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磊

作品数:28 被引量:165H指数:7
供职机构:天津市南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中西医结合科研计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食管
  • 9篇细胞
  • 8篇食管炎
  • 8篇活血
  • 8篇反流
  • 8篇反流性
  • 8篇反流性食管炎
  • 6篇通降
  • 6篇脓毒
  • 6篇脓毒症
  • 5篇肺损伤
  • 4篇蛋白
  • 4篇信号
  • 4篇腺癌
  • 4篇菌群
  • 4篇肠道
  • 3篇凋亡
  • 3篇信号通路
  • 3篇通路
  • 3篇未分化

机构

  • 28篇天津市南开医...
  • 15篇天津中医药大...
  • 5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黄冈市中心医...
  • 1篇中国人民武装...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

  • 28篇杨磊
  • 12篇唐艳萍
  • 10篇李棣华
  • 8篇李培彩
  • 5篇卓玉珍
  • 4篇弓艳霞
  • 3篇张淑坤
  • 3篇孟召伟
  • 3篇崔立华
  • 3篇王艳
  • 2篇刘俊红
  • 2篇贾强
  • 2篇李家瑞
  • 2篇李彩霞
  • 2篇谭建
  • 2篇周旻
  • 2篇吕沅珊
  • 2篇高宏伟
  • 2篇郝旭雯
  • 1篇张岑

传媒

  • 6篇中国中西医结...
  • 5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中华内分泌代...
  • 2篇中华危重病急...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医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天津医药
  • 1篇光明中医
  • 1篇现代中药研究...
  • 1篇中南药学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年份

  • 2篇2025
  • 5篇2024
  • 9篇2023
  • 6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5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活血通降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分子机制
2024年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以及分子对接技术来研究活血通降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分子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TCMSP数据库获取活血通降方中7味中药相关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结合GeneCards数据库筛选反流性食管炎疾病主要靶点;利用Venny2.1软件筛选活血通降方活性成分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共同作用靶点;提交二者交集靶点至STRING平台,分析二者的蛋白质互作网络;利用DAVID平台对其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通路富集(KEGG)分析。利用Cytoscape3.8.2和String数据库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活性成分-作用靶点-通路”网络以及利用Cytoscape3.8.2软件对该网络进行拓扑分析。利用分子的对接技术,由Autodock Vina实现核心成分白细胞介素(IL)-6与关键靶点分子对接。结果:本研究共筛选出活血通降方119个活性成分及相应靶点268个。反流性食管炎潜在作用靶点89个。经Cytoscape拓扑分析得到STAT3、TP53、JUN、AKT1、IL6、TNF等17个核心靶点,槲皮素、木犀草苷、山奈酚、黄芩素、柚皮素等20个核心活性成分。生物信息学富集分析中共获得711个GO条目,其中包括571个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BP)、53个细胞组成(cellular component,CC)、87个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MF)。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106条通路,主要涉及癌症通路(pathways in cancer)、HIF-1信号传导途径(HIF-1 signaling pathway)、TNF信号传导途径(TNF signaling pathway)等。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发现黄芩苷元、柚皮素、川陈皮素与IL-6靶点有较强的亲和能力。结论:活血通降方通过降低炎症通路的激活,导致炎症因子分泌减少,从而起到修复食管黏膜炎症的作用。系统性揭示了活血通降方多途径、多靶点、多层次的调节作用,为活血通降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了参考。
刘磊郭政唐艳萍杨磊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反流性食管炎
血根碱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的机制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讨血根碱对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信号通路调控机制。方法:不同浓度血根碱(2,4,6μmol·L-1)处理小鼠胰腺癌Panc02细胞不同时间(24,48,72 h)后,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血根碱对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影响;采用磷脂结合蛋白V/碘化丙啶(Annexin V/PI)双染色试剂盒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根碱对Panc02细胞凋亡影响;采用花青染料(JC-1)探针试剂盒荧光染料分析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总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总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不同浓度的血根碱作用同一时间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生长抑制率逐渐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同一浓度作用不同时间后,随着时间的增加细胞生长抑制率逐渐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血根碱2μmol·L-1组的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升高,与空白组比较,血根碱4,6μmol·L-1组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血根碱2μmol·L-1组时红绿荧光无变化,血根碱4,6μmol·L-1组红色荧光减弱,绿色荧光增强,Panc0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与空白组比较,血根碱2μmol·L-1组处理的Bax,Bcl-2,p-PI3K,p-Akt,Akt和PI3K蛋白表达均无变化,血根碱6μmol·L-1组Bax蛋白表达增高,Bcl-2及PI3K/Akt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p-PI3K,p-Akt表达降低(P〈0.05)。结论:血根碱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有效地诱导小鼠胰腺癌Panc02细胞经线粒体凋亡途径发生凋亡。
田龙夫张琦王波涛崔立华杨磊马波崔云峰
关键词:胰腺癌细胞凋亡
马鞭草苷通过激活GPR18受体对脓毒症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马鞭草苷(Verbenalin)是否对脓毒症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 实验动物采用C57BL/6小鼠,应用体内盲肠结扎穿孔(CLP)手术建立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模型,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组(Cont组)、模型组(CLP组)和马鞭草苷治疗组(CLP+Verbenalin组);体外采用脂多糖(LPS)刺激小鼠单核细胞RAW264.7细胞构建巨噬细胞M1极化模型;采用HE染色法检测肺组织的病理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肺组织中巨噬细胞的M1极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细胞上清及外周血中IL-1β、TNF-α和IL-6的含量;采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体内,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出现肺泡壁增厚、炎症细胞浸润数目明显增加的改变;同时肺组织中M1型巨噬细胞的比例增加;与模型组相比,马鞭草苷可以显著改善肺组织病理损伤和外周血中IL-1β、TNF-α和IL-6的分泌及抑制巨噬细胞的M1极化。在体外,LPS刺激诱导IL-1β、TNF-α和IL-6的分泌增加,以及促进NF-κB信号通路活化;马鞭草苷干预后,炎症因子的分泌和P-NF-κB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同时,给予O1918预处理抑制G蛋白偶联受体18(GRP18)后,马鞭草苷的抑制M1极化的作用减弱。结论 马鞭草苷可以通过激活GPR18受体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进而降低巨噬细胞M1极化和减轻脓毒症诱导的肺损伤。
于鑫董铮杨磊杨文杰
关键词:脓毒症急性肺损伤
凉血活血方通过抑制NLRP3炎性小体活化保护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小鼠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3
2022年
目的:观察凉血活血方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ALI)小鼠的保护作用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雄性C57BL/6小鼠72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术(CLP)制备ALI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凉血活血方组。凉血活血方组灌胃给予凉血活血方水煎剂(6 g/kg)连续2 d(1次/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术后24 h麻醉取材。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核因子(NF)-κB、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检测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检测肺组织湿干重比(W/D)。结果:HE染色发现模型组肺组织损伤严重,肺组织结构紊乱,肺泡壁增厚,有明显炎性细胞浸润或出血,经凉血活血方治疗能明显减轻肺组织损伤程度,炎性细胞浸润减少;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肺组织MPO活性增加,水肿明显,给予中药治疗后可以明显抑制MPO增加,并且减轻肺组织水肿;ELISA检测发现凉血活血方能够降低ALI小鼠BALF中TNF-α、IL-6、IL-1β等炎性因子的水平(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证实凉血活血方能够降低ALI小鼠肺组织NLRP3、ASC、Caspase 1 P20、IL-18、IL-1β等NLRP3炎性小体相关蛋白表达水平(P<0.05),也能降低NF-κB、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凉血活血方对脓毒症所致ALI小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LRP3炎性小体活化和NF-κB、STAT3通路激活,从而减少下游相关炎性因子的释放,减轻肺组织损伤。
卓玉珍杨磊鹿燕敏李棣华刘俊红李彩霞崔立华钟成梁
关键词:凉血活血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核因子-ΚB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鹅掌楸苷及其苷元在制备防治脓毒症所致肺损伤药物中的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鹅掌楸苷及其苷元在制备防治脓毒症所致肺损伤药物中的用途,属于含有来自植物的药物制剂。本发明将从大血藤中提取的鹅掌楸苷经纤维素酶酶解获得鹅掌楸苷苷元(+)‑丁香脂素;再通过小鼠实验,采用口服给药途径,应用小...
高宏伟杨磊李棣华张淑坤吕沅珊
文献传递
凉血活血方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小鼠肠道菌群及NLRP3/caspase-1/GSDMD焦亡通路的影响被引量:7
2023年
目的:探讨凉血活血方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小鼠肠道菌群、肠道屏障及肾组织NOD样受体蛋白3/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焦孔素D(NLRP3/caspase-1/GSDMD)细胞焦亡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组(CLP组)、脓毒症+凉血活血方组(CLP+LXHX组),每组10只。通过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建立脓毒症AKI小鼠模型;Sham组仅进行开腹处理。制模前2 h,CLP+LXHX组给予凉血活血方水煎剂(6 g/kg)灌胃治疗;Sham组及CLP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制模后24 h,麻醉处死小鼠,取结肠和肾组织及结肠内新鲜粪便。光镜下观察小鼠肾组织和结肠组织的病理变化;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小鼠肾脏组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8)的m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肾组织中NLRP3、caspase-1和GSDMD的蛋白表达;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检测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CLP组肾脏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增加,肾脏空泡化,肾脏组织中IL-1β和IL-18的mRNA表达及NLRP3、caspase-1和GSDMD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结肠组织病理损伤显著,肠道菌群的物种丰富度显著降低,肠球菌和埃希菌-志贺菌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回肠杆菌属、拟普雷沃菌属、毛螺菌属、克雷伯菌属和副萨特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与CLP组比较,凉血活血方可以显著减轻脓毒症小鼠肾脏组织和结肠组织病理损伤,并降低病理评分(分:肾脏组织为1.75±0.43比3.50±0.50,结肠组织为1.25±0.43比4.50±0.50,均 P<0.05),改善肠道菌群组成,降低肠球菌和埃希菌-志贺菌的相对丰度,并显著增加乳酸杆菌和阿克曼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肾脏组织中IL-1β和IL-18的mRNA表达〔IL-1β mRNA(2 ^(-ΔΔCt)):1.59±0.05比4.61±0.88,IL-18 mRNA(2^(-ΔΔCt)):1.69±0.17比2.86±0.63,均 P<0.05〕及NLRP3、caspase-1和GSDMD的蛋白
周旻杨磊卓玉珍李棣华张兰秋崔凌志李家瑞
关键词:脓毒症凉血活血方肠道菌群急性肾损伤
Barrett食管混合反流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2025年
目的:建立一种Barrett食管(Barrett esophagus,BE)酸碱混合反流的大鼠模型。方法:将5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模型组(40只)。将模型组随机分为2组(模型甲、乙组),每组20只,均采用食管-胃-十二指肠吻合术进行造模。模型甲组手术操作过程中先进行食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吻合1/2圈后进行十二指肠纵行切开,再吻合其余部分;模型乙组手术操作过程中先将十二指肠纵行切开,再行食管-十二指肠吻合。观察模型甲、乙组术后1周大鼠体重及存活率。对存活率较高的模型组,将该组存活大鼠随机分为2组(模型丙、丁组),在术后第4周,模型丙组不予任何处理,模型丁组予右旋糖酐铁(4 mg/kg/周)腹腔注射;分别饲养22周。考虑样本量及动物伦理情况,对模型丙、丁组再另外各追加10只大鼠扩充样本量,随机分组按照上述造模方式进行造模。在饲养期间对大鼠的精神行为、体重、进食量、饮水量及抓力等方面进行测量,从多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分别于术后16周、22周处死部分大鼠,对大鼠食管组织进行肉眼观察及病理组织学观察,判断建模是否成功,确定最佳建模方法及建立周期。结果:模型甲、乙组大鼠术后生活质量良好,但体重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且模型乙组死亡率(20%)较模型甲组低(40%)。将模型甲组随机分为2组(模型丙、丁组),每组8只,术后16周及22周模型丙组与丁组之间大鼠体重、进食量、饮水量及抓力等方面均较对照组下降(P<0.05);模型丙与丁组间,术后22周与16周组内上述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丙、丁组大鼠食管肉眼均可见到不同程度的黏膜充血、水肿伴斑块状突起,部分可见糜烂灶,且模型丁组术后16周和22周可见到部分黏膜呈橘红色,22周时更为明显。在模型丙组术后22周、模型丁组术后16周、模型丁组术后22周大鼠食管下端病理组织学苏木
刘磊唐艳萍弓艳霞杨磊李培彩李思琪
关键词:BARRETT食管
马鞭草苷对口腔扁平苔藓免疫反应的抑制作用及机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马鞭草苷对口腔扁平苔藓(OLP)免疫反应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用脂多糖(LPS)体外刺激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构建OLP炎症模型,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基因表达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和p-NF-κB p65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在HaCaT细胞中,LPS刺激抑制细胞活力,并诱导TNFα、IL-1β和IL-6基因的表达上调,以及NF-κB p65和p-NF-κB p65蛋白的表达上调;20 mg/L马鞭草苷作用24 h可减轻LPS诱导的HaCaT细胞损伤、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和NF-κB p65信号通路的活化;同时,经G蛋白偶联受体18(GRP18)抑制剂O1918预处理后,马鞭草苷的保护作用显著减弱。结论马鞭草苷可以通过激活GPR18受体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进而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和减轻OLP口腔黏膜炎症反应。
王芳闫卉尚婷婷杨磊
关键词:口腔扁平苔藓白细胞介素-1Β核因子-ΚB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索对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及临床验证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的核心药物、组方规律和核心组合,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万方、维普、中国知网中中医药治疗RE的相关文献,筛选并建立方剂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进行用药规律挖掘。并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就诊于南开医院的RE患者60例,以筛选出的核心对药为基础进行辨证施治,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筛选出治疗RE相关方剂101首,涉及中药133种,涉及的主要证型为肝胃郁热证、肝胃不和证、寒热错杂证。肝胃郁热证相关方剂,黄连、吴茱萸、半夏、甘草、柴胡使用频率较高,对药“黄连-吴茱萸”出现频率较高;肝胃不和证相关方剂,柴胡、甘草、白芍、半夏、黄连使用频率较高,对药“白芍-柴胡”出现频率较高;寒热错杂证相关方剂,干姜、黄连、黄芩、半夏使用频率较高,角药“干姜-黄连-黄芩”出现频率较高。用以上核心对药对RE患者三大主要证型进行辨证论治,给予8周的中药治疗后,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及残余压明显升高(P<0.05),平均远段收缩积分(DCI)值明显升高(P<0.05),Demeester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临床RE以肝胃郁热证、肝胃不和证和寒热错杂证多见,中医药防治RE主要从肝胃论治,治法以疏肝泄热、和胃降逆为主,用药多辛苦合用、寒温并调。“黄连-吴茱萸”、“白芍-柴胡”、“干姜-黄连-黄芩”分别为上述不同证型的核心对药或角药,治疗RE的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郭政唐艳萍史欣刘磊刘思雨刘琰弓艳霞杨磊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数据挖掘中医传承辅助系统
紫草素通过促进铁死亡和抑制糖酵解抑制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生长
2024年
目的探索紫草素(SKN)抑制甲状腺未分化癌(ATC)细胞生长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以流式细胞仪检测SKN对ATC细胞系CAL-62细胞铁死亡的影响;蛋白质印记法检测NF-κB、铁死亡相关基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和硒蛋白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XNRD1)、糖代谢相关基因丙酮酸激酶同工酶2(PKM2)和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表达水平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PX4、PKM2和GLUT1的表达水平变化;活性氧(ROS)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ROS阳性率变化;葡萄糖和乳酸检测试剂盒检测糖代谢原料葡萄糖(GLU)及产物乳酸(LD)水平;建立BALB/c裸鼠皮下肿瘤模型, 分析SKN对ATC在体内的抑制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SKN处理后的CAL-62细胞内:NF-κB、GPX4、TXNRD1、GLUT1、PKM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04,P=0.012,P=0.043,P=0.001,P=0.018);GPX4、GLUT1、PKM2的mRNA表达下降(P<0.001,P=0.029,P<0.001);ROS产生增多(P=0.041);铁死亡抑制剂Liproxstain-1(L-1)处理后细胞内一定比例死亡被逆转, L-1处理后细胞死亡比例无统计学意义, 细胞内发生铁死亡(P<0.001);GLU摄取量及LD生成量减少(P<0.001);SKN在体抑制ATC肿瘤生长(P=0.016)。结论 SKN促进ATC细胞内铁死亡, 抑制糖酵解作用及葡萄糖摄取, 抑制ATC细胞生长。
杨晨杨磊李棣华王艳谭建贾强孟召伟
关键词:紫草素甲状腺未分化癌NF-ΚB糖酵解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