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金涛

作品数:17 被引量:49H指数:3
供职机构:宝鸡市中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痉挛
  • 3篇卒中
  • 3篇脑卒中
  • 3篇康复
  • 2篇血管
  • 2篇针刺
  • 2篇针法
  • 2篇针灸
  • 2篇止痉
  • 2篇中风
  • 2篇上肢
  • 2篇上肢痉挛
  • 2篇偏瘫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 2篇经筋
  • 2篇经筋理论
  • 2篇成像
  • 1篇代谢
  • 1篇单侧

机构

  • 15篇宝鸡市中医医...
  • 2篇陕西省第二人...
  • 2篇空军军医大学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作者

  • 15篇李金涛
  • 2篇李银太
  • 2篇侯强
  • 1篇张浩
  • 1篇吴晨燕
  • 1篇杜佩
  • 1篇何芳
  • 1篇王凤
  • 1篇王静
  • 1篇马辉
  • 1篇李文杰
  • 1篇李霞
  • 1篇张燕
  • 1篇任永新

传媒

  • 3篇临床医学研究...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陕西中医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2013中国...

年份

  • 3篇2025
  • 1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0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仝俐功主任医师柔筋止痉针法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仝俐功主任医师柔筋止痉针法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中风偏瘫痉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运用柔筋止痉针法治疗,对照组运用常规针刺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采用改良Ashworth、ADL、FMA、ND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各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柔筋止痉针法治疗中风偏瘫可明显缓解患者痉挛状态.
李金涛
关键词:中风痉挛
针刺配合康复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78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78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两组均给以常规针刺和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结合面部肌肉康复训练。观察疗效与治愈时间。结果治...
吴晨燕李金涛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针刺疗法康复
文献传递
基于经筋理论的针灸疗法用于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的效果研究
2025年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采取基于经筋理论针灸疗法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于宝鸡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男女比为28∶17,年龄(60.28±4.62)岁;Brunnstrom脑卒中分级Ⅱ级16例,Ⅲ级20例,Ⅳ级9例。观察组45例,男女比为26∶19,年龄(61.43±4.57)岁;Brunnstrom脑卒中分级Ⅱ级14例,Ⅲ级21例,Ⅳ级1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基于经筋理论的针灸疗法。两组均干预1个月。对比两组脑脊液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水平,中医症候积分、徒手肌力、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质量变化情况。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GABA水平高于对照组[(1.75±0.48)mol/L比(1.49±0.43)mol/L],GLU、GLU/GABA水平低于对照组[(2.07±0.22)mol/L比(2.38±0.34)mol/L、1.38±0.39比1.65±0.43](均P<0.05);观察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上肢运动功能[(26.37±3.72)分]、下肢运动功能[(17.46±2.74)分]、徒手肌力(3.36±0.59)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9.34±1.74)分]与对照组[(21.16±3.54)分、(14.36±2.62)分、2.61±0.53、(13.83±1.25)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基于经筋理论的针灸疗法可帮助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改善肢体痉挛状态,提高四肢肌力,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马昀欣李金涛李仁心秀
关键词: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经筋理论针灸疗法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
经筋理论指导下针刀联合头针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的效果
2025年
目的 探讨经筋理论指导下针刀联合头针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的效果及对痉挛程度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2021年2月至2024年6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女各20例;年龄(49.20±4.17)岁;下肢痉挛时间(10.21±2.63)d;偏瘫部位:左侧18例、右侧22例。观察组男、女各23、17例;年龄(49.81±4.37)岁;下肢痉挛时间(10.65±3.02)d;偏瘫部位:左侧20例、右侧20例。对照组应用头针治疗(1次/d,每周6次),观察组应用经筋理论指导下针刀(1周3次)联合头针。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痉挛程度、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肢运动功能、三维步态分析结果。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00%(38/40)高于对照组77.50%(31/40)(χ^(2)=5.165,P=0.023)。治疗4周后,观察组痉挛程度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改良Barthel指数(MBI)[(52.63±3.78)分]、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LE)评分[(23.20±2.98)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46.25±5.04)分]均高于对照组[(46.21±3.42)分、(20.45±2.68)分、(41.08±4.59)分](t=7.965、4.340、4.797,均P<0.05);观察组步频[(73.20±4.99)步/min]、步速[(0.61±0.07)m/s]均高于对照组[(70.02±4.24)步/min、(0.52±0.06)m/s](t=3.071、6.174,均P<0.05);观察组患侧踝关节最大背屈角度[(14.02±1.62)°]、患侧踝关节最大跖屈角度[(20.02±2.74)°]均大于对照组[(11.84±1.27)°、(17.21±2.27)°](t=6.698、4.995,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加重情况,也未出现晕针、皮下血肿、淤血等不良反应。结论 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采取经筋理论指导下针刀联合头针治疗效果显著,可降低痉挛程度分级,改善步态运动学参数、步频和步速、下肢运动功能。
刘斌李金涛吴鹏
关键词:下肢痉挛经筋理论针刀
腔隙性脑梗死伴有认知障碍患者磁共振成像表现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分析腔隙性脑梗死伴有认知障碍(LICI)患者磁共振成像(MRI)的表现。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65例腔隙性脑梗死伴有LICI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63例腔隙性脑梗死无LICI患者纳入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头颅MRI影像学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侧脑室旁、丘脑、额叶、脑左侧以及双侧部位占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039,χ^(2)=20.189,χ^(2)=24.281,χ^(2)=30.806,χ^(2)=9.570;P<0.05);脑右侧梗死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50,P<0.05);其他梗死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哈氏值为(59.9±6.36)mm,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27±7.4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24,P<0.05)。结论:LICI患者病灶数目、体积及部位存在明显异常,且脑萎缩的发生率会提高,该情况会加重患者LICI表现。LICI患者扣带、丘脑前辐射、钩状束、海马、内囊后肢、额枕下束和视辐射部位的白质微细结构影像表现呈完整性破坏情况。
张燕李银太马辉李金涛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MRI)
脑血管意外后偏瘫实施针灸联合康复疗法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对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实施针灸联合康复疗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70例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实施针灸治疗,研究组实施针灸联合康复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均明显升高,脑血流情况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实施针灸联合康复疗法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运动功能和脑血流,值得临床推广。
侯强李金涛
关键词:针灸康复疗法
血尿酸联合改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长期透析的预测价值
2023年
目的:探讨血尿酸(SUA)联合改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mGPS)对腹膜透析(PD)患者长期透析的预测价值。方法:将接受PD的10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透析龄长短分为透析龄≥5年组(n=61)和透析龄<5年组(n=44)。比较两组患者PD治疗前SUA、mGPS评分等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透析龄<5年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SUA、mGPS及其联合对患者能够长期进行PD治疗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透析龄≥5年组比较,透析龄<5年组患者年龄更大,血清SUA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更高,白蛋白(Alb)水平更低,且mGPS评分≥2分的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较大(OR=1.146)、SUA增高(OR=1.399)和mGPS评分为2分(OR=1.473)是PD患者透析龄<5年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UA、mGPS评分预测PD患者透析龄<5年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34、0.655,二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806,相比单一指标均增高(P<0.05)。结论:SUA水平、mGPS评分是PD患者透析龄<5年的影响因素,二者联合应用对PD患者能够长期维持透析有较好预测价值。
杨剑李金涛周美兰
关键词:腹膜透析长期透析预后血尿酸
柔筋止痉针法联合康复锻炼治疗中风后偏瘫上肢痉挛疗效及对表面肌电图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柔筋止痉针法联合康复锻炼治疗中风后偏瘫上肢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表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宝鸡市中医医院康复科治疗的中风后偏瘫上肢痉挛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2组均给予西医对症治疗及康复锻炼,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柔筋止痉针法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主要证候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Fugl-Meyer量表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肘关节屈曲90°最大等长收缩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均方根值和积分肌电值及治疗安全性。结果2组治疗2周及4周后主要证候评分、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及肱二头肌均方根值、肱三头肌均方根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Fugl-Meyer量表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及肱二头肌积分肌电值、肱三头肌积分肌电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柔筋止痉针法较常规针刺法可更有效缓解中风后偏瘫上肢痉挛相关症状,降低肌张力,改善肢体活动功能和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这可能与该方案能够更为有效促进神经肌肉系统功能恢复有关。
李金涛赵杨仝燕张浩张晶
关键词:中风上肢痉挛表面肌电图
阴阳平衡透刺法联合综合性康复训练在偏瘫上肢痉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阴阳平衡透刺法联合综合性康复训练在偏瘫上肢痉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106例偏瘫上肢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性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阴阳平衡透刺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肌张力、上肢运动功能、肩关节活动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BDNF、NGF水平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低于对照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肩关节活动情况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阴阳平衡透刺法联合综合性康复训练用于偏瘫上肢痉挛患者中的效果满意,可改善神经功能、上肢运动功能,值得推广。
李文杰刘红建李金涛
任永新老中医经验撷要
2008年
目的:介绍任永新老中医临床经验。方法:跟师学习、总结其临床所长,并进行探讨分析。结论:①任永新临床精于辨证,他综合为五辨:首辨病因,次辨病机,三辨病位,四辨病性,五辨病程,做到治病求本。②针药并用,效专力宏。其方法为一针、二灸、三吃药。③倡导科研,注重实践,有所创新,计有头皮针、体快针,药物风湿痹痛膏。④中西合参,引用新技术,提高疗效。
李霞李金涛
关键词:辨证论治老中医经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