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艳萍

作品数:7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3篇血栓
  • 3篇嗜酸
  • 3篇细胞增多
  • 3篇粒细胞
  • 3篇粒细胞增多
  • 2篇动脉
  • 2篇血栓栓塞
  • 2篇炎症
  • 2篇嗜酸粒细胞
  • 2篇嗜酸粒细胞增...
  • 2篇树突
  • 2篇树突状
  • 2篇树突状细胞
  • 2篇综合征
  • 2篇结缔组织病
  • 2篇肺动脉
  • 2篇肺栓塞
  • 2篇肺血
  • 2篇肺血栓

机构

  • 7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张建全
  • 7篇唐艳萍
  • 6篇许海光
  • 5篇钟小宁
  • 3篇邓静敏
  • 3篇何志义
  • 3篇张慧
  • 2篇梁秋丽
  • 2篇马婷婷
  • 1篇梁毅
  • 1篇邱晔

传媒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

  • 2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疑难病例析评第370例动静脉栓塞-肾损害--嗜酸粒细胞增多--抗磷脂抗体阳性
2016年
病历摘要 患者男,25岁,因“反复咳嗽、咯血1个月余,胸痛、气促8d”于2014年7月6日入院。患者于2014年6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咳嗽伴痰中带血,于当地医院行CT肺动脉造影(CTPA)示左肺下叶肺动脉栓塞,双肺下叶炎症、双侧胸膜炎。予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抗凝治疗及抗感染治疗,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2.00~4.88。6月28日开始出现胸痛、气促伴低热,复查CTPA示左肺下叶肺动脉内充盈缺损仍可见,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
梁毅唐艳萍张建全钟小宁何志义邓静敏
关键词:抗磷脂抗体阳性嗜酸粒细胞增多肾损害CT肺动脉造影
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并肺栓塞一例
2018年
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idiopathic 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IHES)是一组原因未明的以外周血或伴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持续性增多并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少见疾病.因受累组织器官不同,临床表现多样,涉及呼吸、皮肤、神经、心血管、消化等多个系统,而并发肺栓塞罕见.现报道一例如下,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陆珍芳梁秋丽张建全唐艳萍许海光邓静敏何志义钟小宁
关键词: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肺栓塞多器官功能障碍组织器官少见疾病原因未明
弹性蛋白肽对髓样树突状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及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弹性蛋白肽(EP)对髓样树突状细胞(mDCs)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及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诱导小鼠骨髓来源的单个核细胞增殖分化为未成熟mDCs,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EP组,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刺激,EP组加入终浓度为1mg/L EP。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和qPCR技术检测mDCs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介素(IL)-6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浓度。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EP组CD80和CD8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05±2.49)%、(50.05±3.90)%,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的(22.38±5.21)%、(19.33±5.80)%(P<0.05)。EP组CD80和CD86mRNA相对表达量及细胞上清液中IL-6和TGF-β水平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EP可促进小鼠mDCs的活化及相关促炎因子的释放。
马婷婷谭彩梅许海光唐艳萍张慧张建全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
以肺血栓栓塞为首发症状的结缔组织病13例临床特点被引量:1
2017年
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tissuedisease,CTD)是累及多个器官和系统的风湿性疾病,病理上表现为血管和结缔组织慢性炎症。目前结缔组织病已被列为肺栓塞的危险因素之一,但临床工作中尚未引起重视,易漏诊与误诊其潜在CTD的诊断。
许海光张建全张慧唐艳萍钟小宁
关键词:结缔组织病肺血栓栓塞首发症状风湿性疾病慢性炎症
马尔尼菲青霉菌对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及树突状细胞诱导CD4^+ T淋巴细胞向Th17/Treg分化平衡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马尔尼菲青霉菌(TM)对树突状细胞(DCs)分化成熟及对DCs诱导CD4^+ T淋巴细胞向Th17/Treg分化平衡的影响。方法:诱导小鼠骨髓来源的单个核细胞增殖分化为DCs,观察TM刺激后的DCs的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DCs表面共刺激分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的白介素(IL)-6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浓度。从小鼠脾脏分离出CD4^+ T细胞,将TM与DCs及CD4^+ T细胞共培养24h后,流式细胞术观察各组细胞Th17及Treg的阳性表达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各组RORγt mRNA和Foxp3mRNA表达,ELISA法检测各组培养细胞上清液IL-17A、IL-10及TGF-β的水平变化。结果:DCs在与TM共培养24h后可见大量DCs中含TM。TM可上调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和细胞因子IL-6、TGF-β表达(P<0.05)。CD4^+ T细胞联合经TM刺激成熟后的DCs时,可使Th17阳性表达率降低而Treg阳性表达率升高(均P<0.05),Th17/Treg平衡倾向于Treg,且Treg可分泌大量的IL-10及TGF-β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结论:TM可诱导DCs的成熟,经TM刺激成熟的DCs可诱导CD4^+ T淋巴细胞向Th17/Treg分化平衡,从而发挥免疫抑制效应,这可能是TM逃避宿主免疫,在体内存活致病及复发的机制。
唐艳萍张建全钟小宁邱晔许海光马婷婷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马尔尼菲青霉菌
华支睾吸虫感染继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并肺栓塞一例被引量:1
2017年
在我国嗜酸粒细胞增多以寄生虫感染多见,尤其是华支睾吸虫感染者,轻者仅有消化道不适症状,重者出现多系统受累,发展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HES).寄生虫感染出现的HES临床上多见,但并发肺动脉血栓形成者非常罕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
陆珍芳梁秋丽张建全唐艳萍许海光邓静敏何志义钟小宁
关键词: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华支睾吸虫感染肺栓塞继发性肺动脉血栓形成多系统受累
结缔组织病合并肺血栓栓塞17例临床特征分析
2017年
目的:分析结缔组织病(CTD)合并肺血栓栓塞(PTE)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5年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7例CTD合并PT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患者中,男7例,女10例,年龄15~72岁,平均(40±16)岁。按PTE危险度分为低危组12例,中危组3例,高危组2例。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9例,系统性血管炎2例,贝赫切特综合征2例,未分化CTD、皮肌炎、抗J0-1抗体综合征及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各1例。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发热等。5例动脉氧分压(PaO_2)<10.6kPa。自身抗体阳性13例,红细胞沉降率(ESR)(54.50±29.61)mm/h。D-二聚体定量167~4 173μg/L。合并肺实质或间质病变13例,肺动脉瘤2例。同时合并下腔静脉、门静脉等栓塞。16例予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联合溶栓或抗凝治疗,抗凝时间为4~23个月,预后良好。结论:CTD作为PTE危险因素,临床中易造成CTD的漏诊及误诊。重视CTD的治疗有利于PTE患者好转及减少栓塞复发。
许海光张建全张慧唐艳萍
关键词:结缔组织病肺血栓栓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