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娟

作品数:3 被引量:69H指数:3
供职机构:池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儿童
  • 1篇滴度
  • 1篇丁胺
  • 1篇序贯
  • 1篇序贯疗法
  • 1篇幽门螺
  • 1篇幽门螺杆菌
  • 1篇幽门螺杆菌感...
  • 1篇原体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哮喘
  • 1篇支原体
  • 1篇三联疗法
  • 1篇沙丁胺醇
  • 1篇气管
  • 1篇重度支气管哮...
  • 1篇雾化
  • 1篇雾化吸入
  • 1篇雾化吸入治疗
  • 1篇吸入

机构

  • 3篇池州市人民医...

作者

  • 3篇吴娟
  • 3篇顾倩
  • 2篇羊礼荣
  • 1篇杨晓光

传媒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序贯疗法和标准三联疗法对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效果和成本-效果评价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序贯疗法和标准三联疗法对儿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根除效果和药物经济学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90例Hp感染患儿(年龄4~14岁),按区组随机化方法分成Ⅰ组、Ⅱ组,每组各45例,分别采用标准三联和序贯疗法治疗。重点对两组患儿Hp根除效果和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Ⅰ组、Ⅱ组分别有42例、43例完成治疗和复查,分别按意向性分析(intention-to-treat,ITT)和遵循研究方案分析(per-protocol,PP),Ⅱ组Hp根除率86.67%、90.70%均高于Ⅰ组66.67%、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p感染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且Ⅱ组治疗后"腹胀""厌食纳差"评分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随访12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疗程费用[(356.83±42.06)元]低于Ⅰ组[(457.08±55.19)元],分别按ITT和PP分析,Ⅱ组成本效果比(cost/effectiveness,C/E)为411.70、393.42均低于Ⅰ组的685.59、639.90。结论:序贯疗法对儿童Hp感染的根除率高于标准三联疗法,安全性好,药物经济学价值显著。
柯莹吴娟顾倩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儿童序贯疗法标准三联疗法成本-效果
硫酸镁联合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6
2016年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5例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按照就诊单双日分为对照组(45例)与干预组(40例)。在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吸氧、镇静、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儿雾化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每次0.6 ml,每20 min一次,共治疗l h;干预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雾化吸入硫酸镁,每次0.6 ml,每20 min一次,共治疗l h。观察两组患儿用药1 h后的临床疗效、体检指标(气短、哮鸣音、咳嗽)改善时间、肺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并记录出院时间。结果:干预组患儿用药1 h后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的气短、哮鸣音、咳嗽改善时间以及出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的最大呼气流量、1秒用力呼气容积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患儿出现轻微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硫酸镁联合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羊礼荣顾倩杨晓光吴娟
关键词:硫酸镁硫酸沙丁胺醇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儿童
支原体抗体滴度Mp-IgM与MP肺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被引量:18
2020年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抗体滴度IgM(MP-IgM)与MP肺炎(MPP)患儿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池州市人民医院确诊为MPP的92例患儿临床资料,选择同期门诊体检的4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采集血样测定不同病程、不同年龄患儿MP-IgM阳性情况;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与重症组,比较入院时MPP组与对照组MP-IgM阳性率;分析病程、年龄与MP-IgM阳性率的关系;比较MPP轻症组与重症组MP-IgM抗体效价,分析MPP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与MP-IgM效价相关性。结果①MPP组入院时MP-IgM阳性率(64.13%)高于对照组(0)(P<0.05);②随病程延长,MPP患儿Mp-IgM阳性率上升(P<0.05),病程超过3周后MPP患儿阳性率高达100.0%;③3~5岁、5~14岁MPP患儿MP-IgM阳性率高于1~3岁患儿(P<0.05),5~14岁患儿又高于3~5岁患儿(P<0.05);④重症MPP患儿Mp-IgM抗体阳性率略高于轻症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组患儿抗体出现时限为病程<1周、1~2周比例高于重症组,重症组抗体出现时限为病程3周以上比率较轻症组高(P<0.05);⑤重症组MP-IgM效价等级与轻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效价1︰40比率低于轻症组(2.56%vs.35.85%)(P<0.05),效价>1︰160所占比率为66.67%,高于轻症组的33.96%(P<0.05)。⑥MPP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与MP-IgM效价呈正相关(r=0.374,P<0.05)。结论MPP患儿MP-IgM效价与病情程度呈正性相关关系,MP-IgM滴度越高,MPP患儿病情越严重,随年龄上升及病程延长,MP-IgM抗体检出率上升,临床需结合年龄、病程综合考虑患儿是否存在MP感染。
吴娟顾倩王松林羊礼荣
关键词:病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