分为传统针组和弧刃针组,各50例。传统针组给予传统针刺治疗,弧刃针组给予弧刃针综合疗法治疗,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简化McGill疼痛评分指数量表(SF-MPQ),与疼痛相关生存质量指数(QOL)积分;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比较两组有效率、复发率及安全性指标。结果:传统针组脱落7例,弧刃针组脱落4例。弧刃针组总有效率97. 8%,高于传统针组的83.7%(P 〈0. 05);弧刃针组SF-MPQ、QOL、IL-2、IL-6、IL-1β和CRP改善优于传统针组(P 〈0. 05)。随访2个月,弧刃针组复发率2. 22%,低于传统针组的16. 67%(P 〈0. 05)。弧刃针组未见明显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弧刃针融合"针刺""埋线"和"药物注射"于一体,可明显改善PHN患者的症状体征、血清IL-2、IL-6、IL-1β和CRP。
都帅刚王学昌孔倩倩郭中华周松林刘玉明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