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美英

作品数:46 被引量:217H指数:8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护理
  • 11篇氧合
  • 11篇体外膜肺氧合
  • 11篇外膜
  • 11篇膜肺
  • 11篇急诊
  • 11篇肺氧合
  • 9篇急救
  • 7篇心肺
  • 5篇心肺复苏
  • 5篇骤停
  • 5篇综合征
  • 5篇窘迫综合征
  • 5篇呼吸窘迫
  • 5篇呼吸窘迫综合...
  • 4篇静脉
  • 4篇救治
  • 4篇急救医疗
  • 4篇急救医疗服务
  • 4篇急性呼吸

机构

  • 15篇中山大学
  • 15篇广东省中山市...
  • 9篇中山市人民医...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39篇吴美英
  • 17篇蒋崇慧
  • 16篇宁晔
  • 14篇郑伟华
  • 13篇尹刚
  • 13篇谢钢
  • 11篇赵润梅
  • 9篇赵双彪
  • 8篇李斌飞
  • 7篇魏见娣
  • 6篇桑宝珍
  • 5篇黄永贵
  • 4篇刘池拽
  • 4篇连丽虹
  • 4篇黄子通
  • 4篇黄永贵
  • 3篇黄永贵
  • 3篇区利娟
  • 3篇张志刚
  • 3篇姜海明

传媒

  • 4篇青岛医药卫生
  • 2篇岭南急诊医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现代医院
  • 1篇护理研究(上...
  • 1篇护理学报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主动脉夹层病人院前转运的急救护理体会被引量:5
2011年
总结了35例主动脉夹层病人院前转运的急诊护理措施,包括转运前的准备、转运前的现场处理及转运途中的护理。详细评估病情,控制血压、心率,加强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疼痛,认真执行医嘱用药,同时加强监护等。认为周密、细致、恰当、科学的护理可以降低本病的并发症和病死率,保证转运病人安全到达医院,以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魏见娣吴美英刘池拽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急诊护理转运
急危重症患者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护理被引量:23
2006年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MemberaneOxygenation,ECMO)治疗的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急危重患者采用动脉-静脉(A-V)模式或静脉-静脉(V-V)模式进行ECMO救治的护理资料。结果:成活27例,死亡21例,死因主要为原发病不能控制及治疗(4例)、脑死亡(3例)和并发症(14例)。结论:ECMO是救治严重呼吸、循环衰竭的有效治疗手段,严密的监护和有效的护理是保证ECMO成功的重要环节。
吴美英谢钢蒋崇慧王欣李玉燕黄永贵桑宝珍黄桂英
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急诊危重症护理
体外膜肺氧合在严重肺挫伤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在严重肺挫伤患者中的治疗作用及应用价值。方法均采用颈内静脉股静脉插管技术,应用离心泵和肝素涂敷管道。ECMO辅助27...
谢钢宁晔蒋崇慧李斌飞张志刚姜海明吴美英郑伟华尹刚赵双彪
关键词:肺挫伤体外膜肺氧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43例顽固性心律失常患儿随访观察
2000年
阮兢吴美英阮健
关键词:顽固性心律失常心电图X线诊断预后
建立中山市创伤数据库的探索性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拟建立中山市的创伤数据采集系统,并在全市推行,最终建立中山市创伤数据库,为中山市创伤的防治提供全面准确的资料。方法:建立专业的表格式院前创伤病历,在医院病历系统、院前创伤病历系统和创伤数据库2.0之间建立数据接口,实现数据共享,建立中山市创伤数据库。结果:通过院前病历系统完成本市急救中心2011-2013年创伤病例3257例,资料全面准确,创伤数据库具备统计分析、检索查询、资料共享等功能,并与院内病历系统兼容,实现了院前、院内患者资料信息一体化。结论:中山市创伤数据库的建立保证了创伤数据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为下一步建立创伤三级救治网络可靠的临床资料和基础,从而有望提高中山市创伤救治的效率和效果。
宁晔蒋崇慧尹刚吴美英
关键词:院前急救创伤数据库
延续护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效果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观察延续护理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比例法将160例老年T2DM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实验组患者于对照组基础上,出院后给予延续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出院前及出院干预6个月后的认知功能量表、汉密顿焦虑和抑郁量表评分及空腹血葡萄糖(FPG)、糖化血红蛋白(GHbA1c)、血脂(CH、TG)、体重指数(MBI)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出院不同干预6个月后,实验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其焦虑、抑郁评分、FPG、GHb A1c、CH、TG和MB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用延续护理干预老年T2DM患者,可改善其血糖、血脂水平及心理状况,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区利娟吴美英吴伟英何敏叶杨少红
关键词:2型糖尿病延续护理老人生活质量
构建急救信息化体系,提高急救医疗救治水平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 构建急救信息化体系能提高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整体快速反应能力,也是提供早期救治急危重患者的有效保证之一。方法 以医院大规模集成化医院信息系统为依托,以紧急救治指挥调度中心信息化建设为支撑点,把急救医疗信息库的建立作为突破口,以车载信息系统为信息一体化的呈现,进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结果 通过急救信息化体系的构建,赢得了抢救患者的“黄金”时间,同时也提高了整体急救反应能力、救治能力、抢救成功率,获得了更好的急救效益和患者满意度。结论 通过实施急救信息化体系的构建,开辟了计算机在现代急救医学领域里的应用,成为提高急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提供可靠的保证,对全国其他地区急救信息化体系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谢钢宁晔桑宝珍蒋崇慧牛瑛陈晓诚吴美英郑伟华尹刚黄永贵
关键词:信息化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救治水平
肠外深静脉营养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与护理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肠外深静脉营养(TPN)支持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采用TPN治疗ARDS患者24例(治疗组),并与随机选择的28例非TPN治疗的ARDS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营养支持期间对患者进行肝、肾功能、血生化、血糖、血脂、微量元素进行监测,根据测定结果及时调整营养液的配方,及时正确护理。结果治疗组平均机械通气撤除时间(5.0±1.8)d,病死率33%;对照组平均机械通气撤除时间(8.5±2.2)d,病死率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TPN在ARDS治疗机械通气撤除时间提早,病死率降低,改善预后及营养状况。
吴美英宁力清黄永贵杨少红
关键词:肠外营养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
多种临床指标联合应用在射血分数降低型和保留型急性心力衰竭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就诊时年龄、血压、心率、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等指标的联合应用在鉴别诊断射血分数(EF)降低型急性心力衰竭(AHFREF)和EF保留型急性心力衰竭(AHFPEF)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就诊时年龄、性别、血压、心率、NT-pro BNP、微机血糖及1 d内心脏超声等指标。将AHF患者分为AHFREF组(EF<0.5)和AHFPEF组(EF≥0.5)。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根据接受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选择最适诊断截点。结果入选患者130例,年龄[M(P25,P75)]74.0(64.0,80.0)岁,男79例(60.8%),女51例(39.2%)。AHFREF组50例(38.5%),AHFPEF组80例(61.5%)。X1(NT-pro BNP)、X2(收缩压)、X3(舒张压)、X4(年龄)、X5(心率)进入回归方程P=1/[1+e-(-1.432+0.524X1-0.023X2+0.038X3-0.029X4+0.012X5)],最适诊断截点0.345,准确度为76.9%,灵敏度为84.0%,特异度为72.5%。结论联合应用就诊时年龄、血压、心率、NT-pro BNP对鉴别诊断AHFREF和AHFPEF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汪新良宁晔吴美英郑伟华蒋崇慧
关键词:血压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射血分数急性心力衰竭
规范床边交接班流程的护理体会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规范护理交接班在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价值和意义,以帮助临床护士掌握护理程序和工作方法,贯彻"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全面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方法对护理交接班的现状作出分析,探讨新的交接班流程和管理对策。强化交接班制度,具体规范交接班流程。结果实施规范化交接班流程后,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护士责任心加强。结论规范化交接班流程的实施,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促进整体护理的发展,树立良好的护士职业形象。
赵润梅吴美英曹慧娜连丽虹区利娟
关键词:床边交接班护理体会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