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 作品数:15 被引量:94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上海市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上海市长宁区心脑血管疾病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长宁区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特征。方法分析2014上海市长宁区心脑血管疾病监测数据。结果 2014年,长宁区急性心梗标化发病率为23.03/105,标化死亡率为9.45/105,卒中标化发病率为122.97/105,标化死亡率为49.42/105。男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高于女性,而死亡率不存在性别差异;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及死亡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监测的发病病例以缺血性卒中比例最高,死亡病例以冠心病死亡比例最高;该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以华阳和北新泾街道较高。结论长宁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及死亡率处于较高水平,预防工作有待加强,尤其是男性及老年人群。 李玉华 张云 周鹏 夏庆华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 2009—2011年上海市长宁区脑及神经系统肿瘤发病情况分析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分析2009—2011年上海市长宁区脑肿瘤的发病与死亡情况。方法利用长宁区历年恶性肿瘤登记资料中的发病、死亡及人口资料,分别计算粗发病率、世界标准人口构成(世标率)、累积率、截缩率、年龄别发病率等指标,采用国际通用的ICD-10和ICD-O-3国际疾病分类方法统计。结果2009—2011年,长宁区脑及神经系统肿瘤的合计粗发病率分别为11.73/105、12.52/105和12.78/105,世标率分别为7.50/105、6.78/105和6.39/105。3年的截缩率分别为10.45/105、10.97/105和11.45/105。0~64岁累积率分别为0.43%、0.41%和0.41%,0~74岁的累积率分别为0.81%、0.71%和0.68%。2009—2011年,长宁区脑及神经系统肿瘤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2009年的发病率在≥80岁组别达到高峰(48.96/105),2010年发病率在≥85岁组别达到最高(72.57/105),2011年是≥80岁组别最高(75.68/105)。结论上海市长宁区脑肿瘤发病呈上升趋势,发病率处于较高水平。中老年人群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是脑肿瘤发病的重点人群。 张云 潘少卿 周鹏 夏庆华关键词:神经系统 肿瘤 上海市长宁区餐饮场所工伤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长宁区餐饮场所从业人员工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从业人员在伤害方面的知识和行为,为制订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择该区85家餐饮企业中的1 044名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餐饮场所工伤发生率为20.7%。烧烫伤和刀或锐器伤是最主要的伤害类型,最主要高发人群是负责烹饪和切配的从业人员。餐饮场所中的厨房是最常发生伤害的地点。调查对象对伤害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71.5%。98.5%的调查对象希望得到伤害防治方面的服务,其中88.4%希望得到伤害预防方面的服务。结论餐饮场所从业人员工伤发生率较高,在伤害预防和急救方面的知识比较欠缺,因而有必要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以降低餐饮场所工伤的发生,保障从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胡越 姜玉 夏庆华 胡嘉 周鹏 李玉华 张云关键词:餐饮场所 工伤 知识 上海市长宁区社区脑卒中患者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长宁区社区脑卒中后抑郁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上海市长宁区心脑血管疾病监测体系中报告的806例脑卒中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抑郁发生情况,并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疾病信息、合并慢性病和日常生活能力等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上海市长宁区社区脑卒中后抑郁患病率为54.59%,抑郁程度以轻、中度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合并慢性病、有卒中史和日常生活能力差是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的危险因素,而家庭人均收入高是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上海市长宁区社区脑卒中后抑郁患病率较高,其发病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应引起关注。 李玉华 周鹏 姜玉 张云 夏庆华关键词:脑卒中 抑郁 影响因素 上海市长宁区胰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趋势分析 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分析上海市长宁区居民1974—2013年胰腺癌发病与死亡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利用肿瘤登记数据、采用Segi’s世界标准人口计算胰腺癌的年龄标化发病(死亡)率、年均变化百分比等指标;并构建年龄-时期-队列模型,以评估三者对胰腺癌发病和死亡趋势的影响。结果1974—2013年上海市长宁区男女性胰腺癌标化发病率分别为6.49/10万和4.83/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6.01/10万和4.57/10万。男性标化发病率以平均每年0.8%幅度上升,标化死亡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女性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以平均每年1.6%和1.3%的幅度上升。调整时期和队列影响后,男女性年龄每增加5岁,胰腺癌发病和死亡率均上升约11%。时期和队列对胰腺癌发病及死亡风险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974-2013年长宁区男女性标化发病率和女性标化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并且随年龄增加而上升。 方婕 王洁 李泓澜 冯国杉 吴婳 蒋宇飞 姜玉 张磊 张云 周鹏 夏庆华 赵文穗 项永兵关键词:胰腺癌 发病率 死亡率 上海市长宁区居民胃癌和结直肠癌伤残调整寿命年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分析上海市长宁区户籍居民胃癌和结直肠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的现况及其变化趋势, 为长宁区胃癌和结直肠癌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2—2019年上海市长宁区肿瘤登记数据, 估算该地居民胃癌和结直肠癌的DALYs、粗DALY率、标化DALY率等指标, 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计算标化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年均变化百分比(AAPC), 描述其不同阶段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 2002—2019年长宁区胃癌和结直肠癌的DALYs分别为55 931人年和65 252人年, 粗DALY率分别为512.16/10万和597.51/10万;男性疾病负担高于女性, 胃癌粗DALY率峰值分布在75~79岁组, 结直肠癌粗DALY率峰值分布在85岁以上组。Joinpoint回归分析显示, 2002—2019年长宁区胃癌标化DALY率呈下降趋势(AAPC=-3.86%, P<0.05), 结直肠癌标化DALY率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AAPC=-0.08%, P>0.05), 但结直肠癌标化DALY率在男女性中变化趋势不同, 男性呈上升趋势(AAPC=1.24%, P<0.05), 女性呈下降趋势(AAPC=-1.67%, P<0.05)。结论上海市长宁区居民的胃癌和结直肠癌DALY整体上有所下降, 男性及中老年人群仍是防治重点。 吴景 张磊 姜玉 唐丹丹 肖宇轩 张云 李泓澜 赵文穗 夏庆华 项永兵关键词:胃肿瘤 结直肠肿瘤 疾病负担 伤残调整寿命年 社区肿瘤患者心理支持需求调查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了解心理支持对肿瘤患者影响,从而更好地开展社区肿瘤患者随访工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黄浦区社区随访管理的肿瘤患者进行需求问卷调查,对其中乳腺癌患者开展了心理状态干预,并对其进行效果评估。结果需求问卷共调查1 174份,需心理支持者高达94.0%;乳腺癌患者经过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分别在干预前后对比,患者在心理状态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干预前后比较心理状态方面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前后两次在心理状态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支持对肿瘤患者的身心康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有益于医患之间的沟通。 严玲 张艳 沈福杰 吴明玉 凌青 张云 俞捷关键词:心理 肿瘤 上海市黄浦区2002~2006年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分析 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上海市黄浦区2002~2006年肿瘤发病情况。[方法]利用黄浦区历年恶性肿瘤的登记资料,采用国际通用的ICD国际疾病分类法分类统计。[结果]2002~2006年中国人口标化发病率分别是180.56/10万、170.14/10万、196.11/10万、166.13/10万、150.07/10万。发病居于前12位的恶性肿瘤分别是肺癌、胃癌、肝癌、结肠癌、乳腺癌、直肠癌、胰腺癌、脑和神经系统肿瘤、膀胱癌、甲状腺肿瘤、前列腺癌和食管癌,部分癌症的发病顺位各年有所不同。肺癌的发病一直位于发病顺位的第1位。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30岁以后发病率开始急剧上升。[结论]提示要加强对恶性肿瘤的防控力度,提高恶性肿瘤防治的整体水平。 张云 张艳 凌青 严玲 吴明玉关键词:肿瘤 发病率 流行病学 2002—2019年上海市长宁区肝癌伤残调整寿命年的趋势分析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分析上海市长宁区居民肝癌的伤残调整寿命年及其变化趋势,为肝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2—2019年上海市长宁区肿瘤登记数据,估算该地区居民肝癌早死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s)、伤残寿命损失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s)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s);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用于分析其时间变化趋势。[结果]2002—2019年长宁区肝癌的DALYs、YLLs、YLDs分别为50080人年、48165人年和1915人年。早死是长宁区肝癌负担的主要原因。DALY、YLL、YLD粗率分别为458.58/10万、441.05/10万和17.54/10万。45岁及以上疾病负担占所有DALYs的90.6%,主要集中在45~69岁,男性疾病负担大于女性。男女合计标化DALY率(AAPC=-4.18%,P<0.05)和标化YLL率(AAPC=-4.36%,P<0.05)整体呈下降趋势,标化YLD率(AAPC=0.46%,P>0.05)保持稳定,且不同性别的变化趋势与整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上海市长宁区肝癌的疾病负担呈下降趋势,重点防治对象主要是男性和中老年人群,仍需加强早期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进一步降低该地区的肝癌疾病负担。 吴景 姜玉 毕京浩 周晓慧 张云 张磊 谭玉婷 夏庆华 赵文穗 项永兵关键词:肝癌 疾病负担 伤残调整寿命年 肿瘤登记 上海市长宁区1973-2013年前列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趋势分析 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分析上海市长宁区1973-2013年前列腺癌发病率与死亡率的趋势,评估年龄、诊断时期、出生队列对其发病和死亡的影响。方法利用上海市肿瘤登记处与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前列腺癌发病和死亡资料以及长宁区公安局提供的本区相应人口资料,计算1973-2013年前列腺癌发病和死亡的粗率、年龄标化率和累积率。利用Joinpoint软件分析发病率与死亡率的时间趋势变化,计算其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采用年龄-时期-队列(age-period-cohort)模型分析和评价年龄、诊断时期和出生队列对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1973-2013年长宁区前列腺癌新发病例数从6例升至740例,世标发病率从0.85/10万升至19.00/10万;死亡例数从4例升至300例,世标死亡率从0.78/10万升至6.82/10万。发病率与死亡率的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率的APC为8.78%(P<0.05);死亡率的APC在1973-1997年为1.23%,在1998-2013年为7.11%,后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时期的发病危险比从1.1升至5.9(P<0.01),死亡危险比从1.2升至1.7(P=0.016),均有统计学意义。从最早的出生队列(1893-1897年)起,发病危险比从0.1持续上升,至1941-1945年的出生队列达到峰值2.3,之后至1961-1965年的出生队列,危险比保持在2.1~2.3。出生队列的发病危险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危险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上海市长宁区前列腺癌在1973-2013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上升,发病率上升幅度大于死亡率。年龄、诊断时期和出生队列对发病率趋势均有显著影响,而对死亡率趋势仅诊断时期有显著影响。 刘大可 王洁 冯国杉 吴婳 蒋宇飞 沈秋明 周鹏 张磊 张云 姜玉 夏庆华 赵文穗 项永兵关键词:前列腺癌 发病率 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