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伟
-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赣州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江西省赣州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例肺部感染合并颅内感染患者的抗感染治疗与药学监护
- 2025年
- 目的:分析1例肺部感染合并颅内感染患者的抗感染治疗过程与药学监护要点,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和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和结果:该肺癌患者因发热(39℃)、头痛就诊于当地医院,综合降钙素原水平和肺部CT检查结果,初步考虑为肺部感染,遂予阿奇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但次日又出现意识不清、唤之不醒等症状,为进一步治疗而我院神经内科;临床综合患者发热、神志模糊、颈抵抗等症状,以及血象和脑脊液检查结果,判断患者还存在颅内感染,遂经验性予万古霉素+美罗培南;3 d后,患者感染症状和相关指标均明显好转,且脑脊液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提示肺炎链球菌,临床考虑美罗培南对肺炎链球菌有较强抗菌作用,遂停用了万古霉素;6 d后,患者再次出现颅内感染表现,考虑肺炎链球菌对美罗培南耐药,遂又加用万古霉素;之后,感染得到控制,但患者出现严重耳鸣和听力下降,临床考虑这可能与万古霉素有关,遂再次停用万古霉素,而改用利奈唑胺,并予对症治疗;但治疗1周后,患者颅内感染反而加重,遂将治疗方案调整为莫西沙星+头孢曲松;之后,患者的感染症状和相关指标逐渐好转,而出院随访显示其听力也部分恢复。结论:颅内感染是较为复杂和严重的感染,临床在制定抗感染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和对血脑屏障的通过情况,并且要做好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药学监护和处置准备,以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
- 甘菊文孙伟邓晓兰刘华廖晓飞
- 关键词:颅内感染肺部感染药学监护肺炎链球菌听力损害
- 高压氧治疗成人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疗效的BAEP评估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用于评估高压氧治疗成人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住院的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49例,均行高压氧治疗,并于治疗前后均行BAEP检测,同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49例患者中BAEP异常率为40.82%,较治疗前的73.47%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Ⅰ、Ⅴ波异常率以及Ⅰ~Ⅴ峰间期异常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AEP恢复正常29例,临床可达到完全恢复。结论:BAEP可有效评估高压氧治疗成人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效果,同时为患者的预后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 杨云珠钟艳霞刘家斌李广生符青青孙伟
- 关键词:高压氧心肺复苏缺血缺氧性脑病BAEP
- 针灸联合安宫牛黄丸在热陷心包型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昏迷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 2023年
- 探讨针灸联合安宫牛黄丸在热陷心包型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昏迷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热陷心包型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昏迷患者40例,分组开展研究,遵循平均分的原则,分别将20例患者划分至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基础治疗方法相同,观察组除此之外,还联合针灸及安宫牛黄丸治疗。对两组基线资料、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指数及预后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统计分析提示P>0.05;治疗第1周、第2周、第4周、第8周、第12周,观察组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均比对照组高,统计分析均显示P<0.05;治疗第6个月、第12个月,观察组预后良好率均比对照组高,统计分析结果均为P<0.05。结论 针灸联合安宫牛黄丸在热陷心包型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昏迷患者可发挥促醒作用,并且可改善患者预后。
- 罗叶婷吴银霞孙伟
- 关键词:针灸安宫牛黄丸促醒
- “点征”在预测早期颅内血肿扩大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颅脑CT增强延迟薄层扫描时造影剂外溢形成的“点征”对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自愿接受检测的6 h内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30例,进行基线CT平扫、增强CT延迟薄层扫描及24 h后复查CT平扫检查,依据“点征”结果分为“点征”阳性组和“点征”阴性组。结果 “点征”阳性组13例、“点征”阴性组17例,阳性预测值为76.9%,阴性预测值为94.2%。结论 颅脑CT增强延迟薄层扫描时造影剂外溢形成的“点征”可有效预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
- 王明琦李广生曾祥俊田云生孙伟
- 关键词:脑出血
- 伴有脑动脉狭窄的非瓣膜性房颤脑梗死危险因素与影像学特征分析
- 目的:比较伴与不伴脑动脉狭窄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梗死在危险因素、影像学病灶类型等的异同及特征,同时对其心源性栓塞以外可能叠加的动脉硬化性梗死机制做一探讨。
- 孙伟李广生
- 关键词:动脉狭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非瓣膜性房颤
- 文献传递
- 丁苯酞胶囊治疗脑梗死进展性神经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丁苯酞胶囊治疗脑梗死进展性神经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来本院治疗的8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方案的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基础治疗同时联合丁苯酞胶囊治疗,两组患者连续观察治疗2周。观察比较两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后与2周后Barthel指数评分(BI评分)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对两周后患者的疗效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纳入研究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BI评分升高,研究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纳入研究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随着治疗时间越长降低越明显,研究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两周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胶囊能有效治疗脑梗死进展性神经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罗叶婷孙伟刘家斌
- 关键词:丁苯酞进展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