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婷婷

作品数:40 被引量:148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3篇成像
  • 10篇磁共振
  • 6篇动脉
  • 6篇脑瘫
  • 6篇患儿
  • 6篇
  • 5篇血管
  • 5篇增强MRI
  • 5篇细胞
  • 5篇高危
  • 5篇磁共振成像
  • 4篇血管造影
  • 4篇造影
  • 4篇软化症
  • 4篇缺血
  • 4篇脑室
  • 4篇脑室周围
  • 4篇脑室周围白质...
  • 4篇脑室周围白质...
  • 4篇扩散

机构

  • 36篇河南中医药大...
  • 8篇郑州市第二人...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湖南省人民医...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作者

  • 36篇黄婷婷
  • 13篇张岚
  • 9篇王道清
  • 9篇邢威
  • 8篇周舟
  • 8篇王飞
  • 5篇王亚洲
  • 4篇程留慧
  • 4篇温泽迎
  • 3篇张刚
  • 3篇刘亚辉
  • 3篇胡文晖
  • 3篇张保朋
  • 2篇李贤军
  • 2篇杨健
  • 2篇韩玫
  • 2篇郭伟
  • 1篇韩东明
  • 1篇孙亲利
  • 1篇高宇

传媒

  • 5篇中国医学影像...
  • 5篇中国中西医结...
  • 5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医药论坛杂志
  • 2篇河南医学高等...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四川生理科学...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磁共振成像
  • 1篇临床医学进展

年份

  • 3篇2025
  • 3篇2024
  • 6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6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对孤立性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基于钆塞酸二钠增强MRI结合临床特征筛选孤立性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资料与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2年6月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孤立性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经典型影像学检查或穿刺活检确诊。所有患者术前行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检查,并随访至术后2年。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肝细胞癌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58例患者,根据随访结果分为早期复发组22例和无早期复发组36例。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甲胎蛋白水平(HR=1.103,95%CI 1.008~1.206,P=0.033)、动脉期不规则边缘强化(HR=4.647,95%CI 1.527~14.110,P=0.007)、动脉期瘤周强化(HR=11.575,95%CI 3.575~37.478,P=0.001)以及肝胆期瘤周低信号(HR=5.058,95%CI 1.129~22.668,P=0.034)是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甲胎蛋白联合动脉期不规则边缘强化、动脉期瘤周强化及肝胆期瘤周低信号任一影像征象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6、0.842和0.860,准确度分别为81.0%、84.5%和82.8%。结论术前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动脉期不规则边缘强化、动脉期瘤周强化和肝胆期瘤周低信号是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治疗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甲胎蛋白与上述任一MRI征象能显著提高预测效能。
许倩张岚黄婷婷高宇翟晓阳张嘉诚何旭时付坤
关键词:复发射频消融
CT增强碘对比剂过敏反应的高危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分析CT增强扫描碘对比剂发生过敏反应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20年9月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接受CT增强扫描后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同时纳入严格按照年龄、性别、对比剂类型(厂家及浓度相同)及患者来源(均为住院患者)进行1∶1配对的对照组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记录碘对比剂过敏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配对t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确定发生碘对比剂过敏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发生碘对比剂过敏反应的患者共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为29~81岁,平均(59.1±14.0)岁,轻度过敏反应发生率为78.3%(47/60),中度为20.0%(12/60),重度为1.7%(1/60)。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10 d(OR=7.631,95%CI:2.153~27.042)、肿瘤病史(OR=4.341,95%CI:0.906~19.638)、碘对比剂过敏家族史(OR=12.416,95%CI:2.707~56.949)、注射用药过敏史(OR=9.530,95%CI:1.394~65.168)为碘对比剂过敏反应的高危因素。结论患者住院时间(>10 d)、肿瘤病史、注射用药过敏史及家族史为碘对比过敏的高危因素。针对这些因素进行早期预防,能够降低过敏反应的发生率。
韩玫黄婷婷
关键词:CT碘对比剂过敏反应高危因素
钆塞酸二钠增强MRI简化序列对肝细胞癌高危人群的诊断新策略
2024年
目的:探讨采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简化序列(AMRI)对肝细胞癌(HCC)高危人群的诊断新策略。方法:回顾性搜集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行Gd-EOB-DTPA动态增强MRI的405例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和/或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由2位腹部MRI诊断医师评阅全序列Gd-EOB-DTPA动态增强MRI:T_(1)WI+T_(2)WI+动态增强四期(动脉早期、动脉晚期、门脉期和移行期)+扩散加权成像(DWI)+肝胆期(HBP),以及从全序列中提取的两组AMRI:平扫(NC)-AMRI组:T_(2)WI+DWI;HBP-AMRI组:T_(2)WI+DWI+HBP。将病理和随访结果作为HCC阳性诊断的参考标准,采用Cochran's Q检验比较三组扫描方案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绘制各组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并比较曲线下面积(AUC)。结果:纳入的227例患者(HCC组137例,非HCC组90例)共检出238个病灶。2位医师对三组扫描方案得到的诊断结果几乎完全一致(K均>0.80)。全序列组、NC-AMRI和HBP-AMRI组的敏感度分别为95.17%、82.76%和94.48%,特异度分别为96.77%、86.02%和91.39%,准确度分别为95.79%、84.03%和93.28%。三组扫描方案的敏感度(Cochran's Q=34.111,P<0.001)、特异度(Cochran's Q=11.200,P=0.004)和准确度(Cochran's Q=37.152,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结果为全序列组的特异度最高,但其敏感度、准确度与HBP-AMR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C-AMRI组的敏感度和准确度最低。各组ROC曲线的AUC由高到低依次是全序列组(0.960)、HBP-AMRI组(0.913)、NC-AMRI组(0.844),两组间DeLong检验结果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AMRI可作为HCC高危人群的诊断新策略,尤其针对无法耐受长时间检查的高危患者,其中HBP-AMRI被认为是最佳的Gd-EOB-DTPA增强MRI简化序列方案。
何旭韩鼎盛张嘉诚许倩时付坤黄婷婷张岚
关键词:肝细胞癌
双源CT低剂量低流率对比剂注射方案结合低电压扫描技术在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 :评估双源CT低剂量低流率对比剂注射方案结合低电压扫描技术在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方法:收集60例行双源CT下肢动脉成像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20例。3组采用不同流率的对比剂注射方案:A组3.5 mL/s,B组4.5 mL/s,C组前1/2对比剂采用5.0 mL/s的流率,后1/2对比剂采用3.0 mL/s的流率;3组对比剂用量均为1.0 m L/kg体质量;均采用80 kV的低电压扫描技术,比较3组的基本资料及图像质量。结果: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扫描范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对于膝以上动脉,3组图像质量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222,P=0.802);对于膝以下动脉,3组图像质量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52,P=0.002)。在膝以下动脉显示率方面,A、C组相近,分别为84.00%(168/200)及88.00%(176/200),B组较低,为73.50%(147/200)。结论:采用3.5 mL/s低流率低剂量对比剂注射方案结合80 kV低电压技术,可获得较为满意的双源CT下肢动脉图像质量。
温泽迎王道清程留慧郭伟张保朋周舟黄婷婷王亚洲
关键词:糖尿病血管造影术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患儿发生脑瘫的高危风险个体化预测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索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VL)患儿发生脑瘫(CP)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个体化筛查CP高危儿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及参考,降低CP的发病率。方法纳入2014-02—2018-03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颅脑磁共振诊断为PVL的114例入院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CP的诊断分为CP组及非CP组,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CP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114例PVL患儿发生CP 87例,发生率为76.3%。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间性别、早产、低体质量、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新生儿期颅内出血、母孕期糖尿病、胎膜早破、母孕期上呼吸道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OR=1.34,95%CI 1.47~9.94),HIE(OR=1.03,95%CI 1.02~7.67),母孕期上呼吸道感染(OR=2.08,95%CI 0.97~66.83),是CP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早产、HIE、母孕期上呼吸道感染是PVL发生CP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可实现个体化预测PVL发生CP的风险,早期识别及早期干预高危患儿,降低CP的发生率。
黄婷婷王飞胡文晖周银平邢威吴云虎周舟
关键词: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脑瘫LOGISTIC回归
TRANCE技术在3.0TMRI下肢动脉血管成像上的价值及创新
黄婷婷邢威张刚张岚
股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被引量:3
2017年
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enign fibrous histioeytoma.BFH)是一种少见的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良性骨肿瘤.由纤维母细胞及组织细胞增生而成,发生于骨组织罕见,现报道如下。
黄婷婷王道清
关键词:骨肿瘤纤维组织细胞瘤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心电门控技术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比较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对比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诊断或疑似冠状动脉疾病患者8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观察组给予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观察两组患者的CTCA辐射相关指标剂量、CTCA各段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相关指标等实验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CTCA辐射相关指标剂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TCA各段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在图像质量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黄婷婷王亚洲胡文晖周银平王飞
关键词:冠状动脉成像螺旋CT心电门控技术图像质量
PCT与Hs-CRP检测结合CT检查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结合CT检查对急性肺动脉栓塞危险分级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260例经CT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确诊的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资料,将病例分为危重组和非危重组,分别测定两组病例血清PCT、Hs-CRP水平,并计算右心室最大层面短轴(RVd)与左心室最大层面短轴(LVd)的比值,根据病例栓塞数量及栓塞程度计算Qanadli评分。分析RVd/LVd、Qanadli评分与生化指标之间相关性。结果危重组115例,非危重组145例,危重组RVd/LVd、Qanadli评分、血清PCT与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危重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Vd/LVd与Qanadli评分、PCT及hs-CRP均呈正相关(P<0.05),Qanadli评分与PCT及hs-CRP均呈正相关(P<0.05),PCT与hs-CRP呈正相关(P<0.05)。结论通过对CTPA的RVd/LVd与Qanadli评分,以及PCT及hs-CRP水平联合分析,可为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危险分级的评估及预后提供重要的信息。
黄婷婷王飞胡文晖周银平周舟王道清
关键词:肺栓塞超敏C反应蛋白
磁共振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成像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成像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病灶的敏感性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评价磁共振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成像(PCASL)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成像(DSC-PWI)两种方法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病灶检出的敏感性,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将2020年1月—2020年7月来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行MRI检查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磁共振灌注成像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行PCASL检查,对照组行DSC-PWI检查,以2位副高以上的神经影像医师的判断为金标准,比较两组两种成像方式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漏诊率和误诊率。结果:观察组检查的灵敏度为95.65%,特异度和误诊率均为50.00%,漏诊率为4.35%;对照组检查灵敏度为81.82%,特异度为66.67%,误诊率为33.33%(1/3),漏诊率为18.18%。观察组患者检查的灵敏度和漏诊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CASL诊断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灵敏度和漏诊率较低,对辅助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邢威黄婷婷贺俊景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半暗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