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俊光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肌
  • 3篇心肌梗死
  • 3篇瑞替普酶
  • 3篇替罗非班
  • 3篇疗效
  • 3篇急性ST段抬...
  • 3篇梗死
  • 3篇肺炎
  • 2篇脓毒
  • 2篇脓毒症
  • 2篇重组链激酶
  • 2篇小儿
  • 2篇小儿肺炎
  • 2篇小剂量
  • 2篇链激酶
  • 2篇临床疗效
  • 2篇激酶
  • 2篇降钙素
  • 2篇降钙素原
  • 2篇合并脓毒症

机构

  • 6篇冀中能源峰峰...

作者

  • 6篇张俊光
  • 3篇黄东华

传媒

  • 6篇临床合理用药

年份

  • 6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小剂量瑞替普酶与重组链激酶分别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对比小剂量瑞替普酶与重组链激酶分别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将208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4例,研究组采用小剂量瑞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重组链激酶联合替罗非班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2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病死率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及心血管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溶栓后60min和90min时血管再通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溶栓治疗后4周内2组心血管并发症、血管再闭塞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血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瑞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与重组链激酶联合替罗非班在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中均具有安全性,但小剂量瑞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的治疗效果更佳。
张万贺白瑞娇张俊光张海红
关键词:瑞替普酶重组链激酶替罗非班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小剂量瑞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小剂量瑞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8例接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4例。试验组采用小剂量瑞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单用瑞替普酶治疗。比较并评价2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瑞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同时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张万贺白瑞娇张俊光张海红
关键词:瑞替普酶替罗非班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
芪参活血颗粒治疗小儿肺炎合并脓毒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芪参活血颗粒治疗小儿肺炎合并脓毒症临床效果。方法将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2组患儿均按照2012年国际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性休克诊疗指南给予规范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加用芪参活血颗粒,对照组给予等剂量温水。入院24h、第7天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比例,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采用雅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脏器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酐(Scr)、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小板计数(PLT)、钠尿肽(BNP)水平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血清PCT水平及Treg细胞比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血AST、Scr、CK-MB、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L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参活血颗粒可降低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降低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比例,对脏器功能起到保护作用。
张俊光黄东华韩慕谦王洁申秀清
关键词:芪参活血颗粒脓毒症肺炎疗效
CRP、PCT与M水平检测在小儿肺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与中性粒细胞计数(M)检测在小儿肺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支原体肺炎患儿60例,细菌性肺炎患儿120例,另取门诊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60例作为对照组。入院24h内,3组患儿均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CRP,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PCT,全自动血常规分析仪检测M值变化。比较3组患儿血清CRP、PCT及M值水平变化。依据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PCIS)将细菌性肺炎组分为危重组20例、重度组40例与普通组60例,比较3组患儿血清CRP、PCT水平变化。以血清CRP≥10mg/L,PCT≥0.5ng/ml为截断点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预测细菌性肺炎的诊断价值。结果对照组、支原体肺炎组、细菌性肺炎组患儿血清CRP水平、PCT水平、M逐渐升高,除支原体肺炎组与细菌性肺炎组血清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组、重度组、普通组血清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组、重度组和普通组血清PCT水平逐渐降低,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血清CRP≥10mg/L为截断点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预测细菌性肺炎的敏感性为0.972,特异性为0.286,ROC曲线下面积为0.368。以PCT≥0.5ng/ml为截断点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预测细菌性肺炎的敏感性为0.902,特异性为0.861,ROC曲线下面积为0.854。结论血清PCT、CRP水平及M的检测在小儿细菌性与支原体肺炎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血清PCT是诊断细菌性肺炎的特异指标,其水平高低对于病情严重程度判断具有积极意义。
张俊光黄东华韩慕谦王洁申秀清
关键词: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
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血清PCT与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水平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与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水平相关性。方法选择诊断为肺炎伴脓毒症患儿80例,依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55例与严重脓毒症组25例。入院24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PCT水平,比较不同分组患儿Treg细胞与血清PCT水平差异,并分析Treg细胞与血清PCT水平间相关性。结果严重脓毒症组患儿血Treg细胞比例为(57.36±7.03)%高于脓毒症组患儿的(40.52±6.39)%,严重脓毒症组患儿血清PCT为(18.59±3.58)ng/ml高于脓毒症组的(5.26±0.92)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24h患儿血Treg细胞比例与血清PCT水平间呈正相关(r=0.528,P<0.05)。结论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血清PCT水平与Treg细胞比例存在较好相关性,二者水平高低可以反映患儿病情严重程度。
张俊光黄东华韩慕谦王洁申秀清
关键词:肺炎脓毒症降钙素原免疫抑制
小剂量瑞替普酶与重组链激酶分别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对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小剂量瑞替普酶与重组链激酶分别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对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8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4例。研究组采用小剂量瑞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采用重组链激酶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分别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膜表面P选择素(CD62P)阳性细胞百分比、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s CD40L)水平、血浆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B)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CD62P、s CD40L、PDGF-BB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瑞替普酶与重组链激酶分别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均可明显降低血小板活性,抑制血小板激活。
张万贺白瑞娇张俊光张海红
关键词:瑞替普酶重组链激酶替罗非班血小板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