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麻醉
  • 1篇蛋白
  • 1篇淀粉样
  • 1篇淀粉样蛋白
  • 1篇新生儿
  • 1篇序列征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麻痹综合...
  • 1篇亚甲蓝
  • 1篇室间隔
  • 1篇室间隔缺损
  • 1篇手术
  • 1篇术后
  • 1篇术后苏醒
  • 1篇苏醒
  • 1篇体外循环
  • 1篇气管
  • 1篇气管插管
  • 1篇牵引成骨
  • 1篇牵引成骨术

机构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胡铮
  • 3篇屈美敏
  • 2篇陈玲玲
  • 2篇王建设
  • 1篇张锡凤
  • 1篇费建
  • 1篇赵龙德
  • 1篇赵津

传媒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丙泊酚联合骶管阻滞对下腹部麻醉患儿的影响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究丙泊酚联合骶管阻滞对下腹部麻醉患儿血流动力学及血清人β淀粉样蛋白1-42(Aβ_(1-42))、人β淀粉样蛋白1-40(Aβ_(1-40))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4月在儿童医院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7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患儿采用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的麻醉方式,观察组患儿采用丙泊酚联合骶管阻滞的麻醉方式。比较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Aβ_(1-42)和Aβ_(1-40)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组内、组间及时间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观察组变化趋势较小;麻醉前后两组患儿Aβ_(1-40)和Aβ_(1-42)水平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骶管阻滞对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进行麻醉时,麻醉效果好,对血流动力学及血清Aβ_(1-42)、Aβ_(1-40)的影响小,因而发挥作用更为平稳、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周力屈美敏费建张锡凤胡铮陈玲玲
关键词:丙泊酚骶管阻滞麻醉
应用纳美芬与纳洛酮对新生儿腹腔镜幽门环切术后苏醒的作用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观察纳美芬对新生儿腹腔镜幽门环切术后苏醒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气管插管吸入麻醉下腹腔镜幽门环切术新生儿60例,年龄15~28 d,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Ⅱ~Ⅲ级,随机分为纳美芬组(M组)和纳洛酮组(L组),每组30例。手术结束时M组静脉注射纳美芬0.25μg/kg,L组静脉注射纳洛酮1.00μg/kg。并记录静脉注射纳美芬或纳洛酮前(T_0)、给药后10 min(T_1)、拔管后30 min(T_2)和拔管后2 h(T_3)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呼吸频率(RR);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停留时间及手术结束后24 h内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嗜睡和躁动等)。结果两组在T_0、T_1、T_2和T_3时点,SpO_2、MAP和HR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T_1、T_2和T_3时的RR,均较T_0时明显升高(P<0.05),且T_1时,M组RR明显快于L组(P<0.05)。M组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差均明显短于L组(P<0.05)。术后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纳美芬在合理剂量范围内,有助于新生儿腹腔镜幽门环切术后早期苏醒。和纳络酮相比,可有效缩短拔管时间,促进早期恢复。
胡铮王建设赵龙德屈美敏
关键词:纳美芬纳洛酮新生儿腹腔镜手术麻醉苏醒
亚甲蓝治疗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患儿血管麻痹综合征1例
2025年
血管麻痹综合征(VS)是一类常发生在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后早期,以严重的低血压伴血流动力学高排低阻为主要特征的表现,又称血管扩张性休克,体外循环后出现此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将会给患者造成不可逆的多器官功能损害。文章介绍1例8月龄女婴接受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中出现VS,经亚甲蓝静脉注射治疗处理有效,预后良好。
胡铮王建设张莉
关键词:亚甲蓝血管麻痹综合征体外循环
喉罩和气管插管在Pierre Robin序列征牵引成骨术中的对比研究
2016年
比较喉罩与气管插管两种通气方式在Pierre Robin序列征牵引成骨术的效果。行Pierre Robin序列征牵引成骨术足月儿60例,男女不限,出生1天~2个月,体重2.5kg^4.5kg,ASA分级Ⅱ级~Ⅲ级,术前气道评估Mallampati分级Ⅲ级~Ⅳ级,随机分为喉罩组(A组,n=30)和气管插管组(B组,n=30)。术中全凭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记录插管前(T0)、插管即刻(T_1)、手术开始(T_2)、拔管时(T_3)的MAP、HR。记录插管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首次插管成功率、拔管后并发症情况(如恶心呕吐、哭声嘶哑、呼吸抑制、喉痉挛等)。与B组比较MAP在T1、T3时显著高于A组(P<0.05),HR在T_1、T_2、T_3时显著高于A组。与T_0比较,T_1、T_2时两组的MAP、HR均明显升高(P<0.05),T3时B组的MAP、HR明显升高(P<0.05)。插管时间A组短于B组(P<0.05),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插管成功率A组高于B组,拔管后并发症A组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麻醉操作简便、对机体刺激小、术后并发症少,用于Pierre Robin序列征牵引成骨术的麻醉安全可靠。
胡铮陈玲玲赵津屈美敏
关键词:喉罩气管插管PIERREROBIN序列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