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祥红 作品数:29 被引量:82 H指数:5 供职机构: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一般工业技术 生物学 更多>>
纳米材料的细胞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16年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纳米材料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由于其尺寸和特殊的结构,导致其在各个领域均有优越的应用前景,在生物医药方面以及化妆品和化工中得以广泛使用。同时作为新型材料,它对生物体仍具有细胞毒性包括对线粒体、细胞氧化应激和凋亡均和其浓度有一定的关系。本文对纳米材料的细胞毒性和应用进行总结和分析,对目前广泛确定的纳米材料的细胞毒性效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周子靖 张金波 朱金玲 王淑秋 吴祥红 金岳雷关键词:纳米材料 细胞毒性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线粒体损伤 儿童哮喘发作与肺炎衣原体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6 2011年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科呼吸系统的常见病,肺炎衣原体是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为了解哮喘患儿哮喘发作时与肺炎衣原体急性感染之间的关系,作者对188例发作期哮喘息儿进行了CP—IgM及CP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孟庆云 吴祥红 顾镜月关键词:哮喘发作 肺炎衣原体 儿童 应用遗传学分析方法诊断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对一血小板减少症伴巨型血小板家系进行遗传学分析,分析其基因突变位点,确定其发病机制。方法采用PCR与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对血小板减少症家系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此家系为MYH9基因突变相关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结论遗传学分析可以辅助确诊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吴祥红 李金梅 康晓明 孟庆云 王凤芝 杨占双 陈秀华 刘爽佳木斯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流行特点 2002年 邓范艳 王显鹏 吴祥红 顾镜月关键词:肺炎支原体 小儿 过敏性紫癜14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09年 吴祥红 孟庆云关键词:儿童 紫癜 过敏性 奥拉西坦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RGMa的表达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通过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模型,检测HIBD大鼠脑组织中排斥导向因子A(RGMa)的表达变化,探讨奥拉西坦对HIBD大鼠RGMa表达的影及其对神经损伤的修复及保护作用。方法:将135只新生7d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45只),缺氧缺血组(HIBD组,45只)和奥拉西坦治疗组(45只),每组分为12h、24h、48h、72h、7d五个亚组。sham组只做左侧颈总动脉分离,不做缺氧处理,HIBD组及奥拉西坦组做左侧颈总动脉结扎及缺氧处理,分别于术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 L/kg和奥拉西坦100mg/kg,分别于术后12h、24 h、48 h、72 h、7d断颈处死大鼠。免疫组化检测皮质及海马中RGMa表达。结果:sham组,可见RGMa有微量表达,各组间无统计学意义;HIBD组:RGMa阳性细胞在造模12h开始表达,24h升高,48h达高峰,此后逐渐降低,与sha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拉西坦治疗组各时间点RGMa表达均低HI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BD组和奥拉西坦治疗组阳性细胞数均多于sha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BD时脑组织中RGMa表达增多,参与脑损伤,奥拉西坦能通过抑制RGMa大量表达从而促进受损神经的再生与修复。 丁兰兰 王显鹤 刘喜凤 杨占双 吴祥红 王娇 聂影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奥拉西坦腹腔注射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海马组织形态变化及NFP、CRMP-2表达观察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腹腔注射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海马组织形态变化及神经丝蛋白(NFP)和坍塌反应介导蛋白-2(CRMP-2)表达变化,以探讨其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清洁级7日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仅手术分离左侧颈总动脉,未进行永久性结扎,未进行缺氧处理;模型组缺血缺氧制作HIBD模型,缺氧后10 min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 ml/kg;治疗组在HIBD模型制备成功后6 h、12 h、24 h、72 h、7 d腹腔注射100 mg/kg奥拉西坦注射液,并于上述不同时间点处死各组大鼠进行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NFP和CRMP-2。结果 HE染色显示对照组细胞形态结构完整,层次清晰,无细胞水肿;模型组细胞肿胀,排列紊乱,细胞质疏松,核仁不清;治疗组大多数神经元肿胀,与模型组相比,水肿减轻,结构清晰,可见尼氏小体,无坏死灶。模型组海马组织CRMP-2阳性细胞在模型建立成功后12 h表达开始升高,24 h达到高峰,随后表达逐渐降低;而NFP阳性细胞在模型建立成功后6 h表达,12 h开始下降,24 h下降至最低,之后逐渐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在模型建立后6 h外其他时点,治疗组海马组织CRMP-2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上述各时点治疗组NFP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奥拉西坦腹腔注射后HIBD新生大鼠海马组织结构改善,奥拉西坦可通过降低海马组织CRMP-2表达,增加NFP表达,从而对HIBD新生大鼠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张洋 王显鹤 吴祥红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神经丝蛋白 对171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掌握本地区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及临床特点以提高治愈率。方法:采用ELISA法做了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检测,(流感病毒Flu、呼吸道合胞RSV、腺病毒Adv);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测定;血EB病毒PCR检测。结果:病毒感染已成为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婴幼儿对于Flu、RSV、Adv和EB病毒普遍易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肺炎支原体感染仍以年长儿为主;对于病程较长、病情较重、临床迁延不愈者要注意EB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体感染及耐药菌感染。 孟庆云 李丽 梅梅 吴祥红 杨松 李慧玲关键词:下呼吸道 病毒 肺炎支原体 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46例病原学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了解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构成及药物敏感情况,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46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痰培养阳性者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培养阳性菌中革兰阴性杆菌37株,革兰阳性球菌9株;阳性率前三位致病菌分别为肺炎克雷伯杆菌(14株)、大肠埃希菌(8株)、D群非肠球菌(5株);肺炎克雷伯杆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复方新诺明敏感,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亚胺培南敏感。结论: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构成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治疗前的痰培养值得临床重视。 吴祥红 梅梅 王显鹤 孟庆云关键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学 药敏试验 高压氧辅助纳洛酮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2020年 探讨高压氧辅助纳洛酮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我院确诊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1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纳洛酮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组反射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短( P <0.05) 。结论:高压氧辅助纳洛酮与丹参注射液的结合使用可能是HIE的一种良好的辅助治疗方法,可以提高疗效,有益于神经功能修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范晓茹 吴祥红 王显鹤关键词:高压氧 纳洛酮 丹参注射液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