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卉
- 作品数:12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市通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北京市医务人员职业健康素养现况调查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了解北京市医务人员职业健康素养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开展相关干预活动提供参考。方法2022年8—11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从北京市16个区和经开区中抽取8个区,每个区随机抽取1~2家三级或二级医院、2~3家一级医院共28家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全国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素养调查个人问卷》调查其职业健康素养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调查2890名医务人员,回收有效问卷2717份,问卷有效率94.01%。医务人员总体职业健康素养水平为67.39%。四个维度健康素养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职业健康保护基本知识(86.71%)、健康工作方式和行为(63.42%)、职业健康法律知识(60.03%)和职业健康保护基本技能(52.6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月收入、医院级别为医务人员是否具备总体职业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北京市医务人员总体职业健康素养水平仍有待提高,应将文化程度较低、收入较低及一级医院医务人员作为职业健康素养干预的重点人群。
- 胡丽任迎娣刘丹佟卉刘浏李爱华王姿欢叶研
- 关键词:医务人员影响因素
- 通州区尘肺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 2020年
- 目的通过对通州区尘肺病例流行病学分析,为该地区尘肺的有效预防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通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302例尘肺病例资料予以分析,包括性别、年龄、企业规模、职业病名称、病例类型、工种、接触职业危害工龄、合并症、尘肺病种类等。结果302例患者中男性164例,女性138例;年龄32~97岁,平均年龄(66.84±5.35)岁;大型企业23例,中型企业99例,小微型企业158例,22例企业不详;职业病名称方面:电焊工尘肺7例,滑石尘肺4例,煤工尘肺12例,其他尘肺病20例,石棉肺192例,水泥尘肺与陶工尘肺各1例,矽肺34例,铸工尘肺31例;工种主要为石棉编织制品工,占57.94%(175/302),接害工龄7~40岁,平均接害工龄为(9.38±1.27)年,所有尘肺病患者均无肺结核、肺及支气管感染、自发性气胸、肺心病、肺癌等合并症;其中死亡病例51例,首次晋期病例25例,新病例226例。1期尘肺187例,2期尘肺73例,3期尘肺42例。结论通州区尘肺病例流行病学中男性多于女性,病害主要来源于小微企业,患者以老年人群为主,职业病以石棉肺为主,主要工种为石棉编织制品工,接害工龄时间较长,多为新病例,且以1期尘肺为主。需要重视对早期家纺石棉职工的尘肺职业病筛查,告知相关从业人员应定期接受健康体检,便于尽早发现尘肺病。
- 佟卉
- 关键词:尘肺病流行病学石棉肺新发病例
- 2020年1-8月北京市通州区280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情况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自2019年12月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20年1月20日将COVID-19纳入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1]。北京市通州区对1月21日-8月17日在通州区报告的21例COVID-19病例(包含20例确诊病例和1例阳性检测者)的280名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观察和管理,了解密切接触者的感染和发病情况,评价不同暴露水平下感染和发病风险,为进一步加强COVID-19疫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 刘思佳张国峰刘波邵春昕佟卉李春富邓艳春刘玉伶
- 关键词:密切接触者
- 2006—2022年某地石棉肺疾病负担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分析2006—2022年北京市通州区石棉肺疾病负担情况,为制定职业性尘肺病防治措施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职业病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中所保存的2006-2022年通州区石棉肺病例以及“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上报石棉肺死亡病例数据实施回顾性分析。描述不同时间的石棉肺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水平变化情况。不同性别、分期、年龄段的石棉肺DALY水平对比。结果 共上报石棉肺病例228人,男性76人,女性152人,平均年龄为(64.28±13.64)岁,平均接尘工龄为(19.86±9.11)年。全部病例的年龄段分布中,以45~<60岁和60~<70岁的构成比最高,分别为29.82%和28.07%。患者的分期中,以壹期的占比最高,共172人(占75.44%)。石棉肺DALY合计159.12人年,伤残损失寿命年为148.91人年,早死损失寿命年为10.21人年。女性的DALY数值高于男性,壹期的DALY数值高于贰期和叁期,45~<60岁的DALY数值高于其他年龄段。结论 2006-2022年的北京市通州区的石棉肺病例具有一定的疾病负担,性别、疾病分期、年龄同DALY的数值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 佟卉刘思佳袁建国杨晓童王芳
- 关键词:石棉肺疾病负担伤残调整寿命年
- 80例尘肺病死因的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分析通州区建国以后尘肺病患者死亡情况。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6月为研究时间段,通过职业性尘肺病回顾性调查,对通州区既往尘肺病患者的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80例尘肺病患者尘肺病情分期,壹期29例,贰期30例,叁期21例;死亡年龄58~93岁,平均年龄(73.02±15.95)岁;死亡气温<10℃者24例,10~19℃者12例,20~29℃者20例,≥30℃者24例;壹期、贰期与叁期尘肺死亡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前两期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 0.05);尘肺分期与死亡年龄是一定关联的(r=0.3 651,P=0.0 018);不同尘肺病分期死亡气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际接尘时间1~35年,平均(9.25±3.38)年;壹期与叁期、贰期与叁期实际接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壹期与贰期实际接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壹期死因恶性肿瘤占比与贰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壹期死因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与叁期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贰期与叁期间死因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壹期尘肺病分类与贰期、叁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贰期与叁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80例尘肺病患者多为石棉肺,死亡年龄与尘肺分期有关,根本死因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
- 刘思佳陈志华佟卉袁建国李长江
- 关键词:尘肺病死因职业病流行病学研究死亡病例
- 北京市某地区医务人员指甲中锰含量的测定分析
- 2018年
- 为探索北京市某地区医务人员指甲中锰含量,选择某辖区在当地居住>3a的在职医务人员97人为研究对象。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指甲中锰含量,用百分位数法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结果显示,性别间及各年龄组间指甲中锰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95%医学参考值范围为0.262~1.747μg/g。提示,医学参考值范围对机体内锰含量缺乏或过高接触可起到早期监测预警作用。
- 袁建国王凯武昌佟卉李长江郗璐刘静静
- 关键词:医务人员
- 2020年北京市通州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情况分析
- 2021年
-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接接触者的感染和发病情况,评价不同暴露水平下感染和发病风险。方法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北京市通州区2020年1月21日至8月17日追踪到的494例新型冠状病毒病例密接触者的接触情况和发病情况进行描述和比较分析。结果通州区494名密切接触者中续发率为2.02%。病例密切接触者与病例关系、暴露方式、隔离方式和隔离时间均和外区、外地密切接触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病例关系和暴露方式不同的密接续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0.01)。结论北京市通州区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与病例的关系,密切接触者的暴露方式、管理方式和密切接触者对应病例的地区均存在差异性。
- 刘思佳刘波佟卉邵春昕李春富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密切接触者
- 北京市通州区2005-2014年梅毒和淋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分析北京通州区2005—2014年梅毒和淋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通州区2005—2014年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上报的梅毒和淋病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北京通州区2005—2014年累计报告梅毒和淋病分别为2567例和97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5.59/10万和9.68/10万,发病率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1.46%和-10.53%,发病均无季节性,以20—49岁高发,职业以家务及待业为主,城区及其周边地区高发。梅毒报告病例以隐性梅毒为主(61.75%),且隐性梅毒报告病例女性多于男性,其他各期梅毒和淋病的报告病例中均男性多于女性。结论北京通州区2005—2014年梅毒和淋病的发病出现“剪刀差”特征,应根据这两种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其传播。
- 孙晓伟孙秀梅刘晓峰文晗黄聪慧佟卉杨玉清
- 关键词:梅毒淋病流行病学
- 应用3种回归模型预测手足口病周发病数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索分析手足口病周数据的统计学方法,提升手足口病预测能力。方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导出2008年第1周至2014年第14周北京市通州区手足口病周发病数。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自回归、季节性自回归与混合Serfling回归模型拟合。结果自回归、季节性自回归、混合Serfling回归3种模型对2008年第1周至2014年第14周实际发病数进行拟合,回归方程R2分别是0.907、0.917、0.919,所得残差经Ljung-Box检验均是白噪声;以所得回归方程对2014年第15周至第38周实际发病数进行预测,3种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分别为:18.67%、18.43%、17.12%。结论混合Serfling回归模型预测效果最优。
- 文晗孙秀梅黄聪慧佟卉刘晓峰
- 关键词:季节性手足口病
- 职业锰暴露水平与指甲中锰含量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研究职业锰暴露水平与指甲中锰含量的相关性,探讨指甲中锰含量作为早期生物接触标志物监测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工龄>1a的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锰的电焊作业人员作为暴露组,选择在通州区辖区内在当地居住3a以上的在职医务人员作为对照组;用不锈钢指甲刀采集每个研究对象的指甲,每份重量在0.1g以上。用个体采样器对暴露组进行个体空气样品采集,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职业锰暴露水平,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指甲中锰含量。结果暴露组的指甲锰含量(1.345~59.584μg/g,P50=10.5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指甲锰含量(0.325~1.970μg/g,P50=0.8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8,P<0.05);职业锰暴露水平与指甲中锰含量之间有相关性(r=0.479,P<0.01)。结论暴露组随着锰接触水平的增高,指甲锰含量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职业锰暴露水平与指甲中锰含量有相关性,指甲中锰含量可作为作业环境锰暴露水平、职业健康监护、锰中毒诊断的早期生物接触标志物监测指标。
- 袁建国郗璐刘静静王凯武昌佟卉李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