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阎春英

作品数:19 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陕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4篇血清
  • 3篇蛋白
  • 3篇消化内科
  • 3篇免疫
  • 3篇内科
  • 3篇静脉
  • 3篇肝硬化
  • 2篇乙肝
  • 2篇食管
  • 2篇曲张
  • 2篇重症
  • 2篇组件
  • 2篇消化道
  • 2篇消化内镜
  • 2篇免疫功能
  • 2篇内镜
  • 2篇静脉曲张
  • 2篇卡件
  • 2篇化道

机构

  • 19篇陕西省人民医...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宝鸡市人民医...

作者

  • 19篇阎春英
  • 12篇张蓉
  • 11篇王雪
  • 9篇金燕
  • 6篇刘贵生
  • 5篇邱婷
  • 5篇高淑娟
  • 4篇段天娇
  • 3篇宗伟
  • 3篇吕颐菲
  • 2篇单虎
  • 2篇郭雪艳
  • 1篇廉小延
  • 1篇苏姣
  • 1篇朱云清
  • 1篇李博玲
  • 1篇宗媛
  • 1篇伍洁
  • 1篇张怡
  • 1篇刘冬

传媒

  • 2篇内科急危重症...
  • 2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癌症进展

年份

  • 3篇2024
  • 5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拉米夫定和α-干扰素序贯治疗对慢性乙肝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以及血清中PD-1和Tin-3含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分析拉米夫定和α-干扰素序贯治疗对慢性乙肝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以及血清中PD-1和Tin-3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单纯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接受拉米夫定和α-干扰素序贯治疗,对比两组超声相关指标、细胞免疫功能及循环血PD-1和Tin-3含量差异。结果:观察组接受拉米夫定和α-干扰素序贯治疗后,超声下肝左叶长径、PVM值大于对照组,门脉内径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CD4^+T、CD4^+T/CD8^+T值高于对照组,CD8^+T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循环血CD8^+T细胞PD-1、Tim-3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拉米夫定和α-干扰素序贯治疗可以优化慢性乙肝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免疫功能负向调节过程,有助于乙肝病毒活性的抑制及病情控制。
金燕邱婷吕颐菲阎春英王雪段天娇张蓉刘贵生
关键词:慢性乙肝拉米夫定Α-干扰素细胞免疫
基于消化内科用循环式肠胃清理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消化内科用循环式肠胃清理装置,涉及消化内科肠胃清理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主体为框体结构,且底座的内部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底板,底板的顶端面上固定连接有连接座,且连接座分别固定连接在底座顶端面的四角位...
张蓉阎春英王雪高淑娟
一种消化内镜清洗装置
本发明涉及消化内科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消化内镜清洗装置,包括外壳,外壳中通过隔板分隔形成清洗腔与设备腔,清洗腔中转动连接设置有安置机构,安置机构包括对称转动连接在清洗腔两侧内壁上的传动卡件和滑动装配连接在传动卡件之间...
阎春英李新强
血清GDF-8、VEGF、FGF21水平与肝硬化患者肌肉减少症发生的关系
2024年
目的探究血清生长分化因子-8(GDF-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与肝硬化患者发生肌肉减少症(肌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3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诊治的肝硬化并发肌少症患者63例为观察组,根据肌少症分期将肝硬化并发肌少症患者分为肌少症前期亚组22例、肌少症期亚组25例、重度肌少症期亚组16例。另选取同期医院肝硬化患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GDF-8、VEGF、FGF21水平;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GDF-8、VEGF、FGF21水平与肝硬化并发肌少症患者肌少症分期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患者并发肌少症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GDF-8、VEGF、FGF21水平对肝硬化患者并发肌少症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GDF-8、FGF21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t=7.719、10.011、11.837,P均<0.001);随着肌少症疾病分期进展,肝硬化并发肌少症患者血清GDF-8、FGF21水平逐渐升高,血清VEGF水平逐渐降低(F=16.605、15.527、19.995,P均<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并发肌少症患者血清GDF-8、FGF21水平与肌少症分期呈正相关(r=0.760、0.525,P均<0.01),血清VEGF水平与肌少症分期呈负相关(r=-0.546,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糖尿病病史、GDF-8高、FGF21高是肝硬化患者并发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2.496(1.315~4.738)、2.115(1.377~3.249)、2.894(1.598~5.241)],BMI高、RASM高、VEGF高是独立保护因素[OR(95%CI)=0.618(0.461~0.828)、0.573(0.370~0.887)、0.469(0.307~0.718)];血清GDF-8、VEGF、FGF21水平及三者联合预测肝硬化患者并发肌少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6、0.912、0.921、0.980,三者联合的AUC大于血清GDF-8、VEGF、FGF21水平单独预测的AUC(Z/P=3.878/<0.001、2.954/0.003、2.678/0.007)。结论血清GDF-8、VEGF、FGF21水平与肝硬�
金燕王雪阎春英段天娇白改艳张蓉
关键词:肝硬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
一种消化内镜清洗装置
本发明涉及消化内科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消化内镜清洗装置,包括外壳,外壳中通过隔板分隔形成清洗腔与设备腔,清洗腔中转动连接设置有安置机构,安置机构包括对称转动连接在清洗腔两侧内壁上的传动卡件和滑动装配连接在传动卡件之间...
阎春英李新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LncRNA H19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检测长链非编码RNA H19(lncRNA H19)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中表达情况,探讨LncRNA H19在NAFL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NAFLD患者13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T影像学表现将NAFLD患者分为轻度脂肪肝组(57例),中度脂肪肝组(46例)和重度脂肪肝组(34例),另选取同期体检的患者(无脂肪变性和脂肪性肝炎的其他肝病)140例作为对照组。qRT-PCR检测血清LncRNA H19的表达情况,Pearson法分析血清LncRNA H19与各生化指标相关性,ROC曲线分析血清LncRNA H19对NAFLD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AFLD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显著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NAFLD患者血清LncRNA H19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不同程度NAFLD患者之间血清LncRNA H19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组比较,中度组与重度组患者血清LncRNA H19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中度组比较,重度组患者血清LncRNA H19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NAFLD患者血清LncRNA H19与TG、LDL-C、HOMA-IR呈正相关(P<0.05),与HDL-C、ALT、AST、ALP、GGT、TC相关性不明显(P>0.05);血清LncRNA H19预测NAFLD的曲线下面积为0.831,截断值为1.20,敏感度为84.67%,特异度为83.57%。结论:LncRNA H19在NAFLD患者血清中高表达,与肝脏脂肪变性及严重程度有关,可能是预测NAFLD的潜在标志物。
阎春英张蓉王雪张玲娟金燕邱婷李新强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血清
热休克蛋白90联合甲胎蛋白在肝细胞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21年
背景肝细胞癌是全球第六大常见癌症,早期诊断主要依靠血清学检查,随着热休克蛋白90(heat shock protein 90,HSP90)对于肝细胞癌分子研究的深入,本研究创新性采用HSP90联合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的方法,探究联合诊断对于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目的评估HSP90联合甲胎蛋白AFP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08/2020-07原发性肝癌、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乙型、丙型)、健康体检者共383位,采用电化学法检测AFP血清浓度,ELLISA法检测HSP90血清浓度,并使用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处理及分析.结果单独分析AFP及HSP90对HCC的诊断价值,敏感度HSP90>AFP,特异度AFP>HSP90,AFP联合HSP90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达到87.8%和91.2%.结论AFP联合HSP90建立新型HCC诊断模型能显著提高HCC诊断价值.
阎春英付佐君刘贵生李江孙晨曦
关键词:HSP90AFP肝癌诊断肝细胞癌
食管腺癌患者血清中脂联素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探讨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患者血清中脂联素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及肿瘤组织病理特点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脂联素是否通过调节食管组织炎症而参与抑制肿瘤的进展。方法:收集25例健康人、23例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患者和18例EAC患者。登记临床病例资料;采集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脂联素和TNF-α、IL-8、IL-6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进行HE染色观察食管组织局部炎症情况。结果:健康对照组、BE组、EAC组三组间相比较发现,随着食管病变的加重,食管局部炎症细胞浸润越明显,同时检测到血清中TNF-α、IL-8、IL-6水平逐渐升高,相反血清脂联素水平逐渐降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与脂联素水平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结论:EAC发病过程中,食管局部炎症反应逐渐加重,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逐渐升高,而脂联素水平逐渐降低,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由此可知,低脂联素血症可能与EAC发生和进展过程中持续存在的慢性炎症有关。
张蓉程妍单虎伍洁刘冬王雪阎春英张军
关键词:食管腺癌脂联素BARRETT食管炎症细胞因子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研究并探讨我院近9年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住院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1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我院因ANVUGIB住院的2238例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性别、年龄、病因和相关危险因素等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238例患者中男性1718例、女性520例,男女比例为3.3∶1;所有患者年龄18~94岁,平均年龄(55.4±17.8)岁。女性患者的平均年龄高于男性(P<0.05)。所有患者中,引起ANVUGIB最常见的病因为消化性溃疡(69.7%),其次是消化道肿瘤(10.6%)、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10.2%)、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6.6%)和反流性食管炎(1.3%)。随着年份增长,消化道肿瘤的构成比呈整体上升趋势,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的构成比呈下降趋势;2017~2019年医源性出血的构成比较2014~2016年有显著上升(P<0.05)。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消化性溃疡患者比例依次降低,而消化道肿瘤患者比例依次升高;老年组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患者比例均高于青年组和中年组(P<0.05)。随着年份增长,消化道肿瘤、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和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平均年龄均呈增长趋势(P<0.05)。2017~2019年间无诱因ANVUGIB患者比例均显著低于2011~2013年间和2014~2016年间(P=0.001)。与2011~2013年间比较,2014~2016年间药物相关性出血患者比例明显上升,其他因素相关性出血患者比例整体下降;2017~2019年间药物相关性出血患者比例明显上升,饮酒及其他因素相关性出血患者比例均明显下降(P<0.05)。药物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抗血小板/抗凝药物(312例,61.2%)、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113例(22.1%)]及激素(85例,16.7%)。中年组NSAIDs相关性出血患者比例均高于青年组和老年组;老年组抗血小板/抗凝药物性出血患者比例均低于青年组和中年组,激素相关性出血患者比例低于青年组(P<0.05)。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ANVUGIB患者药物危险因素构成比中
张蓉刘昕丹高淑娟刘莹贺静雅刘贵生朱云清郭雪艳阎春英姚筱
关键词: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病因流行病学
替比夫定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探究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替比夫定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我院接收的70例血清HBsAg阳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替比夫定治疗,实验组给予替比夫定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治疗。结果两组孕妇治疗前HBeAg、HBVDNA、HBcAb水平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孕妇分娩前血清HBcAb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分娩前HBeAg、HBV-DNA、HBcAb水平较治疗前都有所降低;实验组孕妇分娩前血清HBeAg、HBV-D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新生儿出生后24h内、6个月、12个月HBV-DNA阳性率与HBsAg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乙肝病毒感染孕妇,应用替比夫定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阻断母婴垂直传播,预防婴儿感染乙肝病毒,且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金燕邱婷吕颐菲阎春英王雪段天娇张蓉刘贵生
关键词:乙肝免疫球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