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爱平
-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湖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骨化三醇辅治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观察骨化三醇辅治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湖南省人民医院马王堆院区收治的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2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加服骨化三醇,对照组不加服任何药物,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压、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_(1c))、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后治疗组的舒张压、FPG、HbA_(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OMA-IR、hs-CRP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2、-2.008、-2.068、-2.157、-2.344、-2.050,P=0.032、0.047、0.041、0.033、0.021、0.043);观察组25(OH)D、FINS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69、2.288,P=0.000、0.024);2组CIMT均无显著变化(P>0.05)。25(OH)D与FPG、HbA_(1c)、LDL-C、HOMA-IR、hs-CRP呈负相关(r=-0.363、-0.326、-0.059、-0.345、-0.145,P=0.033、0.035、0.043、0.022、0.042),25(OH)D与FINS呈正相关(r=0.318,P=0.025),25(OH)D与舒张压无明显相关(r=-0.067,P=0.065)。结论骨化三醇辅助治疗能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调节血糖、血脂、血压,降低hs-CRP。
- 李文静秦爱平陈凯罗涵颖申文芳皮雅尼
- 关键词:骨化三醇老年人炎性因子
- 艾塞那肽治疗绝经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骨桥蛋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艾塞那肽治疗对绝经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疗效及血清骨桥蛋白(OPN)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老干科住院的绝经后2型糖尿病合并DR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GLP-1治疗组(GLP-1组)与对照组(NG组)各25例,GLP-1组给予艾塞那肽和二甲双胍治疗16周,NG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16周,观察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和血清OPN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GLP-1组总有效率高于NG组(88.0%vs.32.0%,χ~2=9.12,P=0.01)。GLP-1组的FPG、FINS和HbA_(1c)显著低于NG组[(8.76±2.97)mmol/L vs.(11.59±3.89)mmol/L,(6.66±3.81)mmol/L vs.(9.37±4.25)mmol/L,(4.89±2.98)%vs.(6.93±3.76)%,t=2.89、2.67、2.12,P〈0.05,P〈0.01]。GLP-1组血清OPN水平较NG组增加[(76.26±16.43)ng/ml vs.(75.83±18.83)ng/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P=0.57)。结论艾塞那肽治疗绝经后2型糖尿病合并DR患者,FPG、FINS和HbA_(1c)水平显著降低,而OPN水平则无显著差异。
- 唐卓秦爱平李浪波陈凯罗娟陈立平赵新兰
- 关键词: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骨桥蛋白绝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二甲双胍和利格列汀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和利格列汀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RE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口服二甲双胍联合利格列汀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二甲双胍治疗。两组均服药24周。观察两组治疗第12、24周时空腹血清RET、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治疗组治疗第12、24周时、对照组治疗第24周时FBG、FINS、HOMA-IR等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治疗组治疗第12、24周时血清RE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第12周时RET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第24周时血清RET水平较治疗前有下降(P<0.05),且治疗组治疗第24周时各项指标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利格列汀能有效降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RET水平,且优于单用二甲双胍。
- 罗娟赵新兰李浪波秦爱平陈立平
- 关键词:抵抗素二甲双胍
- 间隔性高浓度胰岛素对内皮细胞V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
- 2019年
- 目的比较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ECV 304)在间隔性高浓度胰岛素与恒定性高浓度胰岛素作用下VCAM-1蛋白的不同表达,分析间隔性高浓度胰岛素促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方法选择脐静脉内皮细胞进行实验,分为间隔性高胰岛素组(含重组人胰岛素100 nmol/L的细胞培养液及含重组人胰岛素1 nmol/L的细胞培养液轮换,每隔8小时更换1次)、恒定性高胰岛素组(含重组人胰岛素100 nmol/L的细胞培养液)、正常胰岛素组(含重组人胰岛素1 nmol/L的细胞培养液)、阴性对照组(不含重组人胰岛素的细胞培养液),每隔8小时更换新鲜条件细胞培养液,培育3 d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4组内皮细胞VCAM-1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胰岛素组、间隔性高胰岛素组、恒定性高胰岛素组内皮细胞VCAM-1蛋白表达均有不同幅度上升,分别为阴性对照组蛋白表达的2.26倍(P<0.001)、5.19倍(P<0.001)、3.67倍(P<0.001)。间隔性高胰岛素组内皮细胞VCAM-1蛋白的表达上升程度强于恒定性高胰岛素组(P<0.001)。结论相对于恒定性高浓度胰岛素,间隔性高浓度胰岛素更能增强内皮细胞VCAM-1蛋白的表达,提示间隔性高浓度胰岛素可能通过影响血管内皮细胞VCAM-1蛋白表达途径而损伤血管内皮功能,从而促进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进一步发展。
- 黄凌云秦爱平李浪波唐卓陈凯罗娟陈立平罗函颖赵新兰
- 关键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蛋白表达
- 补硒治疗自身免疫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观察补硒治疗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抗体水平及甲状腺体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2013年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自身免疫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80例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组,甲状腺功能正常者70例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硒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硒水平。将甲状腺功能亢进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硒治疗组予硒酵母片200μg/d+抗甲状腺药物甲巯咪唑治疗6个月,安慰剂组予安慰剂+抗甲状腺药物甲巯咪唑治疗6个月,测定甲状腺亢进患者治疗前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及甲状腺体积变化。比较两组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抗体水平及甲状腺体积的变化。结果甲状腺功能亢进组的血硒水平较甲状腺功能正常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硒治疗组TGAb、TPOAb水平明显下降,且低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硒治疗组甲状腺缩小患者所占百分比显著高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61,P=0.010)。结论硒的营养状态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发生有关,补硒治疗能降低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的浓度,减小甲状腺体积。
- 周洪赵新兰秦爱平
-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硒甲状腺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