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珍
- 作品数:10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前并发心室颤动的预测模型构建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构建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并发心室颤动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2022年71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介入治疗前有无心室颤动分成两组。应用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危险因素,然后使用Lasso回归筛选全部变量,合并共同变量,并与实际相结合,绘制列线图对心室颤动发生概率进行预测。利用ROC曲线下面积(AUC)、Harrell的C指数和校准曲线用于评估和内部验证该模型的性能。应用决策曲线分析评估该模型的临床效用。结果: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前并发心室颤动的预测因素有年龄>57岁、Killip分级、左室射血分数≤41%、心率>90次/min、心绞痛、心房颤动、吸烟史、降脂药物使用。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和差异变量,构造可信度比较高的列线图预测心室颤动的发生概率。结论:基于年龄、Killip分级、左室射血分数、心率、心绞痛、心房颤动、吸烟史、降脂药物等因素,构建了具有一定可信度的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前并发心室颤动的模型。
- 陈红珍刘幸娟郝琦周强赵巧燕
- 关键词:心室颤动列线图
- 经皮介入封堵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护理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对经皮介入封堵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护理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86例接受经皮介入封堵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接受全面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反应总发生率为11.63%,低于对照组患儿的44.19%,以上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在经皮介入封堵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 陈红珍王莎莎豆瑾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优质护理围手术期
-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重返ICU原因分析及护理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重返重症监护室(ICU)的原因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该院先心病外科病区术后从ICU转至心外小儿病区的患儿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5例。回顾性分析全部患儿重返ICU的原因,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针对重返ICU的原因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2组患儿重返ICU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儿重返ICU发生率为5.45%,对照组患儿重返ICU发生率为2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从普通病房重返ICU的原因,对患儿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获得显著护理效果,可显著降低患儿重返ICU发生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陈红珍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重症监护室护理
- 集束化护理在心脏移植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在心脏移植患者护理中采用集束化护理对患者的不良情绪、心脏移植术所需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时间、心脏移植术后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心脏移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成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9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观察两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不良情绪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89、12.753,P<0.05)。研究组心脏移植术所需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时间、心脏移植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59、18.476、17.948、19.234,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84,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65、13.754、13.101、14.501、15.417,P<0.05)。治疗后,研究组睡眠质量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22、18.563、32.926、19.860、20.884、18.522、18.099,P<0.05)。结论:在心脏移植患者护理中采用集束化护理效果明显,能缩短心脏移植术所需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配合力,预后效果明显。
- 夏宁陈红珍赵巧燕洪敏
- 关键词:护理心脏移植集束化护理
- 健康教育对冠脉搭桥患者术后恢复评价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对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术后恢复评价分析。方法:将我院心外科病房接诊的90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作为实验组,采取一定的干预办法进行干预后,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与历史资料对比,健康教育后实验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精神面貌,入住ICU时间与住院时长减少。结论:术前对患者系统、科学的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精神面貌,减少入住ICU时间与住院时长。
- 赵巧燕陈红珍王娜
- 关键词:健康教育冠状动脉搭桥术ICU
- 风险管理护理对心脏搭桥患者术后压疮等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分析风险管理护理对心脏搭桥患者术后压疮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我院接收的心脏搭桥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行风险管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33.33%),WHOQOL-BREF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护理可以减少心脏搭桥患者压疮的发生,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王春丽陈红珍赵巧燕
- 关键词:心脏搭桥压疮并发症
- 影响冠状动脉内初次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
- 2025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冠状动脉内初次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1日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首次接受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治疗的冠状动脉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并在术后6~24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资料完整的患者,根据有无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进行分组,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的多元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59例患者,其中ISR患者81例(14.4%)。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χ^(2)=7.883,P=0.005)、高血压病(χ^(2)=17.768,P<0.001)、糖尿病(χ^(2)=4.179,P=0.041)、高尿酸症(χ^(2)=4.416,P=0.036)、颈动脉斑块(χ^(2)=19.698,P<0.001)、平均支架直径(χ^(2)=6.482,P=0.011)、支架总长度(χ^(2)=-12.323,P<0.001)、低密度脂蛋白(Z=-7.224,P<0.001)、纤维蛋白原(Z=-2.085,P=0.037)、甲状腺素(Z=-6.979,P<0.001)10个变量是ISR的影响因素。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0.187,95%CI:0.063~0.555,P=0.003)、高血压病(OR=6.253,95%CI:1.777~22.00,P=0.004)、糖尿病(OR=3.432,95%CI:1.184~9.950,P=0.023)、支架总长度(OR=1.210,95%CI:1.141~1.282,P<0.001)、低密度脂蛋白(OR=6.697,95%CI:3.085~14.54,P<0.001)、甲状腺素(OR=1.130,95%CI:1.069~1.195,P<0.001)6个变量是ISR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影响冠状动脉内初次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影响因素有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支架总长度、低密度脂蛋白、甲状腺素,这些影响因素帮助临床医护人员识别高危ISR患者并优化治疗策略,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 王春丽郝琦周强陈红珍
- 关键词:药物洗脱支架支架内再狭窄影响因素
- 心脏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的病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效果
- 2022年
- 目的分析心脏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的病因及强化抗感染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心脏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患者50例,依据护理干预方法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抗感染护理干预组和常规基础护理干预组,每组各25例,比较两组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病因、呼吸功能、白蛋白水平、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肺部真菌感染的病因中,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大量应用抗生素、医疗与技术因素、患者个体因素在两组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抗感染护理干预组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呼吸频率、时间通气量、最大通气量、动脉血氧分压均高于常规基础护理干预组,白蛋白水平低于常规基础护理干预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抗感染护理干预组患者的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基础护理干预组(P<0.05)。强化抗感染护理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6.00%,24/25)高于常规基础护理干预组(68.00%,17/25)(χ2=4.878,P<0.05)。结论心脏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的病因包括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大量应用抗生素、医疗与技术因素、患者个体因素,强化抗感染护理干预效果较常规基础护理干预效果好。
- 夏宁陈红珍赵巧燕洪敏
- 关键词:心脏移植术肺部真菌感染
-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探讨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分析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8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296例CH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患儿完善术前检查后接受手术治疗,统计患儿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明确患儿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入组296例患儿术后发生肺部感染8例,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70%。以患儿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为分组标准,将入组患儿分为发生肺部感染组8例和未发生肺部感染组288例。发生肺部感染组年龄<6岁患儿比例、复杂CHD比例、术前肺部感染史比例、术前左向右分流型CHD比例、免疫水平低下及出现通气功能障碍比例均明显高于未发生肺部感染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长于未发生肺部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901、8.7929、24.2162、31.4749、14.1608、30.7511、5.842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岁、复杂CHD、术前肺部感染史、术前左向右分流型CH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3d、免疫水平低下、出现通气功能障碍均为CHD患儿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6岁、复杂CHD、术前肺部感染史、术前左向右分流型CH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3d、免疫水平低下、出现通气功能障碍均为CHD患儿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加强患儿肺功能训练,促使其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从而降低患儿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风险,改善患儿预后。
- 赵巧燕陈红珍洪敏杨斌安淑君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肺部感染护理对策
- 冠心病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根据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进行分组,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记录研究所需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78例冠心病患者中有19例发生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4.36%;发生组心脏扩大、心脏重构以及糖尿病与未发生组冠心病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心脏扩大、心脏重构以及糖尿病是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心脏扩大、心脏重构以及糖尿病是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
- 王伟陈红珍
- 关键词: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脏重构心脏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