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静
- 作品数:14 被引量:66H指数:5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都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肾、输尿管结核的临床和CTU表现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肾、输尿管结核的临床和CT尿路造影(CTU)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肾、输尿管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U检查资料。结果 23例中,6例仅肾脏受累;11例肾脏、输尿管同时受累,其中4例伴有膀胱受累;6例仅输尿管、膀胱受累,肾脏未见明显病变;11例伴有肾周受累。结论 CTU能准确显示肾、输尿管病变本身及周围受侵犯情况,在肾、输尿管结核患者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 李亭郭春梅何平张洪静
- 关键词:结核CT尿路造影
- 腮腺结核病的CT表现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分析腮腺结核病的CT征象,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与诊断水平。方法搜集2009年8月-2012年12月期间经手术病理及实验室检查证实的腮腺结核病患者9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9例患者均单侧发病,其中左侧7例,右侧2例。腮腺淋巴结结核病8例,均位于浅叶,3例单发,5例多发,共30枚病灶,直径约0.5~4.5 cm;平扫呈均匀稍低密度,增强后呈中等密度均匀实性强化25枚,环状强化4枚,花边状强化1枚,其中6例临近颈阔肌、皮下脂肪及皮肤不同程度增厚,6例伴颈部淋巴结增大。腮腺实质结核病1例,为弥漫性实质受累,累及深浅叶,平扫呈不均匀稍低密度,内见斑片状低密度影及结节状钙化灶,增强后整个腮腺实质弥漫性强化,局部见不规则液化、坏死,临近颈阔肌及脂肪层稍肿胀,不伴颈部淋巴结增大。结论腮腺结核病的CT征象与其病理改变密切相关,对于单侧腮腺浅叶占位病变,呈均匀实性强化、环状强化或花边状强化,临近颈阔肌、皮肤及皮下脂肪层增厚,伴颈部淋巴结增大,应考虑到腮腺淋巴结结核病的诊断。
- 张洪静魏懿邓开鸿肖家和杨喜彪
- 关键词:腮腺疾病淋巴结结核
- 螺旋CT尿路成像在上尿路梗阻性病变的运用及诊断价值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尿路造影在上尿路梗阻性病变中的运用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12月—2011年1月132例行螺旋CT尿路造影,并确诊为上尿路梗阻病变患者资料,分析其图像特点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132例患者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输尿管结石31例,先天异常及畸形51例,输尿管感染性病变16例,尿路肿瘤29例,外源性压迫3例,肾盂旁囊肿2例;所有患者均显示良好,与临床及病理结果基本吻合。结论 CT尿路造影能多方位清楚显示病变内部及周围情况,可准确的显示、判断尿路梗阻的原因、性质,是一种对泌尿系疾病诊断极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李亭郭春梅王成龙李真林张洪静伍兵
- 关键词:CT尿路造影尿路梗阻
- 计算机辅助诊断在数字化胸片肺结节早期检出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4年
- 本文旨在研究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CAD)对数字化胸片肺结节早期检出的临床应用价值。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影像传输与存储系统(PACS)数据库中随机抽取直径5-20mm的肺结节患者数字化胸片(DR)100例作为受检组,另外抽取200例正常胸片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经CT检查证实。由我科5名不同年资医师先不用CAD系统辅助进行诊断,三个月后再用CAD系统辅助重新诊断。对照两次诊断结果,以CT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AD系统对肺部小结节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等指标的提高情况。结果显示,使用CAD系统对数字化胸片肺结节检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等都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有提高特异性的趋势,但差异未显示统计学意义。
- 秦菊白红利刘畅余建群张洪静张泽江李为民张丽芝
-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诊断肺结节
- 进展期胃癌MRI影像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总结分析进展期胃癌MRI影像特点,以进一步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志愿者和30例经手术切除病理检查证实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图像。结果进展期胃癌胃壁呈不均匀增厚,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多呈等或稍高信号,累及浆膜者浆膜面模糊、毛糙,部分于T1WI反相位可见病灶处胃壁与胃周脂肪间低信号带中断,侵及邻近器官者胃周脂肪间隙模糊、消失;动态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强化,表现为不规则强化和分层强化两种类型。结论当胃壁不均匀增厚并信号异常,胃周脂肪间隙模糊、消失,增强扫描出现不规则强化或分层强化时对进展期胃癌临床诊断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 敖平黄娟张洪静余建群孙家瑜
- 关键词:胃癌磁共振成像
- DWI联合3D-VIBE序列评价肝门胆管癌淋巴结转移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三维容积内插值屏气检查(3D-VIBE)在评价肝门胆管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1年3月行上腹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连续性肝门胆管癌病例37例,比较DWI和VIBE序列对淋巴结显示的差异,分析淋巴结的形态及分布情况。在DWI序列上测量淋巴结的信号强度(SI)并计算表观弥散系数(ADC),在3D-VIBE图像上测量淋巴结与肝实质SI之比(SI淋巴结/SI肝脏),对转移性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37例患者59组淋巴结中,51组在DWI和3D-VIBE序列上均显示,8组仅在一种序列图像上显示,两种序列图像淋巴结显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0)。在DWI轴位像和3D-VIBE增强扫描图像上,所有显示淋巴结的短径分别为(0.82±0.27)cm和(0.79±0.26)cm,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8)。3D-VIBE图像上,转移性淋巴结的短径为(1.05±0.42)cm,明显大于非转移性淋巴结〔(0.78±0.22)cm〕,P=0.030。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为(1.64±0.30)×10-3mm2/s,明显小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2.28±0.79)×10-3mm2/s〕,P=0.033。动态增强扫描门静脉期转移性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SI淋巴结/SI肝脏分别为1.24±0.31和1.33±0.25,3 min延迟期转移性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SI淋巴结/SI肝脏分别为1.34±0.28和1.19±0.1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68,P=0.081)。在DWI序列图像中,随着b值增大,图像的SI逐渐降低。结论 DWI和3D-VIBE序列检测的ADC值及淋巴结短径的差异对于鉴别肝门胆管癌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价值,联合DWI、3D-VIBE序列能够更准确地评价肝门胆管癌淋巴结转移情况。
- 伍东升王晓东陈卫霞彭瑾苏伟张洪静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肝门胆管癌淋巴结转移
- 64层螺旋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胃间质瘤(GST)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1年8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ST,按Fletcher恶性风险分级表进行恶性风险分级,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通过病灶部位、大小、边界、形态、密度、生长方式、有无转移、增强后强化特点等分析CT征象与GST恶性风险间的关系。结果本组32例GST均为单发病灶,CT定位准确率为100%。腔内型9例,腔外型10例,腔内外型13例。低危组9例,直径均<5 cm,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强化大多均匀(7/9);高危组23例,直径≥5 cm者19例,多呈不规则状、分叶状、边界不清楚(18/23),密度多不均匀(20/23),见囊变、坏死,6例可见溃疡,增强后实性部分呈渐进强化。高危组GST中3例邻近胰腺、脾脏受侵,2例伴左侧膈肌受累,1例伴大网膜转移,2例伴肝转移,1例病变旁淋巴结转移。结论多层螺旋CT是目前检查GST的最佳手段,其CT表现特征与恶性风险程度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可以为GST的术前恶性风险分析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 张洪静黄娟敖平黄子星赵爽
- 关键词:胃间质瘤断层摄影X线计算机
- 结核与尘肺累及纵隔淋巴结的多层螺旋CT影像对比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运用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探讨结核与尘肺累及纵隔淋巴结的优势解剖分布及强化特点的差异。方法对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33例结核和40例尘肺的受累纵隔淋巴结在多层螺旋CT(MSCT)上的形态学特征、强化类型及解剖分布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75.8%)结核的增大淋巴结呈环状强化,其中10例(30.3%)表现为"多房样"征象。38例(95.0%)尘肺的增大淋巴结呈均匀一致强化。纵隔淋巴结结核常优势地累及4R(75.8%)、5(57.6%)、7(81.8%)以及10R(60.6%)等区域;尘肺则优势地累及2R(52.5%)、3(67.5%)、4R(97.5%)、5(77.5%)、7(97.5%)、10R(97.5%)以及10L(95%)等纵隔淋巴结分布区域。相对而言,尘肺较结核更多地累及3、4L、8、10R、10L区域的淋巴结(P<0.05)。结论依据纵隔淋巴结的解剖分布及强化特点,MSCT增强扫描对结核与尘肺的鉴别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邵恒温晓玲沈江伍东升张洪静刘露
- 关键词:纵隔结核尘肺淋巴结
- 颌骨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颌骨良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华西第四医院诊治的颌骨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48例,在MSCT图像上,观察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内部结构和病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1例(22.9%),可为多骨病变,有磨玻璃密度增高影或多囊状改变。颌骨囊肿14例(29.1%),是以液性密度为主的肿块。成釉细胞瘤11例(22.9%),多为膨胀性骨质破坏软组织影,伴邻近齿根吸收。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4.2%),内呈液-液平面征象。成牙骨质细胞瘤2例(4.2%),呈团块状高密度影,肿块内见附属牙根。骨化性纤维瘤6例(12.5%),可见多发斑片状骨化影。MSCT检出病变部位准确率为100%,MSCT诊断符合率为91.7%。结论 MSCT对颌骨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定性诊断、准确评估有重要意义。
- 温晓玲伍东升张洪静王守忠姚莉洪沈江
- 关键词:螺旋计算机瘤样病变病理基础
- 多层螺旋CT对肠管及系膜钝挫伤的诊断价值
- 2020年
- 目的探讨肠管及系膜钝挫伤(Blunt bowel and mesenteric injuries,BBMI)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征象,分析判断BBMI的特征性CT表现,以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自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经手术证实为腹部钝挫伤的患者83例,并对该83例患者行MSCT平扫、增强双期扫描及MPR重建。对照分析肠管及系膜钝挫伤的MSCT征象,计数资料统计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各征象在组间的分布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诊断学指标包括各征象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准确性,找出有助于诊断BBMI的CT征象。结果本研究中发现下列9个CT征象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诊断肠管及系膜钝挫伤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这些征象包括腹腔及腹膜后积气,肠壁增厚,肠壁强化,肠壁不连续,气粪外溢征,系膜间积气,系膜间及肠袢间积液,系膜区血肿,系膜肿胀(系膜束征)。结论 MSCT在诊断肠管及系膜钝挫伤中有很重要的价值,能为临床是否需要急诊手术提供指导,从而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系膜血管珠状征及双面征一旦出现,应警惕有系膜血管损伤及肠壁破裂的可能。
- 张洪静刘荣波杨喜彪伍东升
- 关键词:腹部MS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