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晓娜

作品数:5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递质
  • 3篇神经递质
  • 3篇脑内
  • 3篇脑内神经
  • 2篇行为学
  • 2篇孕酮
  • 2篇皮质
  • 2篇缺血
  • 2篇拮抗
  • 2篇脑内神经递质
  • 2篇黄芩
  • 2篇黄芩苷
  • 2篇海马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雄性
  • 1篇雄性大鼠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孕酮
  • 1篇血性

机构

  • 5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5篇程晓娜
  • 4篇潘彦舒
  • 3篇李海燕
  • 3篇王东辉
  • 3篇郭洋洋
  • 2篇刘锦林
  • 1篇刘元
  • 1篇韩振蕴

传媒

  • 2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世界中医药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脑内神经递质失衡特征建立新型抑郁症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目的:抑郁症是一种以持续情绪低落为主要症状的精神情志障碍性疾病,因其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致死率高等特点,受到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但至今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针对抑郁症可用的药物及治疗方法相对匮...
程晓娜
关键词:神经递质文拉法辛逍遥丸行为学
文献传递
黄芩苷对大鼠血清孕酮水平的调控及其对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脑缺血雌性大鼠血清孕酮及其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是否通过调控孕酮水平发挥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阴道涂片方法选取成年动情期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正常+黄芩苷组和造模组。造模组制作左侧大脑半球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芩苷组、孕酮组和孕酮抑制剂组。正常+黄芩苷组和黄芩苷组腹腔注射黄芩苷溶液,正常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孕酮组给予黄体酮注射液肌注,孕酮抑制剂组给予黄芩苷溶液腹腔注射和米非司酮溶液灌胃。分别于造模后不同时间点抓力测定仪检测各组大鼠前肢抓力,并进行神经功能行为评分;ELISA检测血清孕酮及其相关激素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造模各组大鼠神经功能发生损伤,各时间点神经功能行为评分均极显著升高(P<0.001),各时间点前肢抓力均极显著降低(P<0.001)。治疗5 d,黄芩苷组显示出对神经功能改善的趋势(P>0.05),并可显著提高前肢抓力(P<0.01);治疗10 d,黄芩苷组显著改善神经功能行为评分(P<0.05),并极显著提高大鼠前肢抓力大小(P<0.001);与黄芩苷组比较,孕酮抑制剂组第10日对神经功能恢复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第5、10日对抓力恢复亦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同时,与模型组比较,黄芩苷组孕酮水平显著升高(P<0.05),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水平有所下降(P>0.05)。结论应用米非司酮对孕酮进行阻断后,黄芩苷的神经功能保护作用显著受到抑制,提示黄芩苷可能通过上调血清孕酮水平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刘锦林潘彦舒李海燕程晓娜王东辉牟天龙刘元
关键词:黄芩苷血清孕酮神经功能
以脑内神经递质失衡为特征的抑郁症大鼠模型的改良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改良以脑内神经递质含量失衡为特征的抑郁症大鼠模型。方法:根据糖水消耗实验结果,把健康SD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原模型组和改良模型组。改良模型组不安装套管,直接向左侧海马注射1μL浓度为8μg/μL的SCH23390,隔1天注射1次,共注射4次。原模型组通过套管,向左侧海马注射1μL浓度为2μg/μL的SCH23390,每注射2 d,休息1 d,反复3次,共注射6次。通过比较造模两周后大鼠体重和行为学(旷场试验、糖水消耗实验)差异,评价改良效果。比较大鼠两侧海马、大脑皮质内5-HT、5-HIAA、NE、DA、Ach E含量变化,评价改良模型的病理特征。结果:成模两周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改良模型组、原模型组大鼠体重、旷场实验结果极显著下降(P <0. 01),糖水偏爱率显著降低(P <0. 05);同原模型组比较,改良模型组上述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提示改良模型能够造成大鼠抑郁状态,且抑郁程度与原抑郁症模型相同。同正常对照组比较,改良模型组双侧海马5-HT、NE含量极显著增加,5-HIAA含量极显著降低(P <0. 01); DA含量呈现下降趋势,Ach E含量呈现增加趋势,但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大脑皮质中,5-HT、NE、Ach E含量呈现增加趋势,5-HIAA、DA含量呈下降趋势(P> 0. 05),表明改良模型基本符合抑郁症病理特征。结论:改良的造模方法为直接向左侧海马注射1μL浓度为8μg/μL的SCH23390,隔1天注射1次,共注射4次。经过有效性、病理特征观察,证明改良的模型方法有效,与原模型比较,不需要安装套管,减少了造模时间,且改良的模型可用于强迫游泳、水迷宫等实验,实现了改良的目的。
王东辉潘彦舒郭洋洋郭婕程晓娜韩振蕴
关键词:行为学神经递质造模方法海马大脑皮质
基于脑内神经递质对的拮抗关系建立新型抑郁症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利用脑内神经递质对的拮抗关系建立新型抑郁症大鼠模型。方法:通过海马微量注射低、中、高剂量(1、2和4 g/L)的多巴胺D1受体拮抗剂SCH23390造模后,利用糖水消耗实验、旷场实验及新环境进食抑制实验等评价动物抑郁行为表现,以筛选出最佳造模药物剂量。应用最佳造模剂量造模后,连续观察,2周后对该模型进行评价,通过行为学测试评价该模型症状的稳定性,采用ELISA法测定脑脊液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评价该模型的安全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HPLC-MS)定量检测大脑皮层和海马中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乙酰胆碱(ACh)、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等神经递质的水平,以此评价该模型脑内神经递质失衡的病理特征。结果:造模结束后,各剂量造模组大鼠体重、糖水偏爱率、水平运动得分和垂直运动得分均明显降低,新环境进食抑制时间增长,表现为典型的抑郁样行为,以中剂量造模组大鼠的抑郁行为表现最为显著;造模后2周,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中剂量造模组大鼠的体重、糖水偏爱率、水平运动得分和垂直运动得分均明显降低(P<0.01),新环境进食抑制时间增长(P<0.05)。正常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和中剂量造模组大鼠脑脊液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均无显著变化,说明该模型未造成明显炎性损伤,造模方法安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中剂量造模组大鼠左侧海马5-HT、NE和Glu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DA和ACh含量均呈降低趋势;右侧海马5-HT、NE和Glu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DA和ACh含量均呈降低趋势;大脑皮层Glu含量显著升高(P<0.05),5-HT和NE含量均呈升高趋势,DA和ACh含量均呈降低趋势,说明该模型基本符合抑郁症脑内神经递质失衡的病理特征。结论:此方法可成功复制抑郁症大鼠模型,该模型具有症状典型而持久、成模快速、操作简便安全等特点,较合适的
程晓娜潘彦舒王东辉郭洋洋李海燕
关键词:抑郁症动物模型神经递质拮抗海马
黄芩苷对缺血性脑损伤雄性大鼠脑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缺血性脑损伤雄性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其对大鼠血清孕酮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成年SD雄性大鼠制造永久性左侧大脑中动脉梗阻模型,根据神经功能评分,分为模型组、黄芩苷组和抑制剂组,假手术组不插入拴线。造模后于不同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及双前肢抓力测定,计算抓力下降率;ELISA检测血清孕酮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受损,双前肢抓力显著减小。治疗7 d后,与模型组比较,黄芩苷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双前肢抓力恢复,抓力下降率减小(P<0.05);与黄芩苷组比较,抑制剂组黄芩苷神经功能保护作用降低(P<0.05)。治疗7 d后,与模型组比较,黄芩苷组血清孕酮水平显著升高(P<0.01),ACTH水平有升高趋势;与黄芩苷组比较,抑制剂组血清孕酮和ACTH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黄芩苷对缺血性脑损伤雄性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调控孕酮生成有关。
李海燕潘彦舒程晓娜王东辉郭洋洋刘锦林
关键词:黄芩苷孕酮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缺血性脑损伤雄性大鼠
共1页<1>
聚类工具0