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国伟

作品数:13 被引量:88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学成
  • 4篇化学成分
  • 3篇木香
  • 3篇类化
  • 3篇类化合物
  • 3篇化合物
  • 3篇川木香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表达
  • 2篇蛋白表达水平
  • 2篇肾病
  • 2篇肾功能
  • 2篇肾功能指标
  • 2篇提取物
  • 2篇萜类
  • 2篇萜类化合物
  • 2篇倍半萜类
  • 2篇倍半萜类化合...
  • 2篇病理
  • 2篇病理损伤

机构

  • 13篇西南大学
  • 1篇佛山大学
  • 1篇重庆市中药研...

作者

  • 13篇王国伟
  • 8篇陈敏
  • 7篇廖志华
  • 5篇陈敏
  • 2篇邓丽娜
  • 2篇李博然
  • 1篇毛景欣
  • 1篇黄元射
  • 1篇张小龙
  • 1篇王楠
  • 1篇曾庆鸿
  • 1篇王红
  • 1篇张金梅
  • 1篇王睿

传媒

  • 3篇药学学报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中草药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δ-香树脂酮或以δ-香树脂酮为主要成分的提取物在制备保护肝损伤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δ‑香树脂酮(δ‑amyrone)或以δ‑amyrone为主要成分的提取物在制备保护肝损伤的药物中的应用,以δ‑amyrone为主要成分的提取物为垂盆草二氯甲烷提取物,其提取方法如下:垂盆草干燥全草洗净,用体...
王国伟张小龙陈敏
文献传递
基于GC-MS/MS和LC-MS/MS检测原料药中的14种磺酸酯类基因毒性杂质被引量:3
2024年
本研究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对常见烷基磺酸酯类和芳基磺酸酯类基因毒性杂质进行检测。4种烷基磺酸酯和苯磺酸甲酯以甲磺酸丁酯做内标通过GC-MS/MS法测定,色谱柱为HP-5MS UI(30 mm×0.25 mm,0.25μm),载气为氦气,流速为1.0 mL·min-1,进样口温度设为250℃,分流比为10∶1,升温程序的初始温度为80℃,保持1 min,然后以30℃·min-1的升温速率上升到240℃保持2 min。质谱检测器为电子轰击离子源(EI源),数据采集条件为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以临床药物氯沙坦钾和甲磺酸加贝酯的原料药为样品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线性范围在3~50 ng·mL^(-1)和9~150 ng·mL^(-1),相关系数r>0.999加标回收率在80%~120%之间,检测限分别是1和3 ng·mL^(-1);10种芳基磺酸酯通过LC-MS/MS法测定,色谱柱为CSH Fluoro-phenyl(100 mm×2.1 mm,1.7μm),流动相为甲醇(B)-5 mmol·L^(-1)甲酸铵(D),流速为0.2 mL·min-1,进行梯度洗脱,梯度程序(T/%B)设置为0/20、25/90、35/90、42/20。质谱检测器为电喷雾电离,电离模式为正模式(ESI+)数据采集为动态多反应监测模式(dMRM),以临床药物氢溴酸西酞普兰的原料药为样品进行方法验证。结果显示线性范围分别在9~2000 ng·mL^(-1)、3~100 ng·mL^(-1)和0.9~30 ng·mL^(-1),相关系数r>0.999,加标回收率在80%~120%之间,检测限分别是30、1和0.3 ng·mL^(-1)。两种检测方法在上述原料药中均未检出潜在的磺酸酯类基因毒性杂质,建立的分析方法可靠有效,可为药物质量控制和检测提供参考依据。
刘蝶彭霄逍方静美杨帆何方陈敏林岚王国伟
关键词:磺酸酯
木瓣树中3个新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法尼醇X受体激活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采用硅胶、ODS和半制备HPLC等多种色谱学技术从木瓣树枝叶中分离得到了11个化合物。化学结构经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谱、ECD等多种波谱分析方法,鉴定为:vielana A (1)、vielana B (2)、vielana C (3)、10-oxoisodauc-3-en-15-al (4)、1α-hydroxyisodauc-4-en-15-al (5)、mokko lactone (6)、11β,13-dihydrocostunolide (7)、eurylosesquiterpenol E (8)、epi-α-cadinol (9)、mustakone (10)、7-epi-amiteo (11)。化合物1~3为新化合物,其余化合物均首次从木瓣树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2增加了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下游靶基因BSEP启动子的转录活性,表明其具有潜在的FXR激活作用。
王亚玲陈琳Chibuzor Stephen孟凡成陈敏王国伟
关键词:化学成分倍半萜类法尼醇X受体
尼泊尔酸模中分离到的1个新萘酮类化合物被引量:2
2017年
对尼泊尔酸模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综合运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尼泊尔酸模根的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和高分辨质谱等波谱学分析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该研究从尼泊尔酸模根中分离到1个新萘酮类化合物,命名为酸模酮A(1),并采用人肺癌细胞A549、人肝癌细胞HepG2、人胃癌细胞SGC7901、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评价其体外细胞毒性。
邓丽娜李博然王睿王国伟董召月廖志华陈敏
关键词:蓼科化学成分
白术根中4个新倍半萜类化合物
2025年
对苍术属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进行化学成分研究。运用正相硅胶、ODS、半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从白术乙酸乙酯部位分离纯化得到4个倍半萜类化合物,采用1D和2D NMR、HR-ESIMS、IR、UV、CD等技术手段鉴定其结构为白术酮A(1)、9β-羟基紫菀内酯(2)、白术内酯H(3)、白术内酯J(4)。化合物1~4均为新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具有一个少见的6/7双环骨架结构。
周刚刚刘佳佳王纪琼刘辉廖志华王国伟陈敏孟凡成
关键词:白术化学成分
喜马拉雅紫茉莉乙酸乙酯部位提取物在制备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喜马拉雅紫茉莉乙酸乙酯部位提取物在制备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实验发现喜马拉雅紫茉莉乙酸乙酯部位提取物可以显著逆转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肾病C57BL/6J小鼠血清中肾功能指标肌酐、尿素氮水平...
陈敏屈维健詹洪洪兰易廖志华王国伟
川木香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72
2017年
川木香Vladimiriae Radix是具有民族特色的藏药,含有倍半萜、木脂素、挥发油等类型的化合物。药理研究表明,川木香中的倍半萜类成分在治疗消化道疾病、肝胆疼痛及抗炎、解痉等方面显示了较好的活性。系统综述国内外有关川木香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更好地利用川木香和研究其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科学的依据。
毛景欣王国伟易墁黄元射陈敏
关键词:川木香木脂素挥发油消化道疾病
含九叶青花椒精油的驱蚊花露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含九叶青花椒精油的驱蚊花露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驱蚊花露水含有体积分数分别为2~8%和2~8%的九叶青花椒精油和香茅油;以来自天然植物九叶青花椒和香茅草为驱蚊主要成分,无刺激性,不损伤人体,安全性好,驱蚊效...
陈敏廖志华孟凡成王茹慧曾庆鸿王国伟
文献传递
川木香根中2个新三萜化合物被引量:2
2022年
对川木香属植物川木香Dolomiaea souliei的干燥根进行化学成分研究。综合运用正相与反相柱色谱、TLC、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对川木香石油醚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采用1D和2D NMR、IR、UV、HR-ESI-MS等技术手段进行结构鉴定。最终,分离得到14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为bauer-8-ene-3,11-dione-7α-ol (1)、bauer-8-ene-3-one-7α,11α-diol (2)、3-oxo-11α-hydroxy-urs-12-ene (3)、3-oxour-12-ene-1β,11α-diol (4)、3β,11α-dihydroxy-urs-12-ene (5)、taraxast-20-ene-3β,30-diol (6)、28-hydroxy-3-oxo-12-ursene (7)、3β-hydroxytaraxast-20-ene-30-aldehyde (8)、urs-12-ene-2α,3β,28-triol (9)、20-hydroxylupan-3-one (10)、monogynol A (11)、obtusalin (12)、3-oxo, 11α-hydroxy-olean-12-ene (13)、isocabralealactone (14)。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4~10、12、14为首次从川木香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和11为首次从川木香植物中分离得到。
王喆龙晓亮彭明红蒋运斌王国伟廖志华孟凡成陈敏
关键词:川木香三萜
基于英文教学创新实验班的《天然药物化学》整合《波谱解析》教学模式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基于西南大学药学院的药学全英文教学创新实验班,针对《天然药物化学》和《波谱解析》这两门专业课程的特点以及英文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近几年教学实践经验和相关科研方面研究,提出对这两门课程进行有机整合的研究性教学模式.从教学班师资队伍建设、整合英文教学内容等方面详述课程整合后的具体解决方案.希望通过该教学模式的实践,调动学生学习这两门课程的积极性,最终使学生能够掌握两门课程的知识内容.
王国伟陈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